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風平浪靜

字數:5650   加入書籤

A+A-


    他們此刻,是在與時間賽跑。
    交代了事情原委,討得了口頭支持。
    李煜便坐不住了,起身朝李銘揖禮。
    他想要變現的心思,一刻也不用藏。
    “銘叔,小侄的事情這便了了。”
    “明日,另一批流民遷戶而來,還得多勞銘叔安置照撫。”
    李銘頷首,“賢侄放心,這是自然。”
    李煜緊跟道。
    “如此,還請銘叔盡快派人調撥車馬。”
    “小侄今日便回,糧秣運輸事關重大,逗留不得。”
    “撫遠一事,亦是不能耽擱了!”
    “待小侄安排好順義堡的首尾,明日再來,便是啟程之時!”
    李銘依舊應下。
    “如此,老夫這就派李鬆去辦。”
    “人手車馬,至多一個時辰備齊。”
    李雲舒輕合薄唇,終究是將到了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
    人心既已飛向遠方,便留不得,也留不住。
    索性放任自流。
    ......
    沙嶺堡外。
    “銘叔,小侄明日再來叨擾。”
    李煜於堡門外辭別了送行的族叔李銘,翻身上馬。
    來時規模不顯。
    去時,李煜身後已是近二十架車馬組成的龐大隊伍。
    盡管都是空車,可車隊在官道上逶迤前行,揚起漫天塵土,宛如一條長龍。
    說要給他提供的支持,李銘確實不曾食言。
    車隊首尾相隔百步,旌旗不展,唯有車輪的吱呀聲和單調的馬蹄聲在曠野中回響。
    人手,李銘也是撥了的。
    算上沙嶺堡的斥候和騎卒,車隊前後共十餘遊騎環弋。
    但隨行的步卒不過四什,分散到近二十架馬車上,便顯得如此單薄。
    除去駕車之人外,分到每架車馬周身,真正能持兵警戒四周的甚至不足兩人。
    隊伍看似龐大,實則脆弱不堪。
    其安危幾乎全係於騎卒們在外圍靖平威脅。
    不過對付些零散屍鬼,倒也確實足夠。
    李煜騎在馬上,沉默地行在隊伍中段。
    身側,李義緊緊跟隨。
    “李義。”
    李煜開口,打破了平靜。
    “待到明日流民遷戶,你便把自己家小,也一同帶到沙嶺堡。”
    李義聞言神色一緊,趕忙婉拒。
    “家主,卑職......不敢尋此私心!”
    “如今流民遷戶自然是無人在意。”
    甚至於,有些順義堡軍戶還對這些外人的離去拍手叫好。
    “可卑職家小一動,此事先例一開......”
    “堡中軍民必會察覺,人心浮動,恐誤家主大事!”
    這不隻是謙辭之言。
    他說的沒錯,遷流民尚有說辭。
    可一旦李煜將親衛的家小一並遷動,性質便徹底變了。
    隻會刺激早就繃緊敏感的民心。
    關於南遷一事真相,隻有那日書房中的有數幾人知悉。
    這種事情,也注定不能提早公之於眾。
    普通百姓,最後能得到的,隻會是在萬事俱備之時,收到一個遷民的號令罷了。
    李煜深深看了他一眼,見態度確實堅定決絕,也就息了念頭。
    不再言及。
    思及李義離開家小後難免的牽掛擔憂。
    李煜的語氣緩和下來,轉而開慰道。
    “也好,此時遷走,也未必是好事。”
    “沙嶺堡內的境況,或許會很複雜。”
    李義沉默地點了點頭。
    同族不和,內鬥更是暗流湧動。
    李煜話鋒一轉。
    “趙鍾嶽以前的兩個家仆,都是好手。”
    “他們兩個如今補了新卒伍長,明日你都帶上。”
    “若真有意外變故,這兩人的本事,能幫的上忙。”
    那些新卒,都不足以托付大事。
    李義形單影隻,所需助力必不可少。
    那慣於好勇鬥狠的兩個走商護衛出身之人,不談及所謂忠心難測。
    起碼能力是有的。
    李義心中稍安,垂首應道。
    “卑職,明白!”
    ......
    夕陽西下,順義堡內。
    趙鍾嶽帶著疲憊之色,卻又止不住臉上的笑意。
    “李順大人,廂車都改好了!”
    他興衝衝地跑來。
    “學生試了試,鉚接的頗為堅固,絕對能擋的下屍鬼!”
    “如此一來,就隻待大人回來驗看!”
    李順點頭。
    “做得不錯。”
    望著少年那副邀功般的雀躍模樣,李順終究沒忍心點破他眼中的光。
    有句心裏話,李順現在沒說,之後也不會說。
    家主既讓他知曉南遷密事,便不可能再將他當個尋常的文吏養在堡內。
    照這樣發展下去,流民也沒有了仔細安置的必要。
    此時此刻,無非就是腥風血雨前的片刻寧靜。
    下一次往撫遠,趙鍾嶽,必然在列。
    而這少年郎,卻還沉浸在初掌權責的喜悅中,對即將到來的血與火渾然不覺。
    幕賓隨主,自古皆然。
    他想安穩討活,怕是難了。
    給武官當幕賓,總是難免得在戰陣跟前走一遭。
    ......
    順義堡外。
    “籲!”
    就在此時,一陣急促的馬蹄聲由遠及近。
    一名斥候在護城河外猛地勒馬,高聲急喝。
    “我是張九兒!”
    “李銘大人另派車馬相隨回返,綿延者眾,亟待人手接應護持!”
    “速速派人與我回去接應大人!”
    順義堡守卒,收到先一步回堡的斥候,言及家主需要接應的消息。
    守門的親衛和什長,早就帶著大半守卒出去接應車隊。
    消息飛快傳開。
    本應留守府邸的李勝,咋咋呼呼的衝入匠作院子。
    “順叔,家主回來了!”
    “快!隨我去相迎家主!”
    他也不管院子裏擺放的什麽馬車、廂車。
    徑直招呼著在此督促匠人收尾的李順和趙鍾嶽二人。
    李順放下清點木料的賬冊,趙鍾嶽也暫時拋下給匠人結算薪糧的算籌。
    “好!”
    二人異口同聲。
    孰輕孰重,誰都能掂量的清,明擺著。
    李順被李勝拉著就走。
    趙鍾嶽倒是還能想起來,回頭衝著院內的匠人大喊。
    “且先歇息去罷。”
    “今日薪糧,待明日算好,我給你們送來!”
    做工付薪,才能立下口碑。
    “謝過大人!”
    匠人們放下工具,小心回應。
    其實,他們也不怕拖欠。
    因為早就習慣了。
    匠人做工,曆來是征調,沒有報酬的說法。
    不過做工能換薪的話,當然也挺好。
    這也是他們樂得聽令,連夜趕工不休的動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