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妄喜
字數:5346 加入書籤
城牆下,張承誌等人早已清空院落死角,正仰頭翹首以盼。
城上城下,兩隊人互相可見麵貌。
李煜向他們點頭示意,朝身後擺手下令。
“綁繩,縋進去!”
若是無人接應,冒然下牆,那就是自陷絕地。
角落裏的屍鬼一圍,怕是往回爬都來不及。
現在有人在內部接引,入城就簡單許多。
坊中之人,無論是幫他們吸引誘導遊散屍鬼,倚牆戮之。
還是幫著在城牆近側的一處大院內幫著綁固繩索,都為城牆上的李煜等人省了很大的麻煩。
牆下接應之人,不論是張承誌,亦或是趙懷謙,皆是熟麵孔。
李煜自然是信得過。
雙方的利益始終趨同,並沒有互為敵對的必要。
直縋坊內靠牆院落後,李煜剛站穩腳跟,還來不及去拿從牆頭吊下的甲胄。
馬上就有一道身影激動到難以自禁的迎了上來。
“李煜大人!......在下盼您久矣!”
那聲音嘶啞,充斥著某種久旱逢甘霖的怪異激動。
李煜一怔,定睛看去,竟是百戶張承誌。
隻是眼前的張承誌,與七八日前那個拍著胸脯,豪言想要殺入衛城救出家小的武官,已判若兩人。
彼時的雄心壯誌,如今隻剩下滿身的落魄與憔悴。
眼窩深陷,麵色苦悶,細細看著,整個人仿佛被抽走了精氣神,甚至有種灰敗感抑鬱而出。
李煜眉頭緊鎖。
“張大人,這才幾日,你......怎麽如此?”
老實說,當初留他在撫遠縣內,這可是你情我願的好事。
這些不過是發生在七八日前,一切都還曆曆在目,恍如昨日。
與那時相比。
百戶張承誌如今的精氣神,較之塔樓上脫困之時,反而更為不堪。
話音未落,張承誌已是苦笑一聲,甚至隱約間眼角含光。
坊中諸事,各府都是麵上答應,底子裏卻還是各過各的。
手底下的兵勇,盡是餓死鬼托身。
這樣的境況,真是叫人頓感無望。
什麽雄心,什麽誌氣,乃至是心思,都得被這般磋磨境遇中消磨一空了。
“哎——”
張承誌重重歎了口氣,也知此地不宜久留。
他強撐著精神,抱拳見禮。
“讓李大人見笑了。”
“此地不宜久敘,請隨我先回趙府。”
他頓了頓,聲音愈發苦澀。
“在下......有失所望。半旬已過,這衙前坊內,進展寥寥。”
言及此處,他還不忘回頭朝身後的院門小心張望。
“屍鬼之蹤,屢見不鮮,我們仍要小心為妙。”
他實在不好意思說,自己連這坊內西邊街巷,都沒來得及清幹淨。
東邊坊門更不願提。
尤其是在李煜麵前,當初的大話言猶在耳,如今......丟人呐。
“也好,請!”
“張大人,前頭引路,我們這就出發!”
李煜也不拖遝,利索的在親衛幫助下,迅速著甲。
下來的急,他也隻去了腹甲、裙甲。
此刻重新拿起裹身,綁繩係上,便已足夠。
......
撫遠縣,衙前坊,趙府。
回來的路程,有驚無險。
甲胄武備的差異,帶來的戰力提升是極為明顯的。
尋常的皂刀腰刀,脆而薄,基本就是個帶把的刀片子。
可破皮肉,卻很難直接砍斷屍鬼脖頸的骨頭。
為了保護武器,他們往往隻能伺機捅刺。
而大順朝的製式環首刀,刀身厚重,刀筋堅實,奮力劈下,隻稍感阻滯便能應聲斷骨!
木牌簡陋,撞擊之下好似隨時有斷裂散架之危,讓人心中沒底。
而李煜親衛所持的軍中圓盾,敷鐵包皮,堅韌不已。
同樣是武官家丁,但張芻、張閬之流,怎麽也比不了這些李氏親衛的悍勇敢戰。
隻因甲士們有恃無恐。
舉手投足間,少了太多不必要的顧慮。
有十分力,甚至敢使出十二分來。
絕不至於像坊內眾人那般,因懼怕受傷而束手束腳,連平素五分的力道都難以使出。
“趙老爺,別來無恙。”
“爹!兒回來了!”
李煜與趙鍾嶽一前一後,與早早就焦急等在府門側房的趙琅問候。
“見過大人!”
趙琅對李煜見禮罷,立刻老眼含淚的看向趙鍾嶽。
“好,好!好啊!”
他如今的希冀真的不高,能看到人還活著,活的好好的!
趙琅心中便知足了。
趙鍾嶽活著,他就算是死,也能下去與祖先有個交代。
即使如此,趙琅還是不忘正事,他馬上讓身,請道。
“李大人,此處多有不便,請隨老朽至正堂一敘。”
當然了,如果趙府上下有望活著,那自然最好。
什麽急,什麽緩。
趙琅心裏門清。
......
“邊軍歿了?!”
張承誌本以為,他受的打擊已經夠大了,再難有什麽動搖他的心智。
卻沒想到,李煜開口就是王炸。
與趙琅和趙懷謙的茫然無知不同,張承誌更清楚其中門道。
趙琅眼神示意著張承誌。
在場合適說明其中內涵的,也就是他了。
張承誌起身道。
“若說生路......便假如朝廷,亦或是某地援軍往遼東各處馳援。”
“或是我等出逃......”
“能行的,無非就是海路,陸路。”
“海路,我們自然是指望不上。”
他們處於沈陽北地,自然是沒什麽指望海路的念想。
“陸路是我們的唯一希望。”
如此,邊牆的重要性也就更加明顯。
事實上,不知有多少人都指望著沿邊牆逃難。
畢竟人人皆知。
邊牆有駐軍,若是能借道而行就更安全,一路也往西也非常通暢。
可當他們真的試圖靠近邊牆,發現屍鬼成群的時候,又不一定再來得及跑脫。
簡直就是自投羅網。
這也恰恰是邊牆屍群,越滾越大的緣故。
甚至還因此有加速擴散趨勢。
張承誌繼續道。
“邊牆,恰恰是最適合軍隊沿牆奔行的重要通道。”
官道,隻要不是個傻子,現在就不會指望。
遼東官道真要是走得通,也不會這麽久了,隻有李煜這麽一夥兒外來官兵進來探查。
張承誌環視二人越發緊蹙的眉頭,下了結論。
“這意味著,短時間,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都等不來關內援軍!”
“逃命的路子也少了最重要的一條。”
“隻能是在此地,自求多福了!”
這麽說,他們豈不是隻能指望李煜這麽獨一支的外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