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還鄉軍,畏且懼
字數:4141 加入書籤
步履聲響,塵土飛揚。
一杆‘順’旗大纛,並著一連串的‘李’字兩色認旗,在風中獵獵作響。
隊伍越來越近了。
兩列著甲步卒行於道路兩側。
甲片與盾牌細處仍沾染著血漬和塵土的斑駁雜色,沒有上官指令,他們就隻是麻木地一味沉默行軍,斷無言語。
這‘鏗鏘’的碰撞聲響,在這屍鬼橫行的亂世,反而比任何言語都更能安撫人心。
兩列步卒中央護著一架架廂車,馬匹牽引,順著官道朝此駛來。
細細觀之,這支隊伍較之出發時的四成披甲率,此刻又明顯有了質的躍升,幾近七成。
更多士卒將入城時的皮甲,換做了撫遠衛城武庫中積存的紮甲,樣式依舊駁雜,新舊不一,卻也難掩武威。
甲旗獵獵,威勢較往昔更甚。
村中僅剩的所有男男女女,無論正在修補院牆,還是在屋裏縫補衣物,都紛紛停下了手中的活計。
他們自發地聚集在村口拒馬之後,垂首不敢作聲。
此地鄉民雖曆經苦亂,卻對這支‘救命’的朝廷官軍仍保有該有的敬畏、順從,和應有的距離感。
隊伍越來越近了。
領頭的趙鍾嶽,還有他身後一伍駐紮屯卒,及保長孫四六等人快步迎上前,在道路旁抱拳問候。
“我等,恭迎大人回師!”聲音帶著股激動的歡喜。
李煜雙腿夾動馬腹,從騎隊中脫離,策馬近前。
他的目光掃過村口,在那道不管鄉民們如何加固,都始終透著一股簡陋意味的粗糙土壘工事上短暫停留。
李煜心中閃過一個念頭,‘聊勝於無。’
鄉民們這般自發的積極求存,至少說明他們麵對這般屍亂,也還保有求存的意誌,這一點比什麽都重要。
“鍾嶽,”李煜的聲音從容不迫,卻也透露著一股不許忤逆的意味,“即刻著人燒火造飯,要熱食熱水。”
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就是上下級之間的關係。
純粹的命令,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簡單高效。
“另外,立刻著人收拾出更多的空屋,過兩日便要派上用場。”
李煜還記得,此行出發前,這西嶺村內被重新收拾啟用的屋舍,也隻有十餘間罷了。
那些下山回鄉的村民們,寧願闔家擠居在一兩間屋子裏,兩三戶同鄉近鄰拚院而居,也不敢搬到這一伍駐紮兵丁的值守範圍之外。
房屋外的夯土院牆,已經不能再給鄉民們提供足夠的安全感。
隻有身處駐防兵丁的巡防範圍內,他們才能在夜裏安心入睡。
而這一伍屯卒的巡防範圍,也僅僅是以武官幕僚趙鍾嶽住所為中心,涵蓋了村口的這一小片民宅及阻屍工事。
鄉民們也隻有在每天不斷挖掘加固著村中用於阻斷防屍的溝壑土壘,持著木矛草叉倚著院牆巡看村外四周田地時,他們才能真切地獲得一種安全的滿足感。
“學生明白!”趙鍾嶽立刻意會,眼中閃過一絲了然,和聲應下。
李煜所說的‘用場’,無非就是充當遷民過程中的中轉據點,為兩堡軍民東遷提供食宿支持。
李煜滿意地點點頭,勒住韁繩,調轉馬頭,朝身後一眾甲兵喝道,“入村整備!”
“喏!”山呼海嘯般的回應,使鄉民們將頭垂的更低。
隨即,他又看向趙鍾嶽身後的屯卒伍長,指使道,“帶著你的人手,看好馬匹車輛,不得有失!”
“若因爾等大意,失馬損車,本官必拿爾等是問,鞭笞不饒!”
那伍長一個激靈,連忙挺直了腰杆。
“喏!卑職即刻去辦!”
上官那平淡的語調,卻也叫他隻覺一股寒氣從腳底直衝天靈蓋,汗毛倒豎。
這來自沙嶺堡的屯卒伍長,腦海中不受控製地閃過當日沙嶺堡外的場景。
抗命不遵者的下場,猶然在目。
忤逆不饒,頭首分離,熱血濺灑當場。
這位順義堡來的少年武官,在他眼中是個心狠的!
當這天下的大多數人,還沒有意識到亂世重典的必要,李煜就已經早早開始了親身實踐。
成效......還算不錯。
起碼,沙嶺堡的軍卒對他或許仍然有厭恨,但更多的......還是眼底遮不住的怕。
這位屯卒伍長怕的不是李煜口中所謂的鞭笞,而是眼前這位大人為了整肅軍紀,也如當日一般再舉屠刀,殺他立威!
想到此處,他哪裏還敢有半分怠慢,“都快著些!幫著弟兄們卸馬,莫要耽擱功夫!”
屯卒伍長口中招呼,催促著身後的本隊兵卒,自己則第一個帶頭,急忙朝車隊迎過去,與驅馬之卒一齊卸馬拉車。
他們將一匹匹健馬就近驅至村口一處臨近院中,這才留下兩人備切草料,打水守馬。
隨即,那伍長帶著本隊餘下兩名屯卒,快步跑到那一排齊整擺放在村口拒馬外的廂車旁。
他們不敢躍出防屍土壘,隻是立於村口拒馬遮擋之內,持槍戍衛,目光警惕地掃視著四周的任何風吹草動。
至於回返的八十餘名甲兵,則在各自隊正的帶領下,步行入村。
他們尋了幾處相鄰院子,便各自散坐下來歇息。
在撫遠縣內外的這段時日,他們夜夜枕著屍聲入眠。
此刻好不容易重回‘人間’,那股沉積的緊繃感驟然消失,心中積攢的乏累一股腦的湧上心頭。
此時此刻,他們什麽都不想,隻等燃起炊煙的幾處灶房,盡快燒鍋熱灶,供些熱水熱食,以解行軍之困乏。
......
一名李氏甲兵靠在牆角,摘下頭盔,露出一張沾染塵土和胡茬雜亂的髒亂臉龐。
“呼——”
他長籲一口氣,閉上眼睛,就這麽倚牆坐著,仿佛下一刻就能沉沉睡去。
......
另一名甲兵則從懷中摸出一個護在胸口的布包,小心翼翼地打開,裏麵是一塊小小的、已經幹裂的小半柿餅。
他喉結滾動,咽下一口口水,目光卻隻是怔怔地看著那塊幹柿餅,沒有半分要吃的意思。
這甘甜的柿餅,寄托著他娘在他離家時的不舍。
除了實在忍不住,才會輕抿一小口,大多時候都被他用作了睹物思人的信物。
......
更多的人,則是默默地解開水囊,將僅剩的一點水倒在布巾上,雙眸輕閉,放鬆愜意地擦拭著臉上的汗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