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 采集與行業調整
字數:4400 加入書籤
不得不說,大力投資勘探局,尤其是采集部門,真的是一件一本萬利的事情。
其餘產業,都是將部落內部的資源進行消化。
地下洞穴,放在那裏,不會有別的人和你競爭,環境也相對穩定,資源也相對固定。
種田冶煉,則是投入周期太長,從投資到收入,要過很長時間,才能看到成果。
可采集不一樣。
外麵的豐富複雜,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
隻要你讓采集的隊伍硬起來,那麽從外麵“搶”回來、“爭”回來的,就會立刻有明顯的提升。
相關隊伍,剛開始走新路線,帶回來的東西,立馬就引起了部落三個方麵的大變。
第一個方麵,便是養殖業。
因為,采集隊,從外麵帶回來了一種獠牙長,體型小的豬玀。
這種豬玀成年體重隻有100斤不到,速度卻是奇快無比,非常擅長打洞、翻滾和叢林穿梭。
弱小的存在遇到它基本跑不掉、躲不掉,強大的存在遇上它也不容易抓。
它有個缺點,同時也是優點。
那就是短命。
其一集個體的壽命,比起部落內那種大體型能夠騎乘的豬玀,要短了許多,大約隻有7~10個地球年,也就一紀年多一點。
而部落的一集大型豬玀,卻能活到40年往上。
但這同樣也是個優點。
因為它們一年十季,都在發情期,且交配成功率還很高,一胎十幾個崽子都是常態。
為什麽有些哥布林喜歡找一些野獸結合。
一來就是野獸的特性,二來就是野獸的繁殖速度。
而如果將“獠牙豬”與“大型母豬”進行雜交,它們則會誕下不可生育的後代“小牙豬”。
小牙豬的體型介於二者之間,成年體重可達200斤往上,且性格也相對獠牙豬溫順了許多。
而且,因為“大型母豬”體質強大、優勢雜交的原因,其孕期更短,一胎小豬的數量也更多,夭折率也更低,普遍可達每胎20~30隻。
若是喂養充足的靈膳飼料,甚至可以超過30隻,並夾雜幾隻更加優質的“小牙靈豬”。
再加上其堪比獠牙豬的成熟速度,普通個體用不了四個月就可以出欄,小牙靈豬也隻需要8個月左右。
雖然“小牙豬”不能自交。
但卻可以通過“獠牙豬”和“大型豬”的雜交,來生產同時期遠超各自族群自交的豬仔數量、出肉率、成長速率,提高同階段的豬肉產量。
而有了大量的“小牙豬”,肉類市場得到大大充實,獠牙豬和大型豬就不用宰殺太多,給與了它們更好的擴大種群的空間,形成良性循環。
第二個方麵,便是藥業。
以往,醫藥局都是白胡子一個人主導進行。
這次采集範圍的擴大,涉及最主要的方麵就是植物、礦物。
龐大的新品類藥材、礦物,光靠白胡子一個人肯定處理不過來。
再加上,第一批醫藥學徒差不多都有了獨當一麵的實力,正好趁著這個機會進行“分家”。
又恰好吱吱的農業局正值高速發展期,擁有部落最多的耕地。
黎木便牽線搭橋,開展“藥田”政策。
讓實力、品德得到認可的醫師,獲得自己自己的藥田、土地、醫館,獲得雇傭“藥童”“護士”的權利。
同時又受限於管理局、醫藥局等,多項高權分管又互相監督。在承擔諸多責任時,也享受增項權益。
這樣既方便醫師、藥師更好的理解藥材,甚至根據自己的理解培育藥材,也減緩了農業局的壓力。
同時,因為牽扯土地、雇傭關係,讓其綁定於部落、綁定於醫館和當地,也方便了部落進行宏觀調控,維持並承認適當的競爭、互利的上下波動。以防出現現代醫藥企養蠱壯大至“超然世外”的情況發生,也防止出現近代“別行別業”過度插手打壓本土醫藥的情況。
第三個方麵,是鍛造業。
采集隊從外麵帶回了一堆奇異的岩石、礦石。
這些礦石質地堅硬,蘊含著神秘的能量。
不僅衝擊著材料業的革命,也衝擊著各個鍛造師。
《千錘百煉法》自黎木演化到現在,也過了一段時間了。
不少匠人,都憑此得到了突破。
可部落如今的冶煉業,趨向於流水線生產。
大規模的方麵,直接從流水線裏成批次的產出成品,然後再進行組裝、再分發。
所以,隨著部落的發展,反而不是特別有利於這些鍛造師的發展。
但大量奇特礦物的湧入,品種繁多,卻又單個數量較少。
這便給了這些匠人機會,也給了黎木靈感。
類似於“醫師”“藥師”那般,黎木也覺得給這些工人、匠人,一個自主發揮的空間。
如果他們的鍛造技術達標,並取得職業技術證書,便可以縮減“車間工作”時間,且獲得一定的“技術指導地位”,減輕重體力勞動。
而在他們空閑出的大把時間裏,他們可以憑借職業證書,自主開展“鍛造作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樣可以促進民間經濟的流通,也能促進建築的設施的進步,最主要的,還是讓這些鍛造師,有了屬於自己的修行時間和可能。
他們可以接私活,亦可以與別的正規部門搞合作。
......
總的來說。
以上三個方麵的變化,都是黎木在稍微放權、放利給民間。
因為,部落目前的階段,光靠少數人指導的結構,無法消化這龐大的信息、資源,也無法真正順應發展需要的活力。
以前部落族民“開智”不足,“條件”不足。
可現在,就算是最新的族人,也加入部落幾個月了。最老的族人,甚至有了兩年往上的經驗積累。各類資源、小技術的出現,也如雨後春筍般發芽。
而且,曆史上,不是所有朝代都像“封建巔峰”那般閉塞。
不少帝王的遠視能力,讓偉人都為之歎服。
他們很清楚人民的重要性。
遠洋貿易、民生福利、教育普及...數百年前便已是家常便飯。
過去或許知識豐富度、生產力不及現在,可能爬到萬萬人之上,並引領國度成為星球霸主的那一批人,又怎可能沒有可取之處?
黎木隨著層次的提升,長時間的思考,讓他也逐漸適應了這個位置。
不再自怨自艾,開始放下心態,去認識、思考、借鑒。
所以,這次三方麵的調整,也是為了乘風順心而行,為底層、為根基施肥。
黎木有預感,如果不趁著這個機會適當的調整,很可能會錯過一些很重要的機遇......
喜歡奇壤請大家收藏:()奇壤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