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微塵布局
字數:3571 加入書籤
蛀孔核心重歸死寂,仿佛之前的混亂與掃描從未發生。但無形的張力已然繃緊,如同拉滿的弓弦。陸離知道,在係統的高度關注下,短期內任何針對蛀孔核心的直接行動都等同於自曝。他將主體意誌的焦點,暫時從那片危險的虛無,轉移到了“臨時監察員”權限所覆蓋的外圍區域。
“灰燼浮島”、“永歌花園”、“沉眠之井”。這三個界域,如同環繞著風暴眼的三粒微塵,其本身的命運軌跡,在陸離眼中,不過是驗證與實驗的田畝。
他的神識通過升級後的“法則之網”,如同無形的觸須,深入這三個世界的底層規則之中。他不再滿足於僅僅“閱讀”命運長河的投射痕跡,而是開始嚐試進行更細微、更本質的“幹涉”。這種幹涉,並非直接篡改命運,那會立刻招致係統的懲罰,而是……調整世界本身某些最基礎的“參數”。
在“灰燼浮島”,這個走向熱寂終結、資源枯竭的世界,陸離選中了其物理法則中,關於“能量逸散速率”的一個極其微小的常量。這個常量,決定了熱量從有序走向無序、最終歸於死寂的平均速度。它就像是支撐世界運轉的無數精密齒輪中,毫不起眼的一個齒牙。
陸離以初生道源的“定義”權限,結合從蛀孔殘渣中提取的前代係統“基礎粒子”蘊含的穩定特性,開始對這個常量進行極其細微的“加固”。過程緩慢而艱難,如同用最細的刻刀,在法則的基石上銘刻新的紋路。他並非逆轉熱寂,那需要消耗的能量和引發的動靜太大,而是試圖讓這個世界的“死亡”過程,延緩那麽微不足道的一絲。
“生命的掙紮,在既定的終局麵前毫無意義。但觀察終局放緩的過程,或可窺見‘終末’概念的某種惰性。”他冷漠地低語,像是在對虛空陳述一個實驗目的。世界的存亡,生靈的哀嚎,於他而言,不過是實驗數據的背景噪音。
數日之後以該界域時間流速計),“加固”完成。效果幾乎微不可查,可能隻是讓一顆恒星的餘暉多持續了萬分之一秒,讓一片荒漠的冷卻慢了微不足道的一瞬。但通過“法則之網”的反饋,陸離清晰地捕捉到了那一絲極其細微的“滯澀感”。世界終末的步伐,確實被某種無形的力量,稍稍拖住了一點。這驗證了他對法則層麵進行微觀定義的可行性,也為他理解“終末”提供了新的、實時的觀測樣本。
與此同時,他並未放鬆對“沉眠之井”的監控。同行印記在此地的觸角,自從蛀孔核心受創後,便徹底沉寂下去,仿佛從未存在過。但陸離知道,對方絕不會輕易放棄。他留下的那些監控節點,如同埋設在地下的聽音器,持續收集著井底的一切細微波動,尤其是那具煌天神魔屍骸的狀態。
而在“永歌花園”,這個由精神生命體構築的、依賴集體情緒共鳴維持穩定的唯美世界,陸離進行了另一種嚐試。他選中了這個世界底層法則中,關於“情感共振衰減係數”的參數。這個參數,決定了喜悅、悲傷等集體情緒在精神網絡中傳播時的自然損耗率。
這一次,他並非“加固”,而是利用從蛀孔殘渣中提取的那一絲“終末餘燼”的意象,對其進行了一次極其微小、近乎概念層麵的“侵蝕”。他讓情感的共鳴,在傳播過程中,多了一絲難以察覺的“冰冷”與“疏離”,仿佛摻入了一粒微不足道的塵埃。
“絢爛之花,於無聲處凋零,方能見證秩序崩解的最初裂痕。”他的意誌毫無感情。他想觀察,當一個完全依賴情感共鳴的世界,其共鳴的本質被注入一絲極淡的“終末”意蘊,會產生怎樣微妙的變化。是整體情緒趨向於淡漠?還是會產生某種針對這絲“異物”的排異反應?
這項工作比重塑能量逸散常量更加精細和危險,他進行得極為緩慢,如同在刀尖上舞蹈。
就在他專注於這三個界域的“微操”實驗時,通過“臨時監察員”的權限信道,他接收到了一條新的、來自仲裁官附屬機構的加密信息。信息等級,比之前的任務指派要高。
【權限單元臨時監察員):基於你提交的‘沉眠之井異常數據點’及後續區域穩定性監測報告,係統判定你的觀察具備一定參考價值。現開放‘區域性命運流底層噪聲數據庫’限‘灰燼浮島’、‘永歌花園’、‘沉眠之井’及周邊三個附屬半位麵)的讀取權限eve1)。你可借助該數據庫,更有效地完成監測任務。注:嚴禁任何形式的寫入操作。】
區域性命運流底層噪聲數據庫?陸離淡漠的意誌中閃過一絲計算的光芒。這所謂的“噪聲”,指的是那些無法歸入清晰命運軌跡的、雜亂的、微小的可能性波動,是命運長河奔騰之下,那些不起眼的暗流與漩渦。
開放這個數據庫的讀取權限,看似是係統給予合作“觀察者”的便利,實則可能是一種更深的試探。想看看他能否從這些“噪聲”中,發現更多隱藏的“異常”?或者,這數據庫本身,就隱藏著某些係統希望“觀察者”去發現,又不便明言的信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餌食之後,便是工具麽?”陸離無聲低語。係統在利用他,他心知肚明。但這正合他意。
他立刻連接了這個新開放的數據庫。浩瀚如煙海的無序信息湧入他的感知,那是三個界域及周邊半位麵,無數生靈無數念頭、無數偶然與必然交織產生的、被命運長河主流摒棄的“雜音”。在這些雜音中尋找規律,無異於大海撈針。
但陸離擁有“時序道網”和“初生道源”。時序道網擅長從龐雜信息中梳理時間線上的關聯,而初生道源的“定義”權限,則讓他能以一種更高的視角,去“理解”這些噪聲的本質。
他並未急於去尋找同行的痕跡或是其他陰謀,而是首先將數據庫中的噪聲數據,與他之前通過“法則之網”對三個界域進行微觀參數調整後的實際變化,進行交叉比對。
很快,他發現了有趣的現象。
在“灰燼浮島”,當他對能量逸散速率常量進行“加固”後,該界域命運流底層噪聲中,關於“絕望”、“停滯”、“漫長等待”類型的細微波動,出現了極其統計意義上顯著的、微弱的下降。而在“永歌花園”,當他開始對情感共振衰減係數進行“侵蝕”後,噪聲中則開始出現一些全新的、極其微弱的,關於“淡漠”、“隔閡”、“無法共鳴”的波動頻譜。
他的微觀法則幹預,竟然真的能在命運長河最底層的“噪聲”層麵,引發漣漪!
這意味著,他找到了一個極其隱蔽的、可以繞過係統直接監測係統主要監控主流命運軌跡)、來驗證自身“道源”對世界基礎法則影響效果的途徑!
“法則為因,命運之噪為果。窺一斑而知全豹,此徑可通。”他得出結論。這條路徑,比直接觀測世界表象的變化,更加本質和敏銳。
他繼續沉浸在噪聲數據庫的分析中,如同一個最耐心的考古學家,在泥沙中篩選曆史的碎片。他不僅要借此驗證自己的實驗,更要從中挖掘出係統未曾明言的信息,乃至……其他潛伏者可能留下的痕跡。
時間在觀測與實驗中悄然流逝。陸離如同一個紮根於陰影中的龐大神經網絡,一邊通過蛀孔汲取著最古老的本源奧秘,一邊通過外圍權限進行著細微的法則實驗,同時監控著係統與同行的動向。他的布局,遍布宏觀與微觀,貫穿過去與未來,緩慢而堅定地,向著那至高的道祖終途,步步邁進。
喜歡幕後道源請大家收藏:()幕後道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