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回靈丹改緩釋技術,續航持久戰翻盤
字數:5210 加入書籤
“涅盤”項目的初步成功,如同在丹堂乃至整個靈溪宗投下了一顆生機勃勃的種子,讓所有人看到了科學丹法在修複與再生領域的無限潛力。然而,淩皓的研發觸角並未停留在療愈,而是迅速轉向了另一個關乎修士即時戰力和持續作戰能力的關鍵領域——靈力恢複。
這一日,研習社的課程聚焦於《靈力補充體係的優化與革新》。淩皓手中拿著兩枚丹藥:一枚是市麵上最常見的“回靈丹”,鴿蛋大小,色澤淡藍,散發著濃鬱的靈氣波動;另一枚則是靈溪宗丹堂自己生產的、經過“純淨丹”標準改良後的回靈丹,體積稍小,色澤更純,雜質更少。
“回靈丹,修士搏命、曆練、閉關之必備。”淩皓開口道,“其原理簡單粗暴:壓縮蘊含高濃度靈氣的藥力,服下後瞬間釋放,衝刷經脈,快速補充耗損的靈力。”
台下眾人點頭,這是常識。
“但它的缺點,也同樣明顯。”淩皓話鋒一轉,將那枚普通回靈丹扔進丹析儀。
檢測結果投射出來: 【靈氣釋放曲線:陡峭尖峰型。】 【峰值靈氣濃度:超高,易對經脈造成衝擊感,俗稱‘噎得慌’。】 【有效持續時間:極短約十至三十息)。】 【靈氣利用率:低於40,大量靈氣因瞬間過載而來不及吸收,逸散浪費。】 【後續乏力期:由於靈力瞬間抽空又瞬間灌滿,身體調節機製會導致短暫約百息)的靈力運轉晦澀期。】
“簡單來說,”淩皓總結道,“傳統回靈丹,就是‘一時猛,三秒男,完了還虛一會兒’。在需要持續、穩定輸出靈力的場合,或者麵對車輪戰時,效果不佳,甚至可能因那短暫的乏力期而陷入危險。”
台下響起一片心有戚戚焉的附和聲。尤其是那些經常需要組隊下山曆練、圍剿妖獸的弟子,對此體會最深。往往一場惡戰,磕了好幾顆回靈丹,靈力條跟過山車似的忽上忽下,打得別提多別扭了。
“而我們的純淨版回靈丹,”淩皓又將自家產品放入丹析儀,“通過提純工藝,去除了雜質,減輕了經脈負擔,靈氣利用率提升到了55左右,但…”
檢測結果出現: 【靈氣釋放曲線:依舊是陡峭尖峰型,隻是峰值稍低,持續時間稍長一點點。】 【本質問題未解決!】
“所以,我們需要一場更根本的革命。”淩皓在黑石板上寫下了兩個大字——“緩釋”。
“祖師真法中,早有‘細雨潤物,久旱甘霖’優於‘暴雨傾盆,水土流失’的記載。我們需要改變的,不是靈氣的總量,而是靈氣釋放的速率和模式!”
“其目標,是讓回靈丹的靈氣,像綿綿春雨一樣,持續、穩定、溫和地釋放出來,讓身體能夠從容不迫地充分吸收利用,避免衝擊,避免浪費,避免乏力期!”
“這就是——緩釋技術!”
台下眾人眼睛一亮!這個概念直觀易懂,且直擊痛點!
“淩大師,如何才能做到‘緩釋’?”有弟子迫不及待地問。
“原理並不複雜,核心在於‘控製’。”淩皓解釋道,“主要有以下幾種技術路徑:”
“1. 膜控型緩釋:將高濃度的靈氣核心,用一層特殊的、半透性的靈植膠膜包裹起來。這層膜允許靈氣緩慢地、勻速地滲透出來。膜的厚度、材質、孔隙率,決定了釋放的速度。” 他展示了一個小小的、包著一層透明薄膜的丹丸模型。
“2. 骨架型緩釋:將靈氣成分分散在一個多孔的、難溶性的靈材骨架中。靈氣需要通過骨架的曲折孔道慢慢擴散出來。骨架的材料和結構,控製著釋放速率。” 他又展示了一個像是微縮海綿結構的模型。
“3. 脈衝式緩釋:更高級的技術。通過設計,讓丹藥在服下後先快速釋放一個‘啟動劑量’,快速提升靈力水平,解除燃眉之急,然後轉入平穩的緩釋階段,維持靈力穩定。這需要更精密的複合結構。”
“當然,最理想的狀態,是能根據服用者實時的靈力消耗速率,智能調節釋放速度,實現‘按需供給’。”淩皓最後補充了一句,描繪了一個近乎夢幻的未來圖景。
台下已經徹底聽入了迷。原來一顆小小的丹藥,內部結構還能玩出這麽多花樣!
“項目組命名為‘長續航’!”淩皓雷厲風行,立刻抽調人手。
“長續航”項目組的實驗室裏,畫風再次變得奇特。 各種靈植膠、多糖、脂質材料被嚐試作為包衣膜。 多孔陶瓷、特殊處理的靈木炭、甚至納米級的靈絲纖維網被製作成骨架結構。 微型激光雕刻機靈能版)被用來在丹丸內部雕刻微流道,嚐試實現脈衝釋放。
測試方法也很直接:將各種試驗品放入模擬人體環境的“體外釋放度測定儀”中,實時監測其靈氣釋放曲線。
失敗依然是主旋律。 包衣膜破裂、釋放太快→變回普通回靈丹。 包衣膜太厚、釋放太慢甚至不釋放→成了石頭蛋子。 骨架結構坍塌、靈氣鎖死… 脈衝時序錯亂,該快的時候慢,該慢的時候快…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阿土再次成為了關鍵的“體內數據監測員”。他需要服用各種緩釋試驗品,然後進行標準化的運動運行一套固定的法術程序消耗靈力),同時身上連接著監測設備,記錄實時靈力水平變化,為優化釋放曲線提供最直接的依據。
過程是痛苦的,有時靈力補充跟不上消耗,累得像死狗;有時緩釋失效,靈氣突然爆發,撐得經脈脹痛…但阿土毫無怨言,因為他知道,這項技術一旦成功,對宗門所有弟子都意義重大。
經過無數次調整配方、優化結構、測試反饋…
終於,第一代“緩釋回靈丹”誕生了!
采用了相對成熟的“膜控型”加“骨架型”複合技術。外觀與普通回靈丹無異,隻是稍微硬一點點。
淩皓再次召集眾人,進行對比測試。
一名弟子自願上台,先服用一顆傳統純淨回靈丹,然後開始運行法術。 監測玉壁上,他的靈力曲線瞬間飆升到頂,然後幾乎同樣快速地開始下跌,不到三十息就跌回原位,並進入了一個短暫的乏力期,靈力運轉明顯晦澀。 “感覺…像被猛地推了一把,然後又猛地被拉回來,有點暈…”那名弟子喘著氣說。
接著,他休息恢複後,服用了一顆“緩釋回靈丹”,再次運行同樣的法術。 這一次,玉壁上的曲線截然不同! 服用後,靈力水平以一個平緩的坡度穩步上升,沒有明顯的峰值,大約五十息後達到一個較高的平台期,並在這個平台期穩定維持了足足一刻鍾!之後才非常緩慢地開始下降。整個過程,沒有絲毫的衝擊感,也沒有乏力期! 運行法術的弟子一臉驚喜:“感覺…感覺就像背後有一個穩定的靈氣泉眼,在源源不斷地給我補充!一點都不覺得吃力!還能再戰三百回合!”
數據對比,無比鮮明! 【傳統丹:峰值高,持續時間短,利用率低,有乏力期。】 【緩釋丹:峰值平穩,持續時間極長,利用率預估提升至85以上!無乏力期!】
“成功了!我們成功了!”‘長續航’項目組的成員們激動歡呼!
緩釋回靈丹立刻投入生產。雖然因為工藝複雜,成本比傳統回靈丹高了五成,但其帶來的優勢是碾壓性的!
首批緩釋回靈丹優先配給了經常需要外出曆練和執行任務的戒律堂弟子和外出曆練隊伍。
效果立竿見影!
幾天後,一隊剛從山下剿滅了一窩難纏的“風影狼”回來的戒律堂弟子,興衝衝地跑到丹堂來,個個精神抖擻。 “淩師!您這新回靈丹神了!”隊長激動地匯報,“那幫風影狼最擅長的就是車輪戰和消耗戰!以往我們打得很辛苦,回靈丹磕得跟吃豆子似的,還老是關鍵時刻掉鏈子!” “這次不一樣了!一顆緩釋丹下去,靈力穩穩的!持續輸出!硬是扛住了它們一波又一波的衝擊,最後把它們活活耗死了!弟兄們傷亡率大大降低!” “這才是持久戰該有的樣子!”
另一個經典的戰例是:兩名實力相當的弟子在擂台上切磋,本來打得難分難解,其中一人突然磕了一顆普通回靈丹,靈力瞬間回滿,猛攻一陣,但很快陷入乏力期,被對手抓住破綻反擊。 而另一人,則不慌不忙地磕了一顆緩釋回靈丹,靈力平穩回升,雖然瞬間爆發力不如對方,但勝在持久穩定,最終穩穩地拖垮了對手!
“續航!這才是王道啊!”觀戰的弟子們恍然大悟。
很快,宗門內掀起了一股“續航流”的風潮。弟子們不再追求瞬間的爆發,更注重靈力的平穩和持久。戰術風格都為之悄然改變。
緩釋回靈丹變得一丹難求,甚至成了硬通貨。弟子們私下交易,都願意用更多的普通回靈丹或者靈石來換一顆緩釋丹。
丹堂趁熱打鐵,推出了不同釋放速率的“型號”:標準緩釋型、快速啟動型脈衝式)、超長續航型釋放更慢但更持久)…滿足不同場景需求。
淩皓看著這一切,知道科學丹法又一次切中了修士的核心需求。
他拿起一枚緩釋回靈丹,若有所思。
“穩定的能量供給…持續的生機支持…” “這對於那位身體極度虛弱、無法承受劇烈波動的青嵐宗大小姐來說,或許比猛藥更重要。”
“也許,‘超長續航型’的改良版,配合流質營養,可以作為她身體機能維持的‘基礎背景支撐’…”
科學的思路,總是相通且可以遷移的。
他調整了前往青嵐宗的行裝清單,加入了大量各種型號的緩釋回靈丹和相關的緩釋技術材料。
或許,這場即將開始的診療,本身就是一場需要極致“續航”能力的持久戰。
喜歡科學修仙:我的實驗室連通九重天請大家收藏:()科學修仙:我的實驗室連通九重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