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認旗為號

字數:4895   加入書籤

A+A-


    李煜挑選再三,選中了親衛李信作留守人選。
    “李信,我與你一伍兵丁,守在此地,保我後路無虞!”
    “喏!”
    李信一口應下。
    “家主放心便是!”
    比起城門,此處角樓仍是他們離城的首選。
    完全放棄西南角樓是不可能的。
    無非就是留下多少人的問題。
    李煜心有憂慮,仍在不厭其煩的叮囑李信小心謹慎。
    “稍後,你可登角樓上層,打出我軍旗號。”
    李煜所指旗號,便是李信背後的認旗。
    這是士卒個人身份的重要識別標誌。
    普通屯卒自然是沒有資格攜帶。
    在李煜所屬的屯卒之中,隻有隊率小官,腰帶上或是背後,才會用布帶綁著一杆黑邊白底的‘義’字認旗。
    屯卒什長和伍長背後的認旗規格,亦會有所區分。
    伍長為三角形製,什長為四方形製。
    在戰時,同屬順義堡的屯卒,便可憑此旗幟。
    在混戰中,快速尋到和他們同鄉同堡的各級隊率,互為援助依靠。
    免得在亂戰之中淪為一盤散沙,任人宰割。
    李信所背負的認旗不大,黑邊白底,形製四方,中央用黑線繡著一個蒼勁的‘李’字。
    武官的親衛甲士之中,平均每三五人之中,也有一人攜帶此認旗。
    他們畢竟是武官私有的親衛甲士。
    是獨立於屯卒體係之外的精銳。
    背負的認旗自然更為特殊,才好區分。
    故此,甲士背負的認旗,是在屯卒什長隊率背後黑邊白底的‘義’字方旗基礎之上,加上了一些特殊標識。
    如李煜的順義李氏家丁,甲士們將屯卒隊率背後認旗上的‘義’字,改為‘李’字。
    認旗就插在他們甲胄背後的幾處掛鉤之上。
    這是表明他們先是附屬於李氏家丁,然後才是歸屬大順朝廷。
    這時再對各個李氏族人的親衛甲士,想從認旗上做區分,就得從旗幟顏色上稍作辨認。
    順義堡為黑邊白底,沙嶺堡為青邊白底,其他屯堡家丁也有各自的雙色認旗。
    但有一點!
    能在軍中持旗者,皆無弱手。
    哪怕那隻是一杆認旗!
    攜帶認旗的甲士,往往都是優中選優。
    戰陣中碰上這種持旗的披甲悍卒,最好還是該掂量掂量自己的水平,再決定要不要迎上去與之交鋒奪旗。
    “城外李義若在外遊弋所見,他必會尋機相助,你二人可借機互為內外引援!”
    “家主且安心,卑職定會竭力而守!”
    李信抱拳揖禮,神色鄭重,示意自己必不辱命。
    當然,李煜此行所率的屯卒,畢竟都是沙嶺堡出身。
    他們自然帶的不是順義堡的認旗。
    他們背後是象征著沙嶺堡所屬,青邊白底的‘沙’字旗。
    如李鬆背後也有一杆,是青邊白底的‘李’字認旗,象征著沙嶺李氏。
    這與李貴背後的順義李氏認旗,顏色有所區別。
    所以,李信所持的黑邊白底‘李’字四方認旗,其識別度已經足夠城外的李義提起重視了。
    ......
    李煜三兩句話,便敲定了接下來的安排。
    出發之前,李煜又令屯卒,先幫著收集附近的桌椅,以及西段城牆上間隔擺放的滾石等雜物,搬來封堵角樓步道門戶。
    隻有以路障代替盾陣拒屍,李信等六人,才能從容持長槍在此拒敵。
    “留一什並其餘甲士戒備!餘者協助李信設障,阻截角樓步道門戶!”
    “稍後,爾等再隨本官下行!沿甬道殺出,直入城內環馬道!”
    “喏——”
    一眾屯卒隊率應聲,趕忙抽調人手開始了動作。
    “去搬運城牆上堆放的滾石雜物,速速堵塞步道!”
    這城牆上的守城物資儲備,此時都可以用來阻道。
    “喏!”
    而李信這邊,被他選中的那伍屯卒雖也領命,但臉上卻難掩忐忑。
    守在角樓,又和那一伍在城外的屯卒有所不同。
    城外地勢廣闊,有車陣可守,也有足夠馬匹可用於拉扯。‘
    可進可退,來去自如。
    而角樓雖有地利,卻也如孤懸之兵。
    角樓兩側城牆步道門戶狹窄,本就算得上是易守難攻。
    而且城牆上的屍鬼數量終歸有限,西段城牆更是已經為之一清。
    僅南段城牆尚有不明數量的屍鬼遊蕩。
    角樓中層與上層的連接樓梯,亦是狹窄難攻,可以當做最後的防線,抵禦屍鬼。
    隻不過退守角樓上層終是困獸猶鬥之地,亟需外援解圍,此處駐軍方可脫身。
    所以也算不上什麽退守的好去處。
    盡管前路未卜,五名屯卒漢子卻又不得不屈從於軍令。
    ......
    當李煜所率的這支軍隊準備正式下到角樓甬道時。
    除去張承誌四人,就隻餘下甲士十六,屯卒三十三之數。
    算上李煜,人數為五十四。
    李煜尋著張承誌,又給了他一份兒差事。
    “張百戶,勞你屈駕,多統一伍屯卒,補入陣中,為我湊齊四隊之數。”
    張承誌自無不可,滿口答應。
    “卑職樂意之至!”
    他這也算是從客將‘伍長’,又升到客將‘什長’。
    說是補齊,其實也就是分了三個屯卒過去。
    這餘下的三名屯卒本不足一伍,若不重編,便獨立於三什之外,於陣中難以協作。
    李煜要麽把他們一什分去一個,要麽就得重組什伍,才能讓這三個屯卒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畢竟,如果失去了什伍陣勢的協作,屯卒們與屍鬼單對單的戰力極差。
    分給張承誌暫時統領,也算是讓他們三人物盡其用。
    李煜略過屯卒,開始安排先鋒開道。
    “好,李貴你率四人打頭陣!”
    “李鬆你帶四人援護於其後!”
    另外八名甲士,自然是跟在李煜身邊,作為救火隊。
    “其餘人等,依照什伍依次而下!”
    “絕不可慌亂而動!若有人膽敢發出異響,立斬!”
    李煜這條死命令,顯然是針對屯卒們的。
    “喏——”
    “弟兄們,隨我先下!”
    李貴拎著八棱錘,舉盾當先,毫不遲疑的順著角樓階梯而下。
    其餘人等依次跟進。
    所謂甬道,便是如此。
    僅容一人身形通過,縱使有千軍萬馬,在裏麵也施展不開。
    一切城防所用,盡是為了‘易守難攻’四字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