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百日終歿
字數:7049 加入書籤
劉令儀心下惆悵,手撫信紙,眼眸中透著股低落。
因為她早已看過了結局。
此去一行......
再不複還。
倒數第五日,中路軍自台州齊出,北進明州。
劉世理治下新軍兩萬六千餘。
豫章郡及會稽郡兩地,衛所輔兵合計一萬五千餘。
四萬大軍,齊力北上。
旌旗招展如林,隊伍在官道上綿延數十裏,龍蛇起陸。
聲勢浩大,士氣高昂。
這些新軍兵卒,俱是關中子弟。
關中虎狼之師,自秦統天下以來,就以耐勞苦、聽號令著稱,天下論及紀律嚴明無出其右。
此行南下,新軍之中,不知有多少熱血男兒渴望獲立軍功。
用敵人的首級,換取自己的功名富貴。
斬甲一首者爵一級,可抵田產,可免糧稅!
這是根植於關中男兒骨血裏的古老傳統。
首級記功。
盡管曆經多代,曾簡化為割耳,發牌等形式。
但當年,隨著太祖天下一統,宇內靖平。
為了避免兵卒濫殺百姓,殺良冒功。
順太祖之後的幾代帝王,又將之改了回去,開了曆史倒車。
所謂懸首記功,更便於查驗其生前身份,於是開始重新推行於營兵禁軍之中。
甚至也影響到了邊軍。
築京觀,也重新成為邊軍誇耀武功的一種方式。
‘今日,臣聞先鋒營回稟,哨騎北經一村,民眾俱狂!’
劉令儀的指尖微微一頓。
來了。
‘其人身軀傷殘破腹,雖赤手空拳,亦追擊不休。’
無論如何。
追擊朝廷官兵,就是明目張膽的叛逆。
先鋒營的官兵們非但不驚,反倒狂喜。
這哪裏是亂民?
這分明是老天爺送上門的功勳!
‘鄉民冥頑不靈,追至營前尚不悔改,前鋒總兵無奈,下令萬箭齊發!’
與其說是無奈,倒不如說前鋒總兵官是與麾下兵卒一樣狂喜。
‘箭雨之下,亂民盡為所戮。’
‘已記斬首功。’
劉令儀閉上了眼,仿佛能聽見那日士兵們的歡呼。
誰能想到,兵卒的悍勇善戰,反倒成了最大的弊端。
若先鋒營是衛所兵,這次相遇,頃刻便被這些嗜血的狂人不計代價衝垮也不奇怪。
那麽,劉世理就能提前警覺,大軍退守台州,尚有一線生機。
可先鋒三千關中子弟......
他們聞戰而喜,守營與之酣戰。
三千甲兵擊百餘亂民,最後僅傷數人,戰而勝之。
他們甲胄堅固,刀鋒銳利,箭矢充足。
那些鄉民猙獰的麵目,在他們眼中,不過是移動的功勞簿。
營盤的陣腳,根本不曾動搖分毫。
亂民百餘,僧多肉少。
以至於營外亂民盡數倒地之後,士卒們出營爭相斬首記功。
他們嚐到了甜頭。
不但對這些死狀可疑的亂民不恐懼,反倒更是躍躍欲試,期待更多的建功機會。
吳郡屍疫的真麵目,就在這一片狂熱的‘告捷’中,向劉世理展露了它最不起眼,也最致命的一角。
第四日,大軍據守營盤,駐足不前。
‘臣以小觀大,深感不安,吳郡各州,或有不察之變故。’
‘許是倭人投毒,致使鄉民神智狂亂。’
‘亦或……是有妖人邪術,蠱惑無知小民。’
劉世理在信中如此寫道。
他想到了那些關於死士的傳聞,某些奇毒,能讓人悍不畏死,力大無窮。
又或是使人精神亢奮,無懼傷痛,皮膚漲紅,神智昏沉......
等等說不清道不明的邪異功效。
但這更大的可能性,其實隻是對一些類似罌粟或毒菇一類的罕見致幻物,進行了一定的運用。
以往多見於死士。
無論如何。
民眾發狂,死態淒慘,這樁樁件件都透著股不祥的意味。
上百個鄉民,僅憑血肉之軀,就敢衝擊三千甲陣?
劉世理活了半輩子,聞所未聞。
這一日,先鋒營一名校尉以‘南下水土不服,突發惡疾’為由。
悄悄埋了幾個死於營亂的‘病死同袍’,除此以外,一切好似都無事發生。
北人南下,水土不服,一切聽起來都沒什麽異常。
第三日。
劉世理不敢繼續拖遝。
身為三軍主帥,原定南下的北路軍孫文禮部,他也不能不管。
‘臣思慮再三,決定改道西北,直抵杭州府。’
‘不管倭人有何毒計,大軍當務之急,是與北路軍會師再言其他。’
‘屆時近十萬大軍匯聚一堂,任何鬼蜮伎倆,在煌煌天兵麵前,都將灰飛煙滅!’
‘臣已下令,紮營取水,必要小心仔細,謹防倭人投毒。’
劉世理已經足夠小心謹慎,思慮周全。
在劉令儀看來,作為一軍主帥,他的布置合情合理,無可指摘。
隻是,他麵對的,早已不是常人所能想到的範疇。
第二日。
劉世理一如平常,把今日異況寫入信中。
‘據臣估算,先鋒營今日入夜之前,該是進抵山陰縣,杭州府不日在望。’
‘然......微臣今夜心有疑慮。’
‘不知為何,先鋒營已逾半個時辰未派人回報行蹤。’
‘臣已連夜加派斥候,沿途尋覓其蹤!’
行軍之時,一日三報是底線。
前鋒若有斬獲,更是要快馬加報。
音訊斷絕,往往隻意味著一件事。
最壞的事。
......
劉令儀手中,已經隻剩下了最後的薄薄一頁紙。
輕飄飄的紙張,在手中卻宛如千鈞之重。
這是劉世理,最後一日的記錄。
也可謂是絕筆所書。
‘......臣已探明原委。’
‘據幸存的先鋒營校尉泣血回報,山陰縣城早已是一座死城!’
‘先鋒營以為城中無備,長驅直入,欲取縣城為營。’
‘卻不想城中街巷,皆是遊蕩的亡屍!先鋒營入縣之後,便遭到了圍攻!’
那泣血校尉於帥帳言罷,泄了心氣,癱倒在地再無聲息。
這校尉失血頗多,他能堅忍一夜而還,已然是難得可貴。
隻是無人知曉,其屍變也隻在頃刻。
不幸。
劉世理與營中數將,猝不及防,遭其驟然詐起抓咬......
‘有生人泣血者,便已染此邪疫。’
‘老臣不幸,為前鋒潰逃校尉,屍詐所傷。’
劉世理不傻,相反,能統兵數萬,他比絕大多數人都有能力。
是故,他從這先鋒營校尉的慘狀上,就能猜到真相。
信上的字跡,潦草而驚惶,力透紙背。
字跡紅黑,用的也不知是不是墨裏夾雜了血?
‘那些東西,根本就不算‘人’了!’
‘先鋒營三千將士,已於昨日,遭山陰縣十萬‘民屍’圍噬殆盡!’
‘今日......’
‘今日......先鋒營的將士們,亦詐屍複歸!!!’
斥候們冒著黑夜探查,起初非但沒能連夜帶回消息。
反而像是不斷被投出的誘餌。
提前將那‘山陰軍民’匯聚而成的屍群,引向了中軍大營!
這一日出現在劉世理麵前的。
是身上貫穿了數杆‘順’字大纛的‘先鋒營將士’,以及它們之後數量更以萬計的‘亡屍’。
早起做炊,人聲鼎沸的中軍大營,已經不可避免的成為它們矚目的目標。
通過信紙,劉令儀也能體會一二,劉世理當時內心的震驚與惶恐。
這位百戰之將,在出師百日的關頭,才終於明白了自己麵對的究竟是什麽。
‘晚了!’
‘一切都晚了!
‘臣實不該率軍由南向北!臣悔不當初!悔之晚矣!’
此行一開始的目的就錯了。
他們需要做的根本不是平定倭亂。
而是屍亂!
僅一字之差,竟差之千裏!
他帶領大軍,如今一頭紮進了吳郡這片早已失陷的人間煉獄。
北歸洛陽?
不可能了。
隻因大軍根本就衝不過遍布屍鬼的吳郡疫區。
往南逃?
也晚了。
它們近在眼前!
‘臣率軍倉促守營,輔兵崩潰者眾。’
‘亡者之屍逾萬,便是無邊無際!’
‘營盤......隻能稍作延緩......’
木壘營盤,麵對這樣數量的屍潮,也隻能是延緩大軍被衝潰的速度。
‘實乃天要亡我!’
‘臣......請陛下勿要再派兵南下!’
‘拋棄徐揚兩州,謹守關隘,方為上策!’
‘江南沿海以不可守,我大軍再難北歸,老臣惟願陛下珍重......’
‘罪臣,劉世理絕筆覲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