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稚兒扛槍,老邁無休
字數:4229 加入書籤
李煜被孫四六引著,徑直往他們此前收拾好的一處獨院走去。
跟隨來的除了李氏親衛,還有那趙鍾嶽。
他穿著一身青色布衫,顯得幹淨利落,持著本記事小冊,亦步亦趨地跟在李煜身後。
他口中不斷訴說著近日在此開展的一些治理嚐試。
“大人,鄉民們求存心切,樂於勞役自保......”
鄉民們看著村外入秋的莊稼,閑不住,坐不下。
就索性配合這位官家派來的‘趙先生’幹活,圖個心安。
趙鍾嶽說的起勁,“於是學生使人沿村中四方通路挖壕,欲徹底圍攏此村,隔絕屍鬼侵擾。”
數尺深的陷溝,配上挖出來的土方堆砌成壘,一增一減,這便是半丈高了。
算不得堅固,但阻一阻村外屍鬼,總還是可以的。
“到時,這西嶺村內的四五十戶民宅,都可收拾出來,供兩堡軍民過路宿夜。”
這般截斷其他方向村口通路的溝壑,搭配村子外圍各家各院的一段段夯土院牆。
可以在最快的時間內,為這座西嶺村形成一個四麵環繞的防屍工事。
有了這道屏障,即便隻靠西嶺村鄉民自守,也算是在屍鬼麵前有了一戰之力。
趙鍾嶽的想法是不錯,也頗具可行性,但李煜心中依舊興致缺缺。
不錯,但僅此而已。
“嗯......”稍加沉吟,他還是給予了口頭上的支持,“可繼續依此而行,以保全生民安危為上。”
雖然此地遲早會收縮放棄,但現階段,鄉民們樂於加強守備,也不是什麽壞事。
事實上,地理位置就決定了,西嶺村不會先於沙嶺堡,又或是撫遠縣,首先接觸到其他地區輻射而來的大群屍鬼。
西嶺村周遭唯一不可控的傳屍途徑,隻有一條不大的溪流。
由此來看,他們能夠應對少許的屍鬼過境,便足夠自保無虞了。
“大人,您請。”領頭的保長孫四六推開院門,腦袋低垂,臉上仍不忘堆起討好的笑,躬身相請。
李煜輕瞥了他一眼,喉中‘嗯’了一聲,便自顧自地邁步走了進去。
這處院子自收拾好後,大多時候就一直空著,即便它就與趙鍾嶽所居院落,以及那一伍駐防屯卒宿地相鄰。
此處這般好的‘位置’,在鄉民心照不宣的默契下,成了特地為這位朝廷的‘將軍’拾掇出來的院落。
這般做,是知恩圖報,也未嚐不是趨權迎奉。
亦是那摸不著、看不見,卻又在大順王朝治下如鐵律般烙印在骨子裏的......階層。
官和民,如雲如泥,隔了一條攀天之梯。
昔日,若是縣城的老爺們下鄉勸課農桑,村中住的最是闊氣的村長,都得連夜搬去去挪窩。
此間鄉民們習慣了,並逐漸將此視為天經地義。
目送李煜及一眾親衛入院,趙先生也一並跟了進去,守在院門外的孫四六才暗暗舒了口氣,把院門重新掩上。
他還是不大習慣,隻會一味的......迎合。
未來如何?他還想不出來。
他們這些人沒了主意,隻能緊緊抱著眼下的這根救命稻草。
孫四六隱隱意識到。
或許不管是主動,亦或是被動......他們都將拿上刀兵,走上一條浴血而存的不歸路。
這就是眼下的世道啊!
他不過孫氏一草民,為之奈何?
搖了搖頭,孫四六便去尋正領人巡村的好兄弟,如今的護村民兵頭目,孫瓜落。
盡管這支鄉民們自發組建出來的民兵小隊,連把正經兵刃都沒有,卻也不妨礙他們用自己的方式盡心盡力守護家園。
......
走著走著,李煜身後也就隻剩下趙鍾嶽一人了。
回首相望,隻見兩名親衛在院門站定,相對而視,另有兩名親衛背對守在屋門外,隻看得到些許側身。
李煜隨意坐下,伸出手指朝一旁的木椅點了點,“坐。”
“是......”
趙鍾嶽欣然道謝,坐下理了理衣袍下擺,終是按耐不住。
“大人,學生......撫遠縣的情況怎麽樣?能回去了嗎?”
少年郎說這話時,臉上盡是藏不住的期許,想著與家中親眷團圓,嘴角不由浮現出一抹發自內心的笑顏。
李煜點頭,“鍾嶽,你父親、祖母盡都安好。”
“待來日遷民入城,你趙氏便可團聚。”
看著眼前年歲相仿的少年郎激動之情溢於言表,李煜心中反倒頗為惆悵。
‘你的家還在......真好。’
所謂習慣,不是不覺傷感,隻是即便回首相望也僅是孤身一人,退無可退,便隻能咬著牙砥礪前行。
李煜輕輕搖頭,將這些無關緊要的思緒甩出腦海,“鍾嶽,待遷民事宜步入正軌,我會安排你盡早入城。”
“學生,萬分感念大人恩德!”
趙鍾嶽起身,鄭重一揖,全了禮數。
......
次日再出發,所有人的腳步都更輕快了幾分。
一直到了官驛外,李煜遠遠望到了駐守此地的什長,李盛。
他就等在官驛外。
為了抽調兵力,負責駐守此處的李盛,此刻本隊隻有五名屯卒,另外五人是從軍戶各家抽調出來的餘丁。
其中有剛過二七的稚嫩少年,也有鬢發斑白的五旬老漢,。
缺乏人手,讓李盛的處境,比起趙鍾嶽還要難上不少。
李煜策馬出陣,往身後步卒隊列而行,“本官麾下,隊屬李盛一什者,出列歸隊!”
不多時,五個鳥槍換炮,披了甲的屯卒從隊列中走出。
李煜並不廢話,驅馬引著五人,緩緩行至李盛身前。
“李盛,能保此地不失,已是大功,本官暫且記下。”
“汝本隊人馬,即刻盡數歸隊。”
李盛抱拳,“卑職不敢在大人麵前稱功,保境安民實守本分也。”
“驛內早已將草料足備,請大人入內,我這就著人燒水造炊!”
李煜點點頭,這不起眼的細處,就是趙鍾嶽和李盛做事上的差距。
通過兩名斥候換馬回返這一突發情況,李盛就已經立刻做起了周全準備,而趙鍾嶽還是隻顧著眼他腳下的西嶺村。
但也無妨,時間才是最好的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