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7章 廢土技術
字數:4858 加入書籤
冬季三月中下旬。
不僅是凱爾塔森林,幾乎整個南大區都進入了真正的低溫期。
接近零下五十度的恐怖低溫,摧毀了大量的生機。
這種時候,哪怕是進化出緩衝液、保護液的植物,也無法扛住這種程度的低溫,會被體內的水分給冰化撐破。
就連凍土之中的種子,也開始大片大片的毀滅。
無數蛇鼠蟲蟻在夢中永遠沉去。
尚且活著的,不再顧及所謂危險,紛紛開始往火山、溫泉、地熱、深層地下、智慧生物聚居地附近靠攏。
任何一點點溫度,都成為了這風雪中的“寶物”。
以往無所謂的東西,在這一刻化作惡魔果實,深深地誘惑著每一個生靈。
而更嚴重的。
是記憶的混亂。
天太冷了。
沒有人願意出門,願意下床。
寒風過腦,凍的頭皮失去知覺,凍的耳朵僵脆,凍的記憶斷斷續續。
而今年,這種情況更加嚴重。
雖說部分記憶被封住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地下洞穴的族人尚且症狀較輕,總體來講,部落的主要生產力問題不大。
而在增殖廢土工作的,受到的影響就更小了。
所以,部落覺得,將軍用的醒神藥,配給冬季地表工作人員,全力保障他們的生活質量和工作環境。
並設立冬季三期加薪政策。
按照初冬、雪降、大雪、極寒四個節氣,從初冬之後,開始加薪減工。
初冬——雪降,一般職員加薪30,特殊職員加薪35,普遍減工10。
雪降——大雪,一般職員加薪65,特殊職員加薪80,普遍減工15。
大雪——極寒,一般職員加薪120,特殊職員加薪150,普遍減工25。
並且極寒之後,無論何種工作,隻要崗位條件低於“二類”,強製性休假。
而崗位條件在“一類”的,職員身體素質高,工作條件好。是部落元老級直接提供資源。
五班輪換,上四休三,水熱全供,吃喝全包,單人宿舍,娛樂報銷,還有專門的修行指導,靈膳、丹藥配給,並有專業的“哨塔”、魔法飾品等工作用品,也無需全時間段在外麵跑。
比如“戍邊哨兵”,就是這種待遇,人數不多,都是精英,這種也沒必要休假。
而“二類條件”崗位就相對差些了。
二類主要是各個總局提供資源。而且人員身體素質參差不齊。有些特殊環境,並不能保證全部人員的安全。所以有了“強製休假”的規定。
且由於常任崗位基礎工資本來就高,所以看似隻是翻了不到三倍的加薪期,其實已經是十分可觀的收入了。
冬季,地表產業本來就是虧損的,無所謂這點兒物資了。
增殖廢土,可以說是找補的關鍵了。大部分人員如今都投入了進去。
育糧,礦業,實驗,勘探,四大支柱行業蓬勃發展。
同時,對於本土文化也有了一定的發掘。
這個類華夏的封建文明,原本似乎還是挺發達的。
在現代人眼中,似乎所有封建王朝都一個樣。
其實不然。
王朝與王朝之間的生產力相差,可以說是天差地別。
火器,車馬,巨輪,造紙,織機,不同時期,不同的技術,對於當時的人來說,都可以算是巨大的改變。
茅草建築,單層建築,多層建築,樓宇屋殿,合土巨石建築,混凝土建築...直到現在的幕牆、鋼結構。
一個時代,一個樣貌。
你覺得如今是“特殊的時代”,如今的確是特殊的,可卻又沒那麽“特殊”。
因為,對於每一個時代的人來說,隻要身處平世盛世,就總會見證種種變化的發生。
這種大勢的錯位感,會讓人感到自身的渺小,哪怕是自己的思考能力與想象能力,也會有一種壓縮感、開拓感,從而對自己所處的時代有種難以反抗的崇拜感。
現代人,覺得現在是千年未有之變局。
古人覺得,他們所處的時代,亦是千年未有之變局。
相對來看,總是有錯有輸;合對來看,卻又全部正確。
小雨洲。
乍一看很落後,相當於秦代以前的技術。
可種種文化跡象,結合大雨洲的殘留,卻又透露出漢唐層次的技術。
雖然大部分技術都被打壓消失,普通人也大多如僵屍般活著,權貴也大多焚書賣匠,發展武道,互相攻伐。
可以說增殖廢土的出現,對這個文明的打擊是深入骨髓的。
但,依舊有極少數極少數的文化技術流傳了下來。
部落從中篩選提純。
也得到了些許有趣的新技術。
而足以引起黎木注意的,便是火藥技術。
這裏的人,有少數權貴,會放鞭炮。
任何技術,都很難出現爆炸式的發展。它需要環境積累,需要曆史孕育,需要生產力支撐。
沒有硫磺,沒有煉丹,沒有丹爐,沒有用火技術,沒有文字記錄,沒有實驗精神,怎麽發明火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單看煉丹,又涉及方士文化。
方士文化的誕生,又與宗教信仰有關。
宗教信仰又需要人數支撐、需要種種技術支撐,需要文化支撐。
文化與生活有關。
生活與環境有關,也與族群有關。
可以說,環境不夠,火藥技術,就根本不可能發展出來。
更別提後續的改進。
可以說,人類的一切,包括人類自身,都源於彼此不斷的相互作用。
技術提升,便是環境影響人類,人類環境環境,在自然框架中緩緩生長出來的“互相作用的成長度、信息複雜度、關係糾纏度”,簡稱“科技樹”,又或者,現在的黎木更喜歡稱之為“關係樹”。
隨著觀測能力的提高,視野的提升,黎木的看法也不再如同過去。
甚至開始反思自己過去的想法。
他過去,就是個普通人的現代人,有自己的愚蠢,有自己的傲慢,有自己的任性。
若非自己前世學了不少技術,以及自身“金手指”的協助,怕是早就丟了性命。
可現在反思自己的傲慢。
黎木認為。
所謂技術革命,這“革命”,黎木開始不喜歡把這個詞和技術放在一起。
因為,革命,是一個很沉重的詞。
是一種反抗,一種犧牲。它無法很好的形容“技術”的本質。
在如今的黎木眼中,技術的本質,變成了一種類似人際關係那般的“關係”,它緩慢成長,複雜難以言喻。
精人若非遇到黎木,它們指不定要幾千年幾萬年,才能發展出像樣的文化和技術。
對黎木來說。
任何技術都應當有屬於它的關係。
好比蒸汽機。
從小便有人灌輸,工業是革命出來的,蒸汽機是瓦特改良出來的。
可沒有人與環境的關係,它們又怎麽會出現......?
喜歡奇壤請大家收藏:()奇壤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