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朝夕之分

字數:4960   加入書籤

A+A-


    女兒紅。
    這種酒嚴格來說,並沒有局限於某處的產地。
    亦不限其品類。
    又或者說,天南海北,都有各具特色的‘女兒紅’。
    甚至家家戶戶所出,釀造口味,所添原料,皆有不同。
    稱得上每一壇酒都是孤品,都有它獨特的韻味。
    大順朝有條件的官家,民家。
    在子女出生時,父母便會埋下一壇酒,以示寵愛和期許。
    若是男子,便叫做‘狀元紅’。
    女子,即為‘女兒紅’。
    說它們單單是酒水也不算對,更是蘊意著家庭傳承的文化內核——婚嫁,亦或出人頭地。
    唯有如此人生大事,才值得起壇。
    這閨閣女子出嫁的酒,被李雲舒掘起。
    其中蘊含著什麽樣的隱意,李銘不禁無言。
    ‘呼——’
    李銘重重呼出一口濁氣,胸口卻依舊憋悶得發慌。
    他試圖舒展緊鎖的眉頭,可眼角的肌肉卻不聽使喚地抽搐著。
    甘醇的酒液劃過喉嚨,帶著一股泥土的芬芳和歲月的醇厚,卻澆不滅他心頭的焦灼。
    命數如此,命數如此啊!
    也罷。
    就當是……就當是徹底摒棄了幽州李氏的宗族身份。
    從今往後,隻有順義李氏,與他沙嶺堡李氏。
    僅此而已。
    李銘在心中為自己尋找著最後的借口,這念頭帶著一種自欺欺人般的開脫。
    ......
    在場分明四人,卻是分成兩組,各說各話。
    一邊,是李雲舒與李煜。
    少女的眼眸中,盛滿了傾慕與歡喜,仿佛整個世界隻剩下眼前這個男人。
    如此,隻要他還在聽,那她便有說不完的趣話。
    另一邊,是趙鍾嶽與李銘。
    寒暄之後,有的隻是自顧自飲酒沉思的沉默。
    李煜與李銘之間,那份未曾言明的約定,此刻就如那醇香的女兒紅,擺在了明麵上,再無退路。
    李銘看出來了。
    李煜,亦有所感。
    而趙鍾嶽,這個局外人,這個旁觀者,卻將此間的秘密看得更是格外清晰。
    他既不瞎,也不傻。
    有些事情,一旦最初就在心裏埋下了懷疑的種子。
    便隻會越看越清,越想越明。
    可是想起父親的交代,趙鍾嶽心下也難免發起了愁。
    他時不時抿一口酒,借著這個動作,目光裝作不經意地掃過對麵的李煜。
    心下在想些什麽,就隻有他自知了。
    出城之時,趙氏女貞兒,究竟為何要加上她?
    其中另一層內情,父親也曾有過交代。
    雖然並未說透,但是如何抉擇,父親還是卻是交給了他自己。
    是賭一把?
    還是退而求其次?
    借著當下的些許親緣情分,安穩過活。
    全憑趙鍾嶽一念之間。
    ......
    李煜要走了。
    走的果斷,沒有半分拖泥帶水的憂心。
    在酒過三巡之後,他便幹脆地起身告辭。
    “銘叔,多日離堡,侄兒也得先回順義堡去穩一穩軍心了。”
    對於沙嶺堡,他似乎已經勝券在握,再無擔憂。
    反倒是他的基本盤,順義堡,更需要趕快回去瞧瞧情況。
    “煜哥!”
    李雲舒下意識地站了起來,眼中滿是不舍。
    她想跟去。
    這個念頭是如此的強烈。
    她迎上了父親那雙迷醉下竟是帶著一絲哀求的眼睛時,什麽話都咽了回去。
    想跟,也跟不了。
    李銘怕了,怕了再把女兒不明不白的陷入死地。
    他得親自護著她,才能安心!
    李雲舒的肩膀微微垮了下去,重新動作端秀的坐下。
    低著頭,讓人看不清她臉上的神情。
    終究是孝義占了上風,讓這女子妥協。
    但她心在何處,似乎也不難猜。
    就在這時,一直沉默的趙鍾嶽,卻趁著最後的機會,突然站了起來。
    他卻是對著即將轉身的李煜,微微躬身,光明正大的說出了口。
    “大人,我與妹妹,可否一道?”
    李銘瞧了瞧這侄子,卻也不多說什麽。
    他既然已有想法,那作為姑父,便不需太過指手畫腳。
    趙鍾嶽深吸一口氣,鄭重地斂袖躬身,對著李煜行了一個無可挑剔的文禮。
    左手在外,右手在內,拇指微扣,四指並攏。
    舉至胸前,躬身一禮。
    禮畢,他才繼續道。
    “時逢大疫亂世,我想與家仆一道,投入大人麾下,盡些綿薄之力。”
    出於某種......念想。
    趙鍾嶽決定帶著妹妹,並著兩個家仆,一道跟隨北上。
    唯有此刻,正是他這逃亡的趙氏嫡子手上籌碼最多的時候。
    以後這兩個家仆,會如何對待已然落魄的主家?
    那可就真的,隻能純靠他們自己的良心。
    趙鍾嶽已經沒有讓他們繼續長久附庸於他的資本。
    父親常言,‘人心是會變的。’
    他不敢賭,也賭不起。
    他必須盡快將這份僅有的籌碼,變現成安身立命的資本。
    不管是當個幕僚佐吏,還是其他。
    跟著李煜,瞧著反倒要比姑父李銘更靠譜些。
    沒有別的原因。
    隻因沙嶺堡情勢不穩。
    再次與李銘這位姑父會麵,趙鍾嶽心下竟是隱隱有些失望。
    他老了,看起來也太憔悴。
    這種衰老不止是麵容,更是精神上的頹喪。
    那種從骨子裏透出來的疲憊與憔悴,讓他看起來就如同一棵被風霜壓彎了腰的老樹,隨時都可能折斷。
    趙鍾嶽無法說服自己去相信。
    相信這位姑父,還能在這愈發混亂的世道裏,長久庇護他和妹妹的周全。
    一個,是鋒芒初露,行事果決,正冉冉升起的朝陽。
    一個,是精氣耗盡,日薄西山,隻餘下殘暉的夕陽。
    哪個更有吸引力,就很明顯了。
    李煜頷首。
    他沒理由拒絕。
    正好,堡內都是粗人。
    趙鍾嶽再怎麽說,也是個能識文寫字的文化人,僅這一點,就難得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