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五百裏加急,小人物的敏銳
字數:4494 加入書籤
“大人您英明神武,小人今日初見,驚為天人......”
“望大人饒恕,饒恕!”
求生欲,是鄭泗穀在慌亂中,所剩不多的理智仍然緊抓不放的要點。
“求您開恩,權把小人就隻當個屁,給放了吧!”
回應他的,卻是李煜的一個眼神。
鄭泗穀身後的甲兵很快就加大了按在他肩部的力道,手指扣住肩胛骨,讓他麵部表情失控到說不出話來。
“本官說了,先問,後答!”
一旁的李順適時上前,躬身抱拳道,“此人戴罪之身,卻敢自作主張,該罰!”
鄭泗穀下意識想開口繼續告饒,卻隨即又堪堪止住,不敢再多嘴,隻憋成一串含糊不清地‘嗚嗚’聲響。
縱使他底子不清白,可又哪有這般欺負人的?
他們口中所謂的什麽江湖......終是連朝堂上的邊角料都比不上。
官字兩張口,張合之間,便已草草斷人命數。
“嗯......”李煜頷首,隨即又道,“念爾初犯,不識禮法,暫緩之。”
“本官且問,你是何人士?家中何業?”
隨著李煜再次開口,鄭泗穀這才感覺到兩側肩膀上緊箍的大手鬆了些力,他才解脫似得喘息兩聲。
“小人鐵嶺衛連家屯民戶,家中......耕地為業。”
看著上首的年輕官人麵色不善,他又急忙改口道,“隻是小人不爭氣。”
“幾畝中田皆是變賣而出,後來租出餘下薄田,又糾結一幫弟兄,收些......保護費過活。”
保護費還是好聽了些。
或許更直白的講,他們這幫人在鄉人口中,還有個更貼切的名字,‘路霸’。
官家的路,過了他們連家屯,自然就衍生出這般潑皮無賴,靠路吃路。
附近的巡道差役和驛卒,受了他們打點,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罵名有這些潑皮去擔,他們卻又能安穩拿著好處費,更能穩妥地完成上頭分派下來的任務。
一箭三雕之下,這般灰色地帶,逐漸也就如此延續了下來。
也就給了這些當地遊手好閑的潑皮無賴們,一個大展拳腳的‘江湖’。
他口中的江湖也著實很小,小到隻存在於連家屯左近的二裏官道之上,還都盡是些蠅營狗苟。
與那等話本裏仗劍天涯、快意恩仇的綠林傳說,全然是兩回事。
用不著刑問,這欺軟怕硬的潑皮,便如竹筒倒豆子般倒了個幹淨。
......
說到一些難懂的生僻黑話,隻要李煜一個眼神,鄭泗穀就得在肩上大手的發力下,仔仔細細地解釋清楚。
“大人,您有所不知。”
鄭泗穀很是誠懇的交代其中內情。
“小人隻知道,連家屯原本是前朝一個韃子官的私地。”
其姓為連佳氏,在鄭泗穀也不知統治此地許多年過後,大順天兵就突然打過來了。
漢人翻身做主,奴隸們把主子掛上火柱,活活的烤死。
最後剩下的這些人,自己取了個姓,就這麽紮根於此,一直到現在。
因為姓氏駁雜,索性官府就沿用‘連’字,設連家屯。
其中有王氏、鄭氏、李氏等,早已不知凡幾。
時至今日,也逐漸形成了幾個最大的姓氏族裔,盤踞其中。
“裏長和各家族老們拿大頭,餘下的又孝敬......差爺。”
鄭泗穀差點兒把‘皮子’兩字脫口而出,好在是及時改了過來。
到手的銀錢,十成裏頭,真正落到他們這些潑皮手中的,真的也就那麽一成罷了。
“掛旗的商隊,為了在屯裏補給糧水,買個方便。”
“遊走的行商,更是容易拿捏。”
沒有靠山旗幟開路,就隻能用過路費買個平安。
這都是慣例,哪怕出了連家屯,到別的地界,那也是一樣的。
“好了,”李煜抬手,止住了他繼續往下講,“別說這些沒用的。”
這些往昔繁華盛世背後蘊含的齷齪事,如今都已經再無提及的意義。
“本官想知道,鐵嶺衛近日情況如何,你且說來聽聽。”
李煜對於他口中的苦衷,受人唆使的無奈,統統過耳不聞。
他真正關心的,還是北麵衛所的局勢。
鄭泗穀討好的咧嘴一笑,“大人,小的還真是知道些許。”
若是一無所知,又何至於倉皇而逃?
他們這些人,常年守著官道,反倒是消息最靈通的一群人。
有時候一些特殊的預兆,不必有人說,便能事先窺見一二。
單是從官道上奔馳而過的背旗信使身上,無論是表情、奔馬速度,乃至是他身上的旗號數目,都能看出些端倪來。
那一日,官道上奔行的朝廷信馬,打著鐵嶺衛千戶旗號,背上竟是足足並有三根羽旗!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那是五百裏加急!
已經是地方衛所千戶武官,職權之內所能夠上報的極限。
潑皮們對這裏頭的門道,雖然看不得那麽仔細分明。
但這前所未有的特殊規格,也已經足夠讓人升起警惕。
這,便是他們那時的活路所在。
“當日那信使渾身浴血,小的們遠遠望見了,也隻敢願意藏在道旁溝渠裏頭,不敢露麵。”
這種朝廷信差,早已經不是他們這些潑皮敢去招惹的。
反倒避之不及。
鄭泗穀說了半天,沒忍住幹咽了兩下,他卻不敢開口討水,隻得繼續啞聲道來。
“隻是......信差走後半日,官道上又陸續跑過幾騎敗兵。”
鄭泗穀也不大清楚,那幾人是什麽情況,反正狼狽至極。
隻能從染血衣鎧上辨認出他們的官兵身份,至於更多的,就非他所能打探。
再往後,便是屍鬼自鐵嶺衛城方向,尾隨而來。
可能是無意識的巧合,也可能是那些潰逃官兵們恰巧引來的連家屯方向。
反正,它們還是來了。
“然後......後來我就帶著弟兄們趕緊跑了,連屯子都沒敢回。”
反正,鄭泗穀在路邊看見那怪人把當時出屯的一位同鄉撲倒之後,他便頭也不回的溜了。
如那驚弓之鳥,再不敢回首。
不管怎麽說,攔道‘吃人’這種聞所未聞之行徑,已經遠遠超出了他們這些所謂江湖‘路霸’所能應對的正常範疇!
在他心底,也似乎隱約意識到......前兩日的官兵究竟為何那般異樣!
自此,他便帶著弟兄追著朝廷敗兵逃亡的方向而行。
也就是......向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