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軍議北探
字數:5812 加入書籤
李煜自認,他已經處理完了離堡幾日積攢的瑣事。
就連從撫遠縣順手帶回來的趙鍾嶽,也安置了下去。
順義堡雖說是多了百多號新民,如今卻也在逐漸步入正軌。
這全賴親衛李順,近日打下的基礎紮實。
當下所差緊要之事,便是該靠群策群力,來謀個將來萬全。
李煜對門外親兵道。
“今日酉時,皆至府內軍議,且先吩咐下去。”
“是家主!卑職這就去各處通傳!”
門外甲士抱拳揖禮,即刻離去。
李煜又對身旁侍立的青黛,吩咐道。
“青黛,你去後廚和芸香說一聲,晚上去善養院多尋幾個婦人,幫她一起做炊。”
“今晚,我得留眾人一起在府內用食。”
酉時開會,不管飯可不行。
李煜總不至於叫麾下眾人晚上挨餓。
武官家丁,可向來都是一日三餐的優待。
“是,老爺。”
青黛揖福,邁著細碎的步子悄然退下。
她得先去尋整理書房的池蘭,來前堂頂班伺候。
隨後再轉去後院廚院,找廚娘芸香交代,幫她一起籌備晚宴。
作為府內唯四的侍女。
較真起來,個個都算得上是李煜的貼身侍女。
是故,青黛認為此事須得辦得妥帖,方能不在下屬麵前墜了家主的威嚴。
光傳令可不夠,把老爺交托的事情辦得周全,才是她所樂見的。
......
酉時正。
滿堂皆滿。
趙鍾嶽首次受邀議事,心下激蕩,環顧四周。
上到順義李氏族老,下到各什隊率。
除了河渠三什守兵的什長,堡內事物說得上話的人,基本都在了。
至於伍長,還不夠格。
這裏所聚攏的,就是李煜麾下的精華所在。
真要說堂內為數不多的‘外姓人’,可能也就隻有幕賓趙鍾嶽,及少數諸如王大錘這樣的外姓什長。
“入座罷。”
李煜開口,拉開了此次議事的序幕。
“謝過大人!”
“謝過家主!”
眾人齊聲應下,各自入座。
百戶府邸,起碼不缺這二三十人的座椅。
......
李煜待眾人坐正,方才言事。
“我今日召集大家齊聚一堂,唯有兩件事不得不提。”
“其一,流民南遷。”
“諸位皆知,堡內宅院人滿為患。”
“如今整家整戶居於一室,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這些流民,固然有父女、夫妻之流。
卻也有兄妹,姑侄之分。
男男女女雜居於一處,隻能是一時之策。
長久來看,不管是容易滋生的流言蜚語,亦或是真有可能發生有悖人倫的擦槍走火。
都需要提前考慮,早做準備。
堂下眾人點頭認可。
一些軍戶什長,尤其是像王大錘這樣從高石堡新投來的,心中更是打鼓。
他們好不容易在順義堡安頓下來,有了自己的屋舍。
若是百戶大人一聲令下,將那些素不相識的流民塞進自家,抬頭不見低頭見的。
勢必會對他們當下的生活現狀,造成影響。
不是所有人,都有於此大疫之世,同舟共濟的覺悟。
李煜環視眾人,繼續道。
“沙嶺堡乃為今唯一之臂助。”
“是故,我意助其充丁,補強守衛。”
守渠營寨的大量獨身流民丁壯,同樣需要有所分流。
“明日,便擇一什新卒,並河寨十名孤漢,一同發往沙嶺堡聽用。”
李煜下視眾人,最後停在李義身上。
“李義,明日起,你帶人負責此事。”
“喏!卑職領命!”
這也算是一次嚐試。
也是他對族叔李銘的隱晦示好。
李煜接著說第二件事,也是這次軍議所要商討的大事。
“河渠流屍,自北向南,直入堡外溝壑,這件事大家都清楚。”
眾人頷首,畢竟事關身家大事,自然在場眾人對此無一不曉。
提起當時屍鬼驟然出水,還有個別人眼中掠過一絲後怕。
堡外河寨輪替,不少人已經走過了一遭。
“我意北探屍疫情勢。”
“如此,方可早做打算。”
李煜最終還是下定了決心,探一探北部詳情。
盲目的坐以待斃,不是他所能容忍的。
縱使未來是死路一條,他也得做個明白鬼。
堂內氣氛一時沉重。
探明情勢當然是好的,可是怎麽探?誰去探?
河道流屍,背後就意味著上遊已成死地。
既是死地,便有可能一去不回。
堂下李貴開口道。
“家主,說到出堡,卑職有個想法。”
李煜抬手,“講。”
李貴朗聲道。
“撫遠一行,沙嶺堡李銘大人仿照車營所做偏廂車,用處頗多,不如仿之?”
李貴又向未參與撫遠之行的眾人解釋道。
“既然北探,不管人多人少,總是要夜宿的。”
“有戰車傍身,便於郊野夜宿,此行便更有把握。”
至於什麽把握,李貴沒說。
可在場所有人都知道,那是生還得歸的把握。
李煜所能選擇的北探方式,極其有限。
要麽再派夜不收去探。
運氣好的話,或許能活著回來。
或者,就得出動騎隊,奔行官道,互為照應。
李煜選的,正是後者。
如今的夜不收,麵臨的生存環境更為惡劣。
五出三歸,是李煜根本經不起反複消耗的巨大損失。
再死上三五個,順義堡以後連個老練斥候都不一定還找得出來。
李煜先是讚同道。
“製車確實可行。”
有的庫房大門,留著也就那麽一回事,無非是物盡其用。
防偷防盜,主要靠的也是值守庫丁巡查,而非一介死物。
若是堡牆失陷,如何還能指望倚靠一兩處庫房正門抵禦群屍?
癡人說夢。
李煜環視眾人,目光依舊停留在李順身上。
“李順,趙鍾嶽,督造製車一事,本官便一道交予你二人之手。”
怎麽製作,那是木匠的活計。
怎麽分配人手,就得李順才能熟門熟路的調配,初來乍到的趙鍾嶽就是個添頭。
“武庫,糧庫,大門盡可拆取。”
不過,李煜也有些不放心的多交代了兩句。
“不過,規矩可破,防務不可鬆懈。”
“兩庫取門之後,務必要加派人手巡防。”
“謹防偷盜,更要小心失火意外。”
李順起身抱拳,“卑職明白,請家主放心!”
趙鍾嶽緊隨其後,揖禮道,“學生,定不負大人栽培!”
至於自家府門,李煜還是得留著。
他不像族叔李銘當時那麽孤注一擲。
府中尚有女眷,沒了大門那像個什麽話?
那是武官府邸的門麵,更是得留給堡內百姓們看的。
若是輕易就卸了府門,隻會叫百姓有不必要的遐思。
自古以來,‘官衙一磚一瓦之動,百姓皆以為天崩地裂’。
如此,這臉麵就不能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