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易幟與驚雷

字數:4418   加入書籤

A+A-


    民國十七年,十二月初,奉天,大帥府議事廳。
    廳內爐火正旺,驅散了關外的嚴寒,卻驅不散彌漫在空氣中的曆史厚重感。
    長條會議桌旁,東北軍政要員濟濟一堂。張作相、萬福麟、湯玉麟、張景惠等元老神色肅穆;楊宇霆、王樹翰、袁金鎧等文官謀臣正襟危坐;於學忠、何柱國等少壯派將領則目光炯炯,充滿期待。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剛從南京北歸的談判代表——著名外交家顧維鈞博士身上。
    顧維鈞一身挺括的西裝,風度翩翩,他正從容不迫地向主位上的張漢欽做著最終匯報,聲音清晰而有力:
    “……綜上所述,經多輪艱苦磋商,我方與南京國民政府最終達成如下協議,要點如下:
    “一、 名義統一:東三省及熱河特別區,自民國十八年一月一日起,遵用國民政府藍白滿地紅旗,擁護三民主義,歸順中央。”
    “二、 政治自治:設立‘東北政務委員會’,總攬東北一切政務,由漢欽少帥任委員長。中央不幹預東北內部人事任免及行政運作。”
    “三、 軍事獨立:我東北軍改編為‘東北邊防軍’,保持現有編製及指揮體係,概由漢欽少帥全權統轄。中央不予整編,不派一兵一卒入關外。”
    “四、 財政自主:東北境內一切稅收、關稅、鐵路、郵電等收益,仍由東北自收自支,不上繳中央。”
    “五、 外交保留:”
    顧維鈞特意提高了聲調,
    “其一,東北現有與日、蘇等國簽訂之各項條約、協定及既成事實,暫予維持,由東北政務委員會繼續負責交涉處理。其二,凡日後中央政府簽訂任何涉及東北主權、資源及重大利益之外交條約或協定,必須事先征得東北政務委員會之書麵同意,否則在東北境內概不生效!”
    “六、 資源專營:特明確盤錦油田、撫順煤礦、本溪湖煤鐵公司等,列為‘東北特管資源’,其一切權益歸東北所有,中央不得以任何形式征稅、入股或抵押。”
    “七、 中央補助:國民政府承諾,每月補助東北軍餉銀洋一百五十萬元。(注:此條為我方據理力爭,雖數額不及預期,但重在法理確認中央之責任)”
    顧維鈞念完最後一條,微微躬身:“少帥,諸位同僚,此乃維鈞所能爭取到之最有利條件。雖名義上統一於中央,然我東北之實權,毫發未損,且獲得了前所未有的、以地方製約中央外交之法律依據。縱觀全球,此等統一模式,亦屬罕見。”
    靜,極致的靜。
    片刻之後,議事廳內爆發出難以抑製的興奮議論聲!
    “好!太好了!”萬福麟率先撫掌大笑,“顧博士真乃國士也!這條件,比老帥在時想得還要周全!”
    張作相長舒一口氣,臉上皺紋都舒展開來,喃喃道:“成了,真成了……既能舉國統一共禦外侮,又保住了咱們的根本,對得起老帥,對得起東北父老了!”
    就連一向持重的楊宇霆,也忍不住微微頷首,看向顧維鈞的目光中帶著幾分激賞。他深知這幾條“外交保留”和“資源專營”條款的分量,等於是給東北穿上了金鍾罩鐵布衫。
    王樹翰興奮地對身旁的袁金鎧低語:“有此協議,我東北進可參與國事,退可自保無虞,漢欽少帥此舉,功在千秋!”
    於學忠等將領更是麵露喜色,軍隊保持獨立,意味著他們的事業和前途依舊牢牢掌握在自己人手中。
    主位上,張漢欽的臉上也露出了如釋重負又倍感欣慰的笑容。他站起身,走到顧維鈞麵前,鄭重地伸出手:“少川先生,辛苦了!此番功績,東北永誌不忘!”
    顧維鈞連忙握住:“分內之事,唯幸不辱命。”
    張漢欽轉身,麵向眾人,聲音激昂:“諸位!此非張某一人之功,乃我東北上下同心之結果!自今日起,我東北不再是偏安一隅之地方政權,而是支撐華夏複興之重要基石!我們將以全新之姿態,屹立於國中,對外抗衡日俄,對內建設桑梓!”
    他目光掃過全場,繼續道:“易幟之後,政務委員會即刻成立,在座諸位皆乃委員,共商大計。整軍經武、發展實業、興辦教育,一項都不可荒廢!我們要讓國人看看,什麽才是真正的三民主義,什麽才是真正的強國富民!”
    眾人群情振奮,紛紛起身:“謹遵少帥號令!建設新東北!”
    就在會場氣氛達到最高潮,人人臉上都洋溢著對未來憧憬的笑容時——
    “報告!緊急軍情!!!”
    一聲嘶啞、驚慌甚至破了音的呐喊,如同一聲平地驚雷,猛地炸裂在議事廳華麗的雕花木門外!
    “哐當!”一聲,議事廳沉重的雙開門被幾乎撞開。
    一名渾身覆蓋冰雪泥濘、臉色煞白、氣喘籲籲的通訊參謀,甚至來不及敬禮,就踉踉蹌蹌地撲進廳內,手中緊緊攥著一份電文。
    所有的笑聲、議論聲、憧憬聲,戛然而止。
    爐火劈啪作響,襯得大廳死一般寂靜。
    那參謀迎著無數道瞬間由喜悅轉為驚愕、再轉為淩厲的目光,尤其是主位上張漢欽那驟然冷卻、銳利如刀的眼神,他用盡全身力氣,嘶吼道:
    “稟、稟報少帥!各位長官!急電!吉林急電!”
    “洮遼鎮守使張海鵬、東邊道鎮守使於芷山、延吉鎮守使吉興、吉長鎮守使李桂林……他們……他們聯名通電全國,悍然叛亂!”
    “彼等打著‘反對張漢欽獨裁統治、捍衛東北民主自治’、‘反對賣省求榮,拒絕南京吞並’的旗號,已宣布吉林‘獨立’,並揚言……揚言要‘清君側,攻奉天’!其先頭騎兵已越過省界,向南滿鐵路方向運動!”
    “嘩——!”如同冰水潑入滾油,整個議事廳瞬間徹底炸開!
    “什麽?!”
    “張海鵬、於芷山?他們怎敢?!”
    “混蛋!這群喂不熟的白眼狼!”
    “偏偏在這個時候!”
    剛才還一片歡騰的大廳,瞬間被震驚、憤怒、難以置信和一絲恐慌所籠罩。元老們氣得渾身發抖,將領們勃然變色,下意識地摸向腰間,文官們則麵色慘白。
    突如其來的噩耗,與方才易幟成功的喜悅形成了無比尖銳諷刺的對比。
    張作相猛地一拍桌子,須發皆張:“反了!都反了!這群忘恩負義的東西!”
    萬福麟臉色鐵青:“這是衝著易幟來的!是衝著少帥來的!”
    湯玉麟更是破口大罵:“媽了個巴子的!老子這就帶兵去平了這群王八犢子!”
    楊宇霆捂著傷口,眼神冰冷銳利,迅速與張漢欽交換了一個心照不宣的眼神——關東軍,果然動手了!
    在一片嘩然和騷動中,張漢欽的麵色卻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從最初的震驚,迅速轉化為一種極致的冰冷和沉靜。
    他沒有看那份電文,隻是緩緩抬起了手。
    隻是一個簡單的動作,整個大廳的喧囂仿佛被一隻無形的手瞬間掐斷。所有人都屏住呼吸,望向他們的主心骨。
    張漢欽的目光緩緩掃過在場每一張驚惶或憤怒的臉,他的聲音不大,卻清晰地傳到每個人耳中,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決絕和殺伐:
    “看來,有人不想看到我們東北團結,不想看到華夏統一。”
    “他們以為,勾結外人,趁我易幟之初,便可興風作浪。”
    他頓了頓,嘴角甚至勾起一絲冷酷的笑意。
    “也好。”
    “正好借此機會,讓所有人看清楚——”
    “誰才是東北真正的主人;誰才是跳梁小醜;以及,背叛這片黑土地,與我張漢欽為敵,需要付出……怎樣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