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募兵賜粟
字數:4562 加入書籤
順義堡內。
李順帶著趙鍾嶽穿梭街巷之中,為他仔細講解。
“堡內共計收容流民四十一戶,合計百餘人。”
“其中有青壯男子之家,一戶出一丁,每日校場操練,約三十人。”
李順引著他來到糧庫旁的一處院落前。
院門緊閉,但能聽到裏麵傳來隱約的交談聲與織機的嘎吱聲。
“另有十一戶,隻餘下老弱婦孺作伴,僥幸逃亡至今,便聚於此院織造做炊。”
孩童亦有。
能活到今日,全賴其家中男丁,半途舍身。
其中酸楚,不足為外人道也。
李煜除了勸嫁,也沒甚好插手的。
倒是其中半大孩童,他未嚐沒有留做家丁義子養著的心思。
“家主愛民,每日午時,她們負責在此院門外,開棚施粥,供其餘流民家眷勉強果腹。”
這番安排,處處透著體恤與周全。
做官做到這份上,真是沒人能說李煜的不是。
可在趙鍾嶽看來,這份仁德卻處處透著詭異。
趙鍾嶽固然欽佩李煜仁德,卻又難免暗自猜度。
自他曉事以來,家中來往官商,算計人心是常態,視人命如草芥者亦不在少數。
這種一視同仁的對待,未免......寬仁太甚。
往時災年,擇壯者為仆,幼者為奴,女子為婢,老弱自滅。
流民就是如此,去往一處又一處的城鎮粥棚討食,又在這途中依此消弭無蹤。
如此,方為曆年救災常態。
李順帶趙鍾嶽來到校場旁,指著一處宅院道。
“入伍兵卒,在此另有營灶,米糧不缺。”
堡內存糧依舊豐厚,足夠現下這不到六百口人,吃個四年五載。
是故,李煜對流民所行的招兵之法,為‘募兵賜粟’。
花糧買命,你情我願。
當兵吃糧,吃糧當兵。
自古以來,不外如是。
“這餉糧,如今是按日發放。”
李順的語氣很耐心,解釋得也很詳盡。
“他們的家眷不比本地軍戶,毫無存糧傍身,日日有糧,他們才能安心賣命。”
“若在營灶用飯,兵卒隻管吃喝,一日兩餐,配有醃菜鹽醬。”
“隻是當日餉糧,便隻記應發米一升,另一升則抵作口糧柴耗。”
“當然,這不算強製。”
“新卒若想回家與家人團聚,也可領走全額兩升米糧。”
畢竟隻是在屯堡內操訓值守,當下住所或許就在百步之內。
校場每日供的簡單餐食,補充的體能,也不足以讓新卒整日操練值守。
所以他們總是有機會回家探探的,夜晚甚至還能申請回家住宿。
隻是需要武備歸庫。
一人當兵,換這一兩升的米糧。
夠一戶流亡百姓剩下的至多兩三口人,都不至於挨餓。
有些心思活絡的,甚至還會選擇將餉糧攢下來,家眷寧願忍著饑,依舊去吃堡內熬煮的賑濟稀粥過活。
人心思定,就離不開存糧……
糧,就是活著的底氣。
攢糧就是百姓為了規避未來風險的下意識行為。
甚至有人會不厭其煩地從領回的米糧中,一粒粒篩選出那些顆粒飽滿、或可作種的稻麥。
最後用布小心翼翼地包好,視若珍寶。
對大部分人而言,這樣的日子,在經曆了屍口逃生的噩夢之後,已是心滿意足。
他們對生活的期望,早已被無盡的死亡與絕望,壓縮到了最低。
活著。
僅此而已。
......
野外,林深。
毒蟲蛇蟻落在陰影處棲身。
毒菇毒草於朽木枯枝旁探頭。
這些都不稀奇。
更有甚者,一些野獸被屍鬼追逐,四處亂竄,令人防不勝防。
日夜不寧。
李煒的生存環境,就是在這樣的一片林子裏。
這是他的庇身之所。
“真想回家……”
“吃娘烙的餅子。”
他靠著一棵粗糙的樹幹,眼角黑沉,喃喃自語。
孤身一人,連睡個好覺都難。
就是這麽個回家的念想,撐著他獨自一人,在林子裏苦熬不休。
幹糧與水囊,早已不知遺失在哪個亡命奔逃的日夜。
渴了,飲清晨的樹葉甘露。
餓了就采野果,口嚼嫩芽。
汁液苦澀,卻是他所必需的養分。
要不是他識得不少可食之物,怕是早就餓死或毒死了。
屯堡,畢竟也算是堵塞交通要地的軍事要塞。
沒了馬匹,他沒法子衝開上林堡外的遊蕩群屍。
南歸的大道坦途,便走不通。
李煒隻能是宛如孤魂野鬼,就這麽一直逗留徘徊。
沿著官道一側的林子往南,一寸寸的摸索。
遇上單個屍鬼,就設陷誘殺。
遇上成群的,便隻能屏住呼吸,悄然後退,再複而繞行。
有好幾次,李煒被逼到樹上,一困就是大半天。
腳下是嘶吼不休的怪物,那種命懸一線的恐懼,讓他夜不能安。
腳程自是極慢,他卻也無可奈何。
李煒不敢偏離官道太遠。
一旦在這密林中迷失了方向,那才是真正的歸家無望。
縱使他是鐵打的身子,也經不起這般消磨。
李煒能感受得到。
孤獨正在啃噬著他的意誌。
他的身子越發虛弱,腹中饑渴越發難熬。
這種虛弱,並非是提不動刀,走不了路的那種軟弱無力。
而是......一種生命力正從四肢百骸中被抽離的空洞感。
緩慢,卻不可抗拒。
似是要一點點將他吞噬。
相比起生理上的忍耐,心理上的乏力或許要更為致命。
李煒覺得,現在的一切都糟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