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破釜沉舟
字數:5797 加入書籤
言及‘南下’二字,如一柄重錘,直擊書房內其餘四人的心口上。
李煜話音落下,書房內落針可聞,氣氛愈發壓抑。
空氣仿佛凝固,沉重得讓人幾乎窒息。
縱使是後知後覺的趙鍾嶽,此刻借著逐狼之事,也終於想通了關節。
東西綿延之邊牆已破,屍群的進路,有且隻剩一個。
南下!
李煜的視線在幾人臉上緩緩掃過,他沒有催促,隻是靜靜地等待。
這樣的消息,需要時間去消化。
他需要他們清醒地認識到眼前的困境,才能真正地去理性對待此事。
許久,李煜才緩緩開口,打破了沉寂。
“順義堡外援屏障盡失,已成孤懸絕地。”
“官道一片坦途,上遊河道更是遺患無窮。”
“屍鬼集群南下,我們首當其衝。”
“所以,”他頓了頓,目光變得深邃,“該想退路了。”
李順當先接道,“家主!如今四向可往,唯沙嶺堡。”
他們能選擇的餘地不多,這是眼前唯一的選項。
行軍一日,可行三十裏。
可若是拖家帶口的遷民,一日十裏也不稀奇。
注定是走不遠的!
這樣的遷移速度,不可能遠走高飛。
隻能在左近之地,尋求一個暫時的喘息之所。
徐徐圖之。
“但是......”李順麵露難色。
順義堡周邊,唯有南邊的沙嶺堡,是唯一的選擇。
然而,這個唯一的選擇,卻又是一個不可能的選擇。
猶豫一瞬,李順咬了咬牙,還是硬著頭皮往下說。
“沙嶺堡縱使大開其門,我等也難進其中。”
怎麽想,也不可能把兩個屯堡的人口,塞進一個堡子。
再算上那些無處可去的流民,更是天方夜譚。
強行遷入,堡內空間頃刻就會人滿為患。
屆時吃、喝、拉、撒,所有問題都會演變成足以致命的衝突。
外來者,和本地人的衝突大概是不可避免。
李煜的聲音響起。
“沙嶺堡,自然不成。”
舉族遷入沙嶺堡,更會牽扯到一個問題。
沙嶺李氏,能容得下順義李氏,鳩占鵲巢?
占屋占舍,利益交錯,哪裏是那麽容易的。
這種切身利益的衝突,恐怕就連族叔李銘,都難以把控族內尺度。
屆時,不等屍群兵臨城下,兩族之內,就要先爆發一場血流成河的內鬥!
李煜自然也不會對此抱有不必要的幻想。
何況,沙嶺堡也根本算不得什麽好去路。
順義堡一破,它便是下一個。
二者唇亡齒寒,沒有獨自幸免的道理。
思及此處,李煜看向一旁李義。
“李義。”
“卑職在!”
李義猛然起身,抱拳躬身,身姿挺拔如鬆。
“往沙嶺堡遷民之事,你依舊照常去辦。”
李煜的命令讓眾人皆是一怔。
明知不可為,為何還要為之?
不等他們發問,李煜繼續說道。
“隻不過,原定的那些孤漢,不必送去了。”
“挑堡內新卒二十人,並其家眷,明日隨我一道南下,由你帶隊,務必在沙嶺堡紮穩腳跟。”
李煜決定親自去見族叔,此事不能拖!
“喏!卑職今日就去籌備。”
李義沉聲應下,沒有絲毫拖泥帶水。
抱拳躬身後,便退回原位。
一直負責堡內錢糧賬目的李昌,見家主定下南遷之事,臉上寫滿了焦慮。
他終於忍不住起身,抱拳出言。
“家主,若我等驟然離去,今歲堡外的秋收……如何是好?”
近日來,李昌每日核對賬本,糧庫隻出不進,看的他私下甚為焦慮。
全指望秋收入庫,填補糧損。
換言之,沒有人會覺得糧食充裕,就不想要囤積更多。
這是人的本性。
即使今歲耕田缺乏照料,可哪怕產出再少,那也是新糧!
就這麽棄之不顧,實在太過可惜。
李煜聞言,卻是擺了擺手,語氣平淡,他對此早有思慮。
“今歲堡外田畝,不必再思慮秋收之事。”
他轉過身去,失神的看著窗間晨曦,光影在他臉上明暗不定。
李煜口中喃喃自語,仿佛在說給他自己聽。
“田畝沒了,隻要人還在,來年依舊能開墾出萬頃良田。”
“可若是為了這點收成把人丟了,那這地,守著還有何用?”
“終究也是一場空罷了。”
......
李昌看著家主的背影,張了張嘴,還想再勸。
“家主?”
李煜霍然回身,盯著李昌道。
“數月太長,我們等不到莊稼成熟了!”
“屍群的腳程,定然比穀物成熟要快得多!”
李昌抱拳低首,不再辯駁,但臉上的焦慮卻未減少分毫。
“卑職明白。”
“但......家主,糧庫及武庫之積存,皆是亂世安身立命之本。”
“這些……又該如何處置?”
這個問題,也讓李煜陷入了深思。
所有人都等著他的決斷。
良久,李煜才緩緩開口。
“遷逃非一日之功,群屍南下時機,也尚未可知。”
“糧庫存糧,部分趕製幹餅,餘下的再尋機轉運......先往沙嶺堡。”
“至於武庫……”
李煜頓了頓,他的聲音冷了下去。
“待時機恰當,盡取之,分於各家男丁,遷民之途,也好各自護持家小。”
“此去,再無堅固堡牆可以依靠。人人皆兵,家家為戰!”
弓矢刀槍,若盡數分到全堡男丁手中,甚至還會有所缺口。
況且如今世道,縱使健婦持槍,也沒什麽不可了。
如此一來,武庫積存自然是絕了盈餘。
“喏!”
李昌心頭震顫,卻是揖禮退回。
家主這是要……破釜沉舟!
他隻是盡了提醒的本分,家主既然已經做出決斷,那他要做的,就隻有執行。
一直沉默旁聽的李順,等到二人的對話告一段落,眼中閃爍著思索的光芒。
一個大膽到近乎瘋狂的念頭,在他腦海中轟然炸開!
他猛地抬頭,視線不著痕跡地從始終沒機會插話的趙鍾嶽身上掠過。
此人正是撫遠趙氏嫡子。
這個新晉幕賓出現在此,本身就是一個強烈的信號!
李順深吸一口氣,試探著問道。
“我等舍棄基業,盡散武備,此乃破釜沉舟之舉。”
“敢問家主,生路何存?”
“莫非......您是有意往撫遠縣去?”
話音落下,李義和剛剛退開的李昌同時訝然抬頭。
撫遠縣的現狀,李義雖在城外接應,卻也是了解其失陷事實。
李昌更是從同袍口中所聽不少。
是故,提及‘撫遠’。
一時之間,所有人的目光,齊刷刷地轉向了趙鍾嶽。
這位前一刻還因局勢不明而滿心忐忑的幕賓,此刻的臉上,卻浮現出一抹異樣的潮紅,呼吸都變得粗重起來。
非是羞怯,而是極致的激動。
逃難也好,進取也罷。
若主公李煜有意取撫遠縣城安身,他趙府一家老小,自然也能因此得救。
這對他而言,不啻於天降甘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