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睚眥必報,方顯少年稚相
字數:4869 加入書籤
這幾位富商,論名分與趙琅相同,都是捐來的員外郎,品級說起來也不比李煜這區區百戶低。
可終究是銀子換來的虛銜,手裏沒有半分實權。
這等虛銜,除了免去幾樣征丁徭役,連田稅都躲不過,無非是在見官時,比尋常商賈賤籍多幾分體麵罷了。
在真正的地方官眼中,他們還算不得同僚,不過是朝廷替他們貼上個‘肥羊’的標記。
明晃晃的,誰都能瞧見。
在李煜冷漠的注視下,那幾人極力屏著呼吸,連喘氣都小心翼翼。
少年武官身姿挺拔,立於陋巷之中,並不屑於向他們虛與委蛇,“諸位敢來,不就是猜到了嗎,又何必多問。”
言語中透著疏遠,一聽便知。
昔日既無雪中送炭,更未錦上添花。
今日得之碩果,又與爾何幹?
......
自屍亂禍縣以來,這幾位大戶府邸中的員外老爺,個個都成了驚弓之鳥,等閑不敢踏出府門半步。
當初趙琅與張承誌想要串聯各家,都不得不一一登門拜訪,才能說上幾句話。
富商們毫無疑問是怕死的。
越是家財萬貫,擁有的越多,人便越害怕失去。
而死亡,是最終極,也最徹底的失去。
死亡會讓他們失去財富、地位......人世曾擁有的一切。
為此,哪怕李煜態度冷淡,他們也會隻當沒看見,一個勁兒的蜂擁而至。
其中一人再拜,“李大人,我等皆為朝廷納兵助糧,不曾有絲毫懈怠。”
“今日既有趙府生路,隻盼大人能普濟庶民,救我等於水火!”
就連那些被趙府收攏的破落軍戶,都能隨之而去。
他們又如何能甘心。
李煜心底嗤笑。
納兵助糧......
納的是張承誌討來的幾柄刀槍棍棒,助的是趙琅登門勸來的幾袋帶殼粟糧。
有幫助嗎?
還是有的,也就是那麽一點點微末之功罷了。
但這些說到底......和他李煜又有何幹呢?
縱是心中這般想,李煜卻不能一口回絕。
這些富商或許一時成不了事,但若是一心壞事,那也會是一樁大麻煩。
今日是肯定不救的,但希望也是一定要給的。
隻有心懷期待,這些人才能繼續安分守己,不攪和出什麽幺蛾子來。
“本官也不與諸位虛言,今日趙府確是往坊外遷逃。”
至於逃去哪兒,李煜不說,任他們遐想。
“但幾位也都看到了,此處一眾白首老漢都得披甲上陣,才堪堪護得住隊列綿延之首尾。”
順著巷口看去,不時便能看到白首老卒成伍經過。
單看如此表象,這就是一副勉力湊數的窘況,意味著朝廷官兵人力枯竭下的捉襟見肘。
當老弱都被驅上一線,便意味著已至山窮水盡。
李煜的意思很明白,這已經是婉拒了。
撫遠縣的殘兵隻剩下這麽點兒,他便是想帶上這幾位府中上下,那也是有心無力。
兵力不足,沒有能力護持更多人。
好在,他也沒完全堵死話頭。
幾名富商眸底雖是失望,但也不敢真的造次。
這一次走不脫,那第二次,第三次呢?總會有機會的吧?
思及此處,當中肚腹最富態之人開口探詢道,“李大人,今日不成,那來日呢?”
隻看富商們空手而來,不攜行囊,固然是因匆忙堵截之故,但......他們恐怕也不大想現在匆匆逃命。
各家府上家大業大,尚未至窮途末路之境地。
倉促之間不加收拾,他們更舍不得府上財貨。
真舍了那些府上財貨,他們就是和旁人無異的流亡之民,怕是連那些家仆都會頃刻轟散。
這些東西,是他們往後的原始資本。
過去靠錢,以後靠物,隻要保住這些,他們就始終還是那體麵的員外老爺。
糧食、布匹、茶葉......平日裏哪家經商的會不囤上一些,倒買倒賣?
還有的大戶人家是兼著賣炭的生意,屍亂前就曾收了幾個月的炭石和木炭,就是為了等到入冬,大發一筆。
到時候,這炭就是滿城百姓過冬的必需品。
當然,現在的喪亂時節,囤下的炭等入了冬,隻會比以往更重要。
這些存炭,隻怕連李煜知道了都會眼紅不已。
所以,他們在這百戶武官麵前感到膽怯......不敢露財,唯恐李煜縱兵破府,強奪而去。
李煜怕他們壞他大事,他們又何嚐不怕李煜破門滅家。
但趙府這一行人走上街巷,就不可能停下,這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事情。
有求於人,其中分寸,幾名富商還是知曉的。
退而求其次,是最好的結果,此刻他們隻等李煜一個答複。
“諸位勿憂,待援軍而至,本官自會複平各坊,解救百姓。”
李煜侃侃而談,三言兩語便讓他們知曉,他還有數百援軍未至。
如此,才讓眾人吃了個定心丸。
而李煜,盯著其中一個麵生的富商,終是開口相問,“這位員外,此前我倒是未曾見過,不知是哪位高門?”
那富商一臉尷尬之色,硬著頭皮拜禮道,“小人在李氏麵前不敢妄稱高門。”
“小人姓高......”
李煜嗤笑,高姓......那不就是在衙前坊內登門征丁時,為數不多叫他吃了閉門羹的府邸嗎。
富商高慶也是苦著臉,他此前敢拒絕李煜登門索丁,自然是有底氣的。
他的族兄高啟,正是撫遠縣令,乃‘百裏侯’。
有這層關係在,彼時消息不甚靈通的富商高慶封門閉耳,他看不上一個登門的區區百戶,也不稀奇。
隻不過眼下形勢比人強,縣衙那邊的族兄高啟始終對衙前坊不管不問,他也終於是坐不住了。
現在也隻能舔著一張厚臉皮,來搭一搭這位李氏百戶的救命渡船。
“......家兄,是縣令高啟。”高慶搬出族兄來,興許是想讓這位李氏百戶不看僧麵也要看佛麵。
李煜聞言,眼神果然變了。
卻不是高慶想象中的熱情,而是一股揶揄之意。
李煜心想,‘原來,是那具官屍啊。’
吞銀的綠袍縣令,那副模樣倒確實是讓人印象深刻。
若是不知其生死,他尚會禮敬一二。
但既知那縣令高啟已然屍變,這靠山即倒的高府自然是得任他拿捏。
這少年武官,可著實算不得什麽心胸豁達之人。
他骨子裏總歸是秉承著先父睚眥必報的脾性,記仇、隱忍。
“失敬,原來是縣令高大人之弟。”李煜敷衍的還了一禮,隨即麵帶悲意道,“撫遠縣令高啟,經本官查驗,已於縣衙身亡屍變。”
“高員外,還請節哀。”
高慶聞言,霎時如喪考妣,苦著張臉哆嗦著不知說什麽才好。
這小小的報複,夾雜著少年郎的惡趣味。
其成效,讓李煜看的心滿意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