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問題再破分隊計劃
字數:3977 加入書籤
四月不知不覺來到了中旬。
恐怖的高溫,讓二集的黎木也感到了明顯的不適。
為了防止出事,黎木已經向所有族人傳遞了“午休”這一概念。
可縱然正午不做活,那燙皮的氣溫,也讓人難以接受。
就連河水表層的溫度,甚至直接喝都會讓人覺得微燙。
況且周圍巨木倒塌、場地平整幹淨,除了自己老家“三巨木”那塊,其餘地方幾乎都沒有什麽阻攔,這使得部落的地表溫度還要比林中更高些。
其中有族人為此而中暑,上吐下瀉的,好在沒有出現生命危險。
沒有辦法,黎木隻能在一些位置,搭建了一些涼亭。
涼亭中儲備著一些相對較涼的涼水。
當然,還有更讓人在意的。近期,采集隊的人在附近發現了一些異常的焦黑痕跡。
這些痕跡可能預示著森林火災,也可能是一些高溫生物留下的。
但無論如何,照這樣繼續升溫下去,部落很可能要進入全麵的“夏休”,屆時將基本停止發展。
沒辦法,為了改善部落溫度、光照問題。
黎木隻能提前綠化、水係的布置。
在黎木的部落綠化規劃中,有一種植物充當了極其重要的角色。
它集儲水、蓄水、養地、遮陰、食用,以及產出韌性纖維材料為一體,是一直以來不受重視,卻幫黎木渡過多次難關的存在:掌池芭蕉。
它可以引導地下水,保證周圍土壤濕度、礦物成分;也能在暴雨的時候,快速吸水,控製洪澇。
且其果實可以提供微量元素和澱粉,能夠作為一種優秀的食材。
其巨大的儲水莖稈,本身韌性也很強。取出其中纖維,浸泡牙草汁水,將能在短時間內提供大量的優秀線材。
又因為其巨大的冠葉,可以作為很好的遮陽傘,擋雨幕,一定程度上延長道路的使用壽命,以及交通安全和交通效率。
最重要的是,這玩意兒好養活,隻要養護的好,一個紀周期十季下來,基本都不會枯萎。
按照黎木的構想,這種植物的存在,將貫徹整個部落發展的全階段。
如果地球上有它,那起碼得有一半的亞熱帶、熱帶街道綠化、城市綠化有它的身影。
......
傍晚,溫度略微下降。
“木,二代的種子取來了。”袈摩沙擦著額頭上的汗水,捧著一堆酷似橢圓形椰子的果子走了過來。
這些果子都是來自自家果田那幾株剛成年不久的掌池芭蕉的,而非野外。
雖然沒有專門培養,但也比野生的長勢要好許多,而其中長勢最好的幾棵的種子,就是被稱為“二代”的種子了。
這些種子,黎木早有計劃投入使用,所以已經進行過了育苗,是在前段時間溫度還沒這麽高的時候,利用營養藥水,以及一些手法育芽的。
因為以上幾點,所以看起來會比尋常的掌池芭蕉幼苗要健壯許多。
不過現在也不是直接栽種的時候。
雖然幼苗根部帶土,但直接栽種,缺少好土的環境,依舊不足以支撐其未來的高速生長。而且現在光照太強了,直接種在空曠的地上,尚且稚嫩的苗植會出大事。
黎木看著提前挖好的排排土坑。
那些土坑十分整齊,間距相同,且多以2、4排緊密排列。
原本,那些位置原本應該先修路、先修房的,現如今,也隻能先搞綠化、先挖渠。
但在種下幼苗前,得先把一些提前培養的“好土”填埋其中幾天,以達到土壤“衝突性”的調和,這一步有點類似觀賞魚的“過溫過水”。
期間,再修建一些遮陽架、引氣陣,以護幼苗初期安全,待他們脫離幼苗期再撤去。而遮陽架除了保護植株,也能為附近共工作的族人提供遮陰休息之處。
但這是一個大工程,哪怕目前隻計劃了橫貫東西、南北的兩條直道,估摸著得到月底才能全部處理妥當,還得要黎木親自監督。
與此同時,另一邊被提前的計劃。
河岸邊,此刻也是聚集了許多族人,除了原本工作與之相關的,還抽調了一些別的隊伍的族人前來幫忙。
除了高溫對於溝渠的開挖需求。
河水的進一步上漲,讓黎木心中同樣擔憂。
這個夏季才下了一兩場雨,還都是小雨,如果暴雨來襲,河水倒灌那就不是開玩笑了。
黎木可不希望,到時候一群群雨精靈在自家部落的廢墟上蹦躂。
同時,如今的捕魚效率十分低下,主要食物還是依靠之前收集的那些肉食。可以預見的,如果肉食吃完,魚獲將很可能作為下一個階段的主要食物來源。現在的捕捉效率肯定是不行的。
而魚獲多少,除了器具、技術的限製外,就是環境的原因了。
種種原因之下,築壩開渠被提上來無可厚非。
“哎~原本都分隊分好了,結果一點點氣候變化,就讓美好的發展願望崩碎,隻能大調發展計劃。”黎木看著掌池芭蕉這邊差不多,便感歎著往河邊走。
按照計劃,這裏將利用上下遊的眾多鵝卵石,堆砌數個“八字壩”。
一來,八字壩方便“趕魚”,將一大片範圍內的魚類驅趕至八字壩小口處,提高魚群密度,方便捕捉。
二來,八字壩與水流方向的傾斜角度,讓壩體不至於受到河水的正麵撞擊,且能引導水流方向,以及方便後續的溝渠布置,甚至是“護城河”的布置。
不過由於工程強度比綠化布置還高,人手嚴重不足,導致施工速度非常慢緩。哪怕黎木已經將工程施工布置盡可能簡化高效,依舊有著巨大的勞動力缺口。
“木,這個地方這樣堆可以嗎?”
“木,我們這邊的怎麽樣?”
族人們看到黎木的到來,各種問題宛如火山噴發似的撞在黎木臉上。
歎了口氣,黎木還是湊了過去。
“不行,這裏不能光堆石頭,還需要些淤泥填進去。”
“不,不單單是淤泥,淤泥裏麵最好要摻雜一些枯草、石頭粉末。”
“這邊太薄了,不能隻修一層,像那邊那樣,多層壩體組合。”
一個一個的問題與解答,在高溫的傍晚顯得格外勞累。
而就在黎木為再一次“發展瓶頸”感到頭疼的時候,終於有好消息傳來了...
喜歡奇壤請大家收藏:()奇壤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