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一步錯,步步錯
字數:5973 加入書籤
劉世理的後續信件中,談及另外兩路比較少。
他作為中路主帥,自然是更專注於記錄中軍親曆的瑣事。
......
乾裕三年,四月。
平寇大軍早已兵分三路,各自開拔。
劉世理統帥中軍營兵近三萬,目標直指荊州襄陽府。
中路大軍借由襄陽水師戰船,順流而下,直抵南昌。
沿途收攏衛所兵,及鄱陽水師。
至南昌,匯聚可戰之兵,合兵總計已近五萬。
當是時,徐揚兩州四處狼煙告急。
這當中有倭亂,匪患,民亂......以及某處尚不為人知的屍亂。
事實上,在各地流言四起的情況下。
劉世理很難去仔細分辨其中真假。
‘微臣南下路途,揚州各地狼煙四起。’
‘有人言庫倉皆遭倭人劫掠放火,庫存糧秣物資盡數燒毀。’
‘亦有人言,有女自稱白蓮聖女,無當老母,救世度人。’
‘實際上卻是在行造反之事。’
‘又有消息,言倭人盡數散作小股,越過揚州邊界,深入交州腹地作亂。’
‘揚州鄉野小民深受其害,不乏整村皆亡之事。’
凡此種種,以揚州為最,徐州次之,堪稱群魔亂舞。
交州、廣州也被殃及魚池。
中路大軍隻能是捉大放小。
以南昌大營為中心,南下蕩清城鎮四野為主,優先驅逐殲滅被發現行蹤的倭人大部。
至於沿途村落的零散戰事,則是交由各地跟進的衛所援兵清剿。
這本是老成持重之舉,並無不妥。
無故分兵會給倭人可乘之機。
可劉令儀指尖微顫。
她如今已然知曉,正是這看似合理的安排,為日後埋下了滔天大禍的根源。
劉世理當日的信件,是這麽說的......
‘我軍先鋒自豫章郡南昌府南下,出奇的順利。’
‘撫州府無事,守軍堅守未失。’
‘於是大軍再往南下,延平亦無事。’
延平府是個好地方。
退可回南昌,進可至福州府與泉州府二港。
同時也將上岸倭寇分割南北,使之不得相援。
‘微臣以為,中軍大營可南遷至會稽郡延平府,阻斷上岸之南北倭賊串聯,分而剿之。’
如此一來,徐揚兩州的一整個大包圍網。
就可以分割變成兩個相對較小的包圍圈,集中在吳郡和南海郡。
這對於早日結束局部戰事,恢複江南民生,是件好事。
......
劉世理的計劃,出奇的順利。
上岸倭人,多以侵襲缺乏防守的村落和逃竄為主。
完全是在繞著大城重鎮走。
許多州府的衛所守軍,固守待援,根本毫無戰事。
一些所謂的告急狼煙,往往多是所謂的糧庫失火所致。
到底是真的失火?
還是在毀滅證據?
真相早被掩埋,劉世理根本無從探查。
但大城無事,別處卻已經有一股暗潮在悄無聲息地積蓄力量。
劉令儀麵色平淡的繼續翻看。
一連數日,劉世理隻是忙著將大營南移會稽郡。
終於,有了新的變化。
‘陛下,我軍先鋒南下與泉州府、福州府守軍成功會合!’
‘但......沿途所探倭人蹤跡,微臣覺得匪夷所思。’
‘此地登岸倭人,越是官道坦途,卻越是躲避。’
‘他們似是有意走小路躲避交戰,沿途四散搶掠村落補給,根本不留接應退路。’
‘似乎......似乎不曾考慮過離岸撤退之事?’
‘或許,他們是沒想著再活著回去?’
與其說他們是賊寇,倒不如說是一往無前的死士。
這便是劉世理,對倭人登岸的第一次起疑。
他們的所作所為,不符合以往海盜一貫的劫掠方式。
首先,深入內陸就是其中大忌。
倭人必然知曉,大順內地的軍隊隻多不少。
他們若是隻在沿海劫掠,尚可來得及退回海路逃跑。
若是深入內陸,隻會被越聚越多的官兵所吞沒。
連命都保不住,跨海劫掠還能有什麽意義?
縱使是衛所兵,若是匯聚數萬。
僅僅是其中衛所武官匯聚的家丁數量,就非常可觀,遠不是小股倭寇所能抗衡的。
其次,倭人即使劫掠,也該是集中力量,以某些繁華城鎮為目標,發起突然襲擊。
因為隻有這些地方,有足夠的金銀細軟,供他們搜刮。
可是他們也沒有這麽做。
登岸之初,此地倭兵尚且團結一心。
他們與福州府、泉州府守軍短暫的隔城對峙,做圍城態。
結果到了晚上,倭人便趁機棄營,深入內陸。
此後,倭軍隨即散作一股股流寇,四散而逃。
從上千人散成數股百人小隊分頭而行都是常事。
甚至會以十幾人為單位而逃。
與其說是正常軍伍,倒不如說是按武士家族分頭逃命。
他們根本就無心戀戰。
福州府與泉州府守軍次日追了一小股倭賊一陣,斬獲男女上百。
可他們也不敢真的遠離駐地。
於是取得一定足以上報朝廷的戰果之後,又雙雙退了回去,堅守本分。
劉世理出征的前兩個月,所見所聞,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麽的順利。
似乎倭寇隻會聞風喪膽,盡數奔逃。
平寇大軍在會稽郡,好似連一場像樣的大戰都不用打,就能平定此處倭亂。
但當時的劉世理並不知曉。
福州府、泉州府之所以無事。
隻是單純因為,東瀛南端的長崎港,距離此地確實太遠。
因此,這裏本就不是倭人逃亡的首選目標。
而且,若是倭人整船染疫,‘死船’順勢漂流至此的概率也是極小。
更多的漂流‘死船’,被一峽之隔的東番島群做了福州府的天然海屏,將‘死船’阻隔在外。
所以......
當時能第一時間有目的地劃船逃到此處的倭人,往往都是活人。
到了出兵的第七十餘日,也是信使照常送回洛陽的最後一封信。
劉世理當時,已經決心自延平大營繼續北進。
與原定前往合肥,繼而東進應天的北路軍,優先合圍清剿吳郡沿海的富庶地區。
這裏作為大順的糧稅重地,優先級自然比交州與揚州的交界處的南海郡更高。
當日做出這個決定,劉世理是這麽寫的。
劉令儀再一次,看到了那個將一切帶入深淵的致命誤判。
‘微臣左右思量,懷疑倭人於泉州府登岸西進,不過是聲東擊西。’
‘以敢死之士,深入交州,牽動我軍追擊。’
‘其主力或許是借由蘇州府、台州府等地登岸擄掠。’
這是基於他一貫對海盜的了解,進行的合理推論。
論及沿海之富庶,確實無出蘇杭之右者。
所以,倭人的此番大舉侵海,其目的確實是有這樣的可能性。
‘是故,微臣決心留下一營,配合南路軍兩營兵馬,封鎖倭人退路,徐徐清剿。’
‘明日,微臣便親率餘眾北上。’
‘......直指台州府、明州府、杭州府等地。’
‘與原定應天南下之北路軍,合圍倭兵於浙東,聚而殲之。’
劉令儀的手指,逐漸挪移到揚州吳郡。
劉世理到目前為止,一路都是穩紮穩打,無可指摘。
從此時的訊息來看。
此次倭亂僅僅隻是波及範圍極廣,幾乎牽連整個東南沿海地區。
甚至就連青州半島沿岸,也有少許異況。
但倭人造成的破壞,卻是屬於雷聲大雨點小的特殊情況。
登岸倭寇宛如四竄的臭蟲,隻是無組織無紀律的往內陸偏遠村落燒殺搶掠。
威脅談不上很大,卻又單純的膈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