第117章 逍遙天鑒
字數:2542 加入書籤
李秋水的身形如鬼魅般掠向石台,她的指尖閃爍著北冥真氣的寒光,目標直取那本散發藍光的秘籍。虛竹見狀,心急如焚,腳下淩波微步踏出奇異的弧線,試圖在李秋水之前趕到石台邊。朱建軍等人也不甘示弱,拚盡全力朝著石台衝去,可他們的武功與李秋水和虛竹相比,差距懸殊,隻能眼睜睜看著兩人在前方展開激烈角逐。
就在李秋水的指尖即將觸碰到秘籍的瞬間,虛竹終於趕到。他大喝一聲,雙掌拍出,天山六陽掌的剛猛掌力帶著雄渾的內力,如排山倒海般湧向李秋水。李秋水不得不放棄抓取秘籍,側身躲避虛竹的攻擊,同時反手拍出一掌,北冥真氣與天山六陽掌的掌力碰撞在一起,發出震耳欲聾的巨響,冰洞中的冰層紛紛剝落,化作無數冰碴在空氣中飛舞。
“小和尚,這本秘籍今日我勢在必得!”李秋水雙眼通紅,狀若瘋狂,她深知這本秘籍對自己的重要性,隻要得到它,或許就能突破目前的武學瓶頸,徹底壓製虛竹。說罷,她施展出天羽奇劍,手指如劍,刺向虛竹的周身大穴,招式淩厲狠辣,讓人防不勝防。
虛竹不敢大意,全神貫注地施展天山折梅手,將李秋水的每一招都巧妙化解。兩人的身影在冰洞中快速移動,所到之處,冰層紛紛破碎,冰屑四濺。朱建軍等人被兩人的掌力餘波震得東倒西歪,隻能躲在冰洞的角落裏,尋找著出手的時機。
“這兩人的武功實在是太高強了,我們根本插不上手。”錢多多躲在一塊巨大的冰塊後麵,臉色蒼白,聲音顫抖地說道。李刀疤緊緊握著手中的玄鐵刀殘片,咬牙切齒地說:“難道我們就這麽幹看著?”雲心月捂著胸口,強忍著傷痛說:“我們不能貿然出手,否則隻會成為虛竹大師的累贅,先看看情況再說。”
此時,虛竹和李秋水的戰鬥進入了白熱化階段。李秋水見天羽奇劍無法占到上風,突然改變招式,施展出逍遙派的另一門絕學——白虹掌力。隻見她的手掌泛起一層淡淡的白色光芒,掌力如長虹貫日,帶著無盡的寒意射向虛竹。虛竹感受到這股掌力的強大威脅,不敢硬接,連忙施展淩波微步躲避。
在躲避的過程中,虛竹發現李秋水的招式出現了一絲破綻。他心中一動,抓住這個機會,施展出“生死符”。數道寒光從他手中射出,飛向李秋水。李秋水驚恐地瞪大了眼睛,她深知生死符的厲害,慌亂之中,連忙運起北冥真氣抵擋。然而,虛竹這次施展的生死符比之前更加淩厲,李秋水雖勉強擋住了大部分生死符,但仍有一道生死符突破了她的防禦,射中了她的肩膀。
“啊!”李秋水發出一聲慘叫,身形踉蹌,差點摔倒。她的肩膀上瞬間結起一層冰霜,劇痛讓她的臉色變得蒼白如紙。虛竹趁機衝向石台,想要拿起秘籍。就在他的手即將觸碰到秘籍時,李秋水突然發出一聲怒吼,不顧生死地朝著虛竹撲來。
虛竹無奈,隻能放棄秘籍,轉身抵擋李秋水的攻擊。兩人再次戰作一團,掌風呼嘯,冰屑橫飛。朱建軍看著場中的激烈戰鬥,心急如焚。他突然想起之前冰牆上的符號與逍遙派武功的關聯,心中一動,或許這些符號能成為破解眼前困境的關鍵。
他不顧危險,朝著冰牆跑去。來到冰牆前,他仔細觀察著上麵的符號,試圖從中找到線索。錢多多見狀,也跟了過來。“老朱,你在找什麽?”錢多多喘著粗氣問道。朱建軍一邊觀察符號,一邊說:“這些符號與逍遙派武功有關,或許能幫助我們對付李秋水,快幫我一起看看。”
兩人仔細研究著冰牆上的符號,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場中的戰鬥也越來越激烈。虛竹和李秋水都已身負重傷,但誰也不肯後退一步。就在朱建軍和錢多多毫無頭緒時,雲心月突然喊道:“我好像明白了!”眾人連忙轉頭看向她。
雲心月指著冰牆上的一個符號說:“這個符號與我修煉的冰玉手有些相似,我嚐試用冰玉手的內力去激發它,看看會有什麽效果。”說罷,她運起冰玉手的內力,將手掌按在那個符號上。刹那間,冰牆上的符號發出耀眼的光芒,光芒迅速蔓延,整個冰牆都被點亮。
緊接著,冰洞中的溫度急劇下降,原本已經破碎的冰層開始迅速凝結,並且朝著李秋水和虛竹的方向蔓延。李秋水和虛竹感受到這股強大的寒氣,都不禁臉色大變。“不好,這冰牆的秘密被他們解開了!”李秋水驚恐地喊道。
虛竹趁機加大攻擊力度,想要一舉擊敗李秋水。李秋水此時已經陷入絕境,但她仍不甘心放棄。她瘋狂地運轉北冥真氣,試圖抵擋虛竹的攻擊和冰牆寒氣的侵蝕。然而,她的努力都是徒勞的,隨著冰層的不斷逼近,她的動作越來越遲緩,最終被冰層包裹,動彈不得。
虛竹見狀,鬆了一口氣。他走到被冰層包裹的李秋水麵前,雙手合十:“阿彌陀佛,李前輩,希望您能在此好好反省,放下仇怨。”說罷,他轉身走向石台,拿起那本散發藍光的秘籍。
朱建軍等人也圍了過來,看著虛竹手中的秘籍,眼中充滿了好奇。“虛竹大師,這本秘籍究竟是什麽?”朱建軍問道。虛竹緩緩翻開秘籍,看了一眼,眼中露出驚訝之色:“這是逍遙派失傳已久的頂級內功心法——《逍遙天鑒》,記載著突破武學瓶頸的奧秘,難怪李秋水如此拚命爭奪。”
眾人聽聞,都不禁倒吸一口涼氣。這本秘籍的出現,或許將改變整個天龍遊戲世界的格局……
喜歡重生之網遊紀元:天龍八部請大家收藏:()重生之網遊紀元:天龍八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