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拆東補西
字數:5125 加入書籤
畢竟一老弱,一婦孺,這賈氏父女在任何人眼中都隻能算是拖累,劉玄能收留他們,就很讓人意外了。
直到,縣尉孫響上山得權。
其氣焰日益囂張,霸妻占女......霸妻不提,其欲所占之女,便是賈希賢獨女。
平日裏,在常山縣衙裏,誰人不知,抄書的賈老秀才把家中獨女當眼珠子疼,捧在手裏怕碎了,含在嘴裏怕化了。
縣尉孫響,昔日對其愛女如寶早有聽聞。
一個秀才,卻被人評說供養出個恍若官家仕女的閨秀,這在常山縣可以說是獨一家。
但他畢竟隻是縣尉。
賈希賢昔日同窗,有秀才,更有舉人。
想拿捏一個廝混本地文人堆裏三十多年的老秀才,他一個外派武官,還真做不到。
如今上山偶然得見真人,竟發現賈氏女傳聞不虛,頓時色心大起......
初時縣尉孫響貪糧,劉玄還隻是鬱氣隱忍,那是大順兩百年天下賦予官身的禮法威澤,煌煌然不敢逆。
直到縣尉孫響,欲公然強搶民女,劉玄氣急,再無可忍,遂鞭......
玄曰,‘聖人雲,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汝......既非大夫,也非庶人,實禽獸也!’
刑畢,玄欲逐之,眾請願殺之,乃從。
這是又一份大恩。
於是,賈希賢思慮報恩,但他又不想把愛女許給......年紀能當寶玉父親的劉玄。
三旬有餘,不妥不妥,年歲著實是大了些,他這做老父的真切舍不得。
於是他親自收納孩童,置辦學堂,盡綿薄之力,又覺不夠。
既如此,索性就送他一場潑天造化!
狐狸叫王?鯉魚腹書?
不,那太粗淺,太做作。
賈希賢想贈予的,是潤物細無聲,是眾望所歸的天命加身......
少數幾個或許勘破此事內情的,看破不說破。
縱使說了,也沒人會信。
至於那些看不破的,自然是隻覺劉玄大哥仁義,合該為金刀補德,命數所歸。
至於眼前的關萌能不能勘破,賈希賢就不在意了。
此話雖出自他口,可信與不信,卻早已能從關萌那變幻不定的神色中窺見一二。
有此疑慮,又無理可駁......就已是信了四成。
將信將疑,又何嚐不是種入局之勢。
賈希賢端起陶碗,吹開熱氣,又是輕抿一口,舒暢吐息。
這屍疫亂世,仁君若不起勢,他父女二人將來,又如何能保全安身立命之所?
......
撫遠縣,東市南角。
“大人!東市有官家仆戶二十餘,得生者......僅五戶,家眷婦孺不足二十!”
所謂仆戶,便是武官家丁私戶。
快步而來的老卒,揖禮垂首,也難掩滿臉悲愴。
經過仔細搜尋,東市南角各家各府,二十幾戶的家丁私宅,其中生者眷屬,已十去七八。
離了家中當家男子庇佑,這些婦孺得生希望,可謂渺茫。
若非其中一處宅院有一口私井幽藏,三家鄰人結保共飲,怕是連這幾戶也難以苟全。
除此五家,餘者或亡或逃,獨伶仃二三人得生,再難稱戶。
有懸梁自縛者,有封門吞毒者......
其狀慘淒,見之斷腸。
李煜聞言,擺了擺手,“把他們帶下去吧,安置隊中。”
“準備準備,我軍稍後出發,一並送往衛城庫所。”
在大勢麵前,張芻一家之悲歡,未曾掀起多少波瀾。
待張承誌歎氣回返,李煜才上前相問,“張兄,如何?”
張承誌語噎,歎道,“他不走,要留......”
這已是意料之中,但他仍是遺憾。
其人偏執已入魔矣。
哪怕翻遍東市坊間,哪怕孤身一人,張芻也要找個明白。
他得要個答案,一個親眼所見的答案。
吾妻阿秀,那麽大個活人,總該......總該遺落些什麽的。
哪怕生機僅存萬一,亦難割舍。
李煜不語,隻拍了拍對方臂膀,以作安慰。
“各隊集結!出發!”
他轉身呼喝,甲兵重組陣列,遮蔽陣中。
白首卒引路,李氏甲兵列於街巷兩側並行,內裏護之婦孺、民壯同行。
兔死狐悲,物傷其類,不少李氏親衛看著身側女眷,皆是唏噓。
與撫遠衛軍丁相較,他們的處境實乃幸甚。
雖有傷亡,總不至於累及家小。
究其原因,無非是主家應對自有章法。
比之衛中武官匆忙應陣以致覆滅,多了些從容不迫。
......
“好!果真利器爾!”
李煜愛不釋手的撫摸著眼前的一架三弓床弩。
即便是披甲屍,一身鐵甲護體,也阻不住它射出的粗重弩槍。
觸之,則穿身裂甲。
國之重器,說的就是它了。
依著李煜百戶官身,更是排不上號的屯堡駐軍序列,他原本一輩子都接觸不到這等軍伍重器。
如今,這樣的床弩組了四架,就擺在他眼前。
張承誌陪同在旁,為之介紹,“李大人,庫中賬冊所記,床弩共計六架。”
“......實際上,能用的隻此四架。”
“那兩架呢?”李煜眉頭一皺,“被貪墨了?”
張承誌苦笑一聲,“自然不是,這東西,可是和許多人的腦袋都連著呢......”
床弩數量對不上賬,隻能說,懂的都懂。
若是算上縣城南北甕城門樓裏積存的兩架床弩,拆了東牆補西牆,倒也剛好夠數。
可那兩架床弩入帳,本就不記在衛城武庫賬冊上。
如此算來,撫遠衛本應有床弩八架,如今卻隻餘六架。
這倒不是因為有人貪汙盜賣,所致缺失。
再大的膽子,也沒人敢頂著內監、禦史、兵器司等一眾衙門的眼皮子底下,一起犯這殺頭牽族的大罪。
隻說一架床弩,這上上下下經手擔責的官吏,就不下數十人。
單是想要買通他們所有人所需要的花費,就會使得收益與風險著實不成正比。
衛城床弩之所以缺失,原因也很簡單......國庫缺錢。
張承誌指著一處新舊交接的突兀痕跡,“大人且看,這弩件一舊一新,便是答案所在。”
朝堂諸公開源無方,就美其名曰,‘節流’。
邊軍武備曆來是吞金巨獸,也成了節流的一環。
隨著朝廷為邊地調撥的新製床弩越發稀缺,下派的匠作良人,規模也隨之縮減。
而床弩本就維護困難,對存放的幹濕度都有一定要求,太熱需要冰耗,太冷需要炭耗。
部分配件,比如木錘擊發敲擊的銅製機括,時有斷裂損壞的可能。
銅......就是錢呐。
再說那三條粗大弓臂,所需木料、浸油、陰幹,製成就需數年之久,若生有裂紋,就整條報廢。
這些種種,導致床弩的日常養護費......太高。
張承誌耐心解釋道,“......庫中缺失的兩架床弩其實一直都在。”
“它們隻是被拆分,補到了其餘六架床弩上,盡可能的維持守城之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