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恭喜
字數:4314 加入書籤
後麵那段時間,溫玖心情穩定不下來,一點小事都能調動她的情緒,而且她控製不住。
有一次半夜跟周硯川生氣,生氣原因是她忽然想起了初中時他丟她的情書。
事後溫玖都不知道她是怎麽能想到這件事情的。
隻是當時一想到就覺得生氣,那可是她收到的第一封情書,他竟然二話不說就給她丟了。
周硯川一聽她的指控,先是愣了愣,唇角微微勾起,然後就蹲到了她腿邊:“要不我給你再寫一封?”
那晚,他真就趴在桌子前認認真真給她寫起了情書。
那時已是盛夏,深夜,屋外偶爾響起三兩聲蟬鳴,一室寂靜。
溫玖坐在床上,偏頭望著俯身在書桌前的人,望著那低垂認真的眉眼,眼前仿佛浮現出一個桀驁又溫柔的少年。
十七歲時的周硯川。
“溫小九,過來啊。”
她的心不知不覺就靜了下來,無意識撫摸了一下自己的腹部,眼裏是自己都未曾發現的溫柔和幸福。
有一天早上,溫玖去到梳妝鏡前,想給自己紮頭發,可手還沒抬起來,肩膀就一陣酸脹感。
她忍著不適,把手抬了起來,指尖剛觸到發絲,酸痛驟然加劇,手一軟,梳子就掉在了桌麵上。
溫玖深吸一口氣,撿起梳子再試,這次剛把頭發抓攏,胳膊就抖的厲害,她實在撐不住,手一鬆,頭發再次散開。
接連幾次,簡單的紮頭發她都做不到,
在意識到這點後,溫玖沒緣由的一股疲憊和委屈湧了上來,她看著鏡子裏笨拙無助的自己,氣的把梳子丟到了地上。
“啪”一聲。
周硯川聽到動靜走了進來,看了眼地上,一句話沒說,俯身撿起那把被她丟掉的梳子,站到了她身後。
然後很細致溫柔的給她紮了一個超級醜的頭發。
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她半夜睡不著,周硯川就開車帶著她去閑逛。
看著寧靜的街巷夜景,溫玖心頭的煩躁下去後,他就再帶著她回家。
有時候她不想坐車,他就牽著她走在路上。
問她像不像之前上學的時候?
天氣好了,他就搬來一把躺椅放在院裏的樹蔭下,扶著她慢慢坐下,又墊了個軟墊在她腰後,他則是在一個小凳子上坐著,一邊給她剝橘子,一邊給她讀案件。
傍晚偶爾有風拂過,樹葉落在她肩頭,他會在喂她水果的時候,伸手拿走。
天氣不好時,他就摟著她坐在沙發上看電影,旁邊開著一盞落日燈。
以前的那些裙子溫玖穿不上,他就請設計師來家裏給她量身定做。
……
有時冷靜下來,溫玖都覺得自己無理取鬧。
他倒好,她做什麽,都全盤接收。
看她發完脾氣後自責,周硯川就把她攬進懷裏,輕聲哄。
“沒事。”
他跟她說:“有氣不要忍著,就衝我發出來,我能做的也就隻有這些了。”
溫玖眼睛酸澀,心裏的不安和自責無形中就被他給撫平了。
後麵再有類似的情況,她冷靜下來後,還是過意不去,跟他商量:“你要不搬出去住吧。”
他捏她臉:“想什麽呢。”
*
周硯川自然感受到了女人的情緒變化,看人這樣他除了心疼還是心疼。
半夜睡不著,每次都是難受到不行了,才輕聲喊一句他的名字,喊一句不管他聽沒聽見,往往都不會再喊。
下肢水腫難受,為了順產順利,每天還是堅持做一些運動。
看到以前的衣服穿不上,也僅僅是對著鏡子偷偷哭,不敢讓他知道。
明明惡心的吃不下去飯,聽到醫生說怕孩子營養跟不上,每天忍著反胃也往嘴裏塞。
情緒穩定住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在那裏逗他開心。
對於她懷孕這件事,他所能做的真的太少。
*
溫玖預產期是七月二十六號。
提前幾天周硯川就帶她住進了醫院。
夏時、陳嶼他們也停下了手裏的一切事情,每天就在醫院陪著她,想辦法的逗她開心,怕她害怕。
溫玖說自己沒事,讓他們不用擔心。
可是隨著時間一天天臨近,難免緊張。
她也愈發睡不著覺。
在她失眠時,周硯川也沒睡,就躺在她身邊,輕輕幫她揉腰。
*
溫玖最後一次檢查一切指標都正常,可在二十一號那天夜裏羊水突然就破了。
周硯川那會兒剛好接了個電話出去。
溫玖疼的發抖,伸手想去按鈴,可總差那麽一點,指尖顫著遲遲夠不到。
後麵還是在外麵守著的小黃察覺到了不對,開始扒拉門。
周硯川聽到動靜後,神色驟變,快步跑了過來。
他推開門的那一刻,心仿佛被什麽給堵住了。
床上的人臉色慘白,發絲被冷汗浸透。
*
消毒水的氣味裹著走廊裏的死寂,手術室的門被猛地合上。
周硯川死死盯著門上那亮起的燈。
夏時幾人趕過來時第一句話都是:“已經進去了嗎?”
周硯川沒立刻回答,而是過了好一會兒才想起什麽地說:“嗯。”
病房裏一直沒什麽動靜,就在幾人摸不準什麽情況時,一聲淒厲的喊叫便穿透厚重門板傳到了他們耳畔。
周硯川聽到的刹那,心驟然縮緊,像有把鈍刀在上麵不停地劃。
一下又一下,每一下都血肉模糊,疼的人渾身發抖。
門內的聲音時而嘶啞斷裂,時而帶著瀕死的絕望。
漸漸喊聲弱下去,隻剩微弱的嗚咽。
周硯川聽的眼睛通紅。
而夏時她們早已經淚流滿麵。
手術室的燈依舊亮得刺眼。
久久不滅。
周硯川感覺自己仿佛都已經疼死了,感受不到來自周遭的一切。
直到聽到一聲嬰兒啼哭。
啪嗒幾滴淚落在地上。
走廊的一群人齊齊望向門的方向。
慢慢門被推開一條縫,醫生白大褂上沾著點點暗紅,她摘下滿是汗漬的口罩,麵容疲憊卻滿是笑意:“恭喜,母女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