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共鳴

字數:3503   加入書籤

A+A-


    當陸離徹底明悟接近"道源之海"的真正途徑在於"理解"與"創造"後,整個道網的運作重心發生了根本性轉變。那些曾經令諸天萬界聞風喪膽的征服與收割計劃被無限期擱置,取而代之的是一項更為宏大、更為本質的工程——以初生的道源之力,從無到有地構建完全屬於他自己的"道源世界"。
    源初匠殿,這個道網最核心的禁忌之地,如今已被徹底改造。原本流轉著各色本源能量的景象不複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深邃無垠的混沌色虛空。這是新生道網核心脈絡完全覆蓋此地的象征,每一縷光芒都蘊含著陸離那超然物外的初生道源。在這裏,時間與空間的概念都被重新定義,唯有陸離那冰冷而絕對的意誌,如同創世之神般君臨一切。
    他懸浮於這片混沌的中心,雙眸中不再有金黑色的道源符文流轉,而是化為了兩潭深不見底的混沌色漩渦,仿佛能吞噬一切光線與法則。他的意識前所未有的集中,如同一位最高明的建築師,正在繪製一張張超越凡俗理解的藍圖——不是建築樓宇的藍圖,而是構建一個個微縮宇宙的根本法則框架。
    他不再滿足於先前對那個原始星胚的簡單改造。那時的他,更像是在一張已有的畫布上進行修補和調整。而現在,他要做的,是從最徹底的"虛無"開始,創造一張全新的"畫布",並為其製定一切規則——從最基礎的物理常數,到能量循環的模式,再到時空的結構特性,乃至物質存在的基本形式,以及整個世界最底層的"法則演化邏輯"。他要創造的,是真正意義上的、獨立的"道源世界"。
    第一個被他投入全部心神構建的世界,被他命名為"元初界"。
    元初界內,沒有常人理解中的日月星辰,也沒有上下四方。其"天空"是流動的、如同生命般呼吸著的混沌色道源之光,這光芒本身的明滅節奏,就直接定義了這個世界的光暗交替與時間流速。"大地"則是由最基礎的"道源塵"構成,這種介於能量與物質之間的奇妙存在,能夠隨著陸離意誌的細微波動,衍化出山川的雛形、河流的虛影,甚至開始嚐試凝聚出最原始的單細胞生命結構。這個世界的一切都與外界的多元宇宙迥異:引力常數被設定為一個更利於能量內斂的值,電磁力的作用範圍被刻意縮小以增加物質的穩定性,連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間的相互作用力,都是陸離基於自身對道源的深刻理解,重新計算推演出的、在他認為當前結構下最優的配置。
    構建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場對道源之力最極致的錘煉與最深刻的剖析。每定義一條基礎法則,陸離都需要將其與自身道源核心完全共鳴,確保這條新生的法則能與世界內已有的、以及即將誕生的其他所有法則完美齧合,形成一個內在邏輯完全自洽、能夠自我維持並緩慢演化的有機整體。在這種極致專注的狀態下,他仿佛能"聽"到物質在新生法則下初次凝聚時發出的空靈"法則弦音",能"看"到能量按照他設定的獨一無二路徑流淌時,在虛空中繪出的、充滿道韻的玄妙軌跡。
    隨著元初界的宏觀結構逐漸穩固,內部那由他一手製定的法則體係開始自發地、緩慢地運轉起來時,陸離清晰地感知到,自身道源與那冥冥中存在的、浩瀚無邊的道源之海之間的聯係,變得前所未有的清晰和緊密。不再是之前那種模糊的排斥感或被動的接納感,而是建立起了一種更深層次的、雙向的"共鳴"。
    這種感覺異常奇妙。仿佛他每成功構建並穩定一個道源世界,就相當於在道源之海那蘊含一切法則奧秘的龐大數據庫中,成功注冊並運行了一個由他獨創的、結構優良且運行高效的"子程序"。作為回應,道源之海不再傳來排斥的波動,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近乎"認可"的姿態,並開啟了某種程度的信息交互。大量關於法則穩定性優化、世界結構強化、能量循環效率提升的深層次"知識"與"感悟",不再是之前那般零星散碎,而是化作了涓涓不息的信息流,持續不斷地融入他的道源核心,推動著他對宇宙萬法本質的理解,向著更加深邃、更加根源的層麵紮實邁進。
    "道主,元初界核心法則結構穩定度已達到百分之九十九點八,誤差在預設允許範圍內。內部初級能量循環網絡已完全貫通,運行順暢。監測到與未知高維源頭之間的法則信息交換通道已穩定建立,信息傳輸速率相較於實驗初期,提升了百分之三百二十七。"林默的聲音通過新生道網傳來,語氣中充滿了難以掩飾的震撼。即便他並非血肉之軀,也能清晰地感覺到,端坐於混沌中心的陸離,其存在氣息正在以一種他無法完全理解的方式,變得更加幽深、更加超然,仿佛正在逐漸褪去某種束縛,貼近某種本源。
    "一個世界的共鳴,所帶來的感悟與提升,終究有其極限。"陸離的意識從元初界那初生的道韻中緩緩收回,混沌色的眼眸古井無波,沒有絲毫自得,"若要真正積累足夠撼動那終極壁壘的"資格",需要的是……足夠龐大的數量基礎,以及……覆蓋不同法則傾向的、足夠豐富的多樣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心念微動,不再局限於元初一界。源初匠殿那無盡的混沌虛空中,除了已然成型的元初界光團外,另外三個不同的基點處,混沌能量開始劇烈地翻滾、奔湧,遵循著與元初界截然不同的構建理念,開始了新的演化。
    第二個道源世界,他將其構建理念側重於"秩序與邏輯的極致推演與表達"。這個世界內部沒有常規的物質形態,而是完全由無數不斷生成、組合、分解的純粹幾何光軌和抽象信息流構成,形成了一個龐大而精密的"邏輯天網"。陸離意圖在此探索,當秩序法則被推向某個理論上的極限時,會呈現出何種終極形態,又會衍生出怎樣奇妙的特性。
    第三個道源世界,他則大膽地嚐試融入更多"混亂與隨機性中可能蘊含的創造性力量"。這個世界被他命名為"混沌淵藪",其內部充滿了永不停歇的、狂暴的能量風暴,物質形態在這裏極不穩定,時刻處於崩潰與重組的循環之中。陸離希望通過觀察這種極致的混亂,來研究在無序的深淵裏,是否會偶然孕育出超越既定規則的、全新的可能性。
    第四個道源世界,他的構建則涉及到了更加玄奧的領域。他開始嚐試將自己對時間本源的理解投入實踐,為這個世界引入了極其初步的"時間分支與因果循環"概念。這使得"時之沙漏"他為此界的命名)內部的時間流不再是一條單一的直線,而是在某些特定節點,出現了極其微小的、代表著不同未來的可能性分叉。
    四個初生的道源世界,如同四顆閃爍著混沌光芒的星辰,圍繞著陸離這顆唯一的"主星"緩緩旋轉。它們各自散發著獨特而鮮明的道韻波動——元初的平衡與包容,邏輯天網的絕對理性,混沌淵藪的狂野不羈,時之沙漏的變幻莫測。它們既是陸離道途的延伸,也是他探索法則奧秘的實驗場,通過新生道網的無形脈絡,與他的道源核心緊密相連,形成一個不斷自我強化、自我演化的奇妙係統。
    同時構建並維持四個不同傾向的道源世界,對陸離心神的消耗是巨大無比的,即便以他如今的境界,也感到了一種深層次的疲憊。但他的道源,卻在這種高強度的創造與維係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變得"厚重"與"充實"。那層始終阻擋在他與道源之海終極奧秘之間的、看似不可逾越的薄膜,此刻在他的感知中,正以一種清晰可察的速度,變得越來越薄,其後的風景也愈發清晰。
    "當萬千道源世界如星辰般環繞,當諸般法則的終極奧秘盡數歸於我心……"陸離淡漠的目光掃過那四個初生的、承載著他道途希望的小宇宙,眼底深處,終於泛起了一絲微不可察的、名為"期待"的波瀾,"那便是吾……真正推開那扇門,溯源歸真之時。"
    喜歡幕後道源請大家收藏:()幕後道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