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神念問道?
字數:4826 加入書籤
翌日清晨,天光微熹,薄霧尚未在棲霞坡完全散盡。風少正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氣,將昨日激蕩的心緒緩緩壓下,再次踏上了通往擎雲峰的險峻山道。
相較於昨日的陌生與艱難,今日的攀登似乎多了一份明確的目標感。他依舊需要手腳並用,謹慎地尋找每一個落腳點,對抗著凜冽的罡風,但心境已大不相同。腦海中回蕩著師尊孫擎雲那看似慵懶卻深邃如淵的目光,以及那三座沉默的青石墓碑所承載的沉重往事,讓他對即將到來的修行充滿了前所未有的敬畏與期待。
當他再次踏上那片僅數丈方圓的峰頂平地時,孫長老已然在此。他並未掃地,也未品茗,隻是負手立於懸崖之畔,眺望著腳下翻湧不休、浩瀚無邊的雲海。晨光將他的灰袍染上金邊,山風拂動他花白的須發,那背影竟與這孤高險峻的擎雲峰奇異地融為一體,仿佛他本就是這座山峰之魂。
“來了。”孫長老並未回頭,聲音平淡,卻清晰地傳入風少正耳中。
“弟子拜見師尊。”風少正恭敬行禮。
孫長老緩緩轉過身,目光在風少正身上一掃,微微頷首:“氣息比昨日沉穩了些,看來一夜休整,並未因昨日之事而心浮氣躁。很好,修靈之道,首重靜心。”
他走向那簡陋的石桌旁坐下,示意風少正也坐。桌上依舊放著那粗陶茶壺,卻並未斟茶。
“今日,便與你細說這武道與靈修之別,以及靈修入門之要。”孫長老開門見山,眼眸中再無平日的渾濁,而是清亮如晨星,仿佛能洞穿虛妄,“你既已親身經曆煉體之艱,可知武道修行,根本為何?”
風少正沉吟片刻,謹慎答道:“回師尊,弟子以為,武道修行,乃是以功法引動天地靈氣,淬煉肉身氣血,開拓丹田氣海,凝聚真元法力。強筋骨,壯內腑,求的是肉身不朽,力破萬法。一切神通威力,皆源於自身積蓄的磅礴能量與對天地靈氣的駕馭。”
“不錯,此乃世間正道,堂皇之途。”孫長老點點頭,“武道修行,錘煉的是‘體’,是‘力’。如同匠人錘煉精鐵,千錘百煉,方成利器。其力量源於自身,顯於外物,強橫無匹,境界分明,從煉體、聚氣、凝元、乃至更高境界,層層遞進,皆有清晰路徑可循,威力立竿見影。”
他話鋒一轉:“然,靈修之路,卻截然不同。”他的聲音帶著一種悠遠的意味,“靈修,亦有稱‘神修’、‘心修’者。其所修,並非肉身氣血,亦非丹田法力,而是這裏——”他抬起枯瘦的手指,輕輕點了點自己的眉心識海,“修的是‘神’,是‘魂’,是‘意念’,是精神本源之力!”
“精神本源之力?”風少正凝神細聽,這個詞他曾在那些蒙塵玉簡中見過,卻始終模糊。
“正是。”孫長老眼中閃爍著睿智的光芒,“你可以將其理解為一種與靈氣並行,卻更為內在、更接近生命本質的力量。它無關靈根優劣,不論氣血強弱。武道修士,引氣入體,煉化靈氣為己用,存儲於丹田氣海。而靈修,感應的則是彌漫於天地萬物、乃至自身魂靈深處的‘神念之力’,將其凝聚、錘煉於識海之中。”
“識海……”風少正若有所悟。
“識海,乃神魂居所,意識根源,其玄妙,遠非丹田可比。”孫長老解釋道,“強大的靈修,神念磅礴,一念起,可洞察秋毫,窺探虛妄,感知吉凶於未萌;一念動,可引動天地之勢,萬物皆為助力,甚至可幹涉人心,幻化無形。其手段,更重‘巧’與‘妙’,重‘借’與‘禦’,而非蠻力硬撼。”
風少正想起自己之前對戰於莫然,正是憑借對環境的細微感知、步法的精妙計算和那看似取巧的火折陣法,方才險險逼平對手,這不正暗合了“借勢”、“巧妙”之意?
孫長老仿佛看穿他的心思,淡淡道:“你前些日所為,雖粗糙,卻已初窺‘借勢’之門徑。然那更多是源於你自身的戰鬥本能和對《流雲步》、《蒼禦點陣圖》的些許感悟,並非真正調動了精神力量。真正的靈修,神念一動,便可更清晰、更廣闊地感知周遭天地氣機流轉,更能以神念直接引動、編織力量,而非僅僅依靠身體動作和材料布置。”
他頓了頓,語氣凝重了幾分:“然,靈修之路,其艱險,亦遠超武道!”
“武道修行,若出差錯,多是經脈受損,氣血逆衝,修為倒退,總有挽回餘地。而靈修,錘煉的是神魂意識!神念之力,玄奧莫測,卻也脆弱危險。一旦修煉出錯,心神失守,輕則意識混亂,陷入癲狂,成為癡傻之人;重則神魂受損,甚至魂飛魄散,連轉世輪回的機會都渺茫!”
這番話如同重錘,敲在風少正心頭,讓他麵色一肅,深刻明白了此道的凶險。
“故而,靈修入門,首重‘凝神’與‘感意’。”孫長老繼續道,“需將散逸的心神意念收束如一,如同將漫天星輝凝聚為一點寒芒。心要靜,意要純,雜念不生,方能內視己身,外感天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伸出食指,在粗糙的石桌上輕輕一點。沒有動用絲毫真氣,但風少正卻清晰地看到,桌麵上一點微塵仿佛被無形的力量牽引,緩緩懸浮起來,圍繞著他的指尖緩緩旋轉。
“此非真氣外放,亦非法術驅動,乃是以一絲凝練的神念,輕微幹涉現世。”孫長老語氣平淡,“此乃靈修最基礎之能。神念愈強,所能感應、幹涉的範圍與精度便愈廣愈強。高階靈修,神念覆蓋四方,萬物皆為耳目;一念之間,可布下驚天陣法,可禦使萬千法器,甚至可神遊太虛,洞悉法則。”
風少正看得心神搖曳,仿佛看到了一扇全新的大門在他眼前緩緩開啟。這與他那“隻進不出”、難以煉化靈氣的體質,似乎找到了一條意想不到的出路!
“師尊,那該如何開始修煉這神念之力?”風少正忍不住問道,眼中充滿了渴望。
孫長老看著他,眼中閃過一絲滿意:“莫要心急。今日,我先傳你‘基礎凝神法’與‘呼吸感意訣’。此乃穩固心神、初步感應神念的根基法門。”
接下來,孫長老以極慢的語速,清晰地將兩段古樸而玄奧的口訣傳授給風少正,並詳細解釋了每一句的含義、修煉時的要點以及可能出現的錯覺、幻象和應對之法。他強調心神守一,呼吸綿長,意念隨呼吸沉浮,逐漸嚐試去感應那存在於自身意識深處、虛無縹緲卻又真實不虛的“神念”波動。
“靈修之初,無需靈氣灌體,但需極靜之地,無人打擾。這擎雲峰,正是最佳所在。”孫長老道,“日後你每日清晨至此,於此處修煉此法。何時能初步凝神內視,清晰感應到自身神念如涓涓細流,方可進行下一步。”
風少正將口訣牢牢記住,心中默誦,隻覺字字珠璣,蘊含深意。
“記住,”孫長老最後肅然道,“靈修之道,如履薄冰,步步驚心。貪功冒進,乃取死之道。稍有不適,立刻停止,寧緩勿急。你的體質特殊,於武道艱難,於靈修……或是一番機緣也未可知。但能否把握,皆看你自身心性與毅力。”
“弟子明白!定謹遵師尊教誨,穩紮穩打,絕不敢有半分急躁!”風少正鄭重承諾。他深知,這或許是他打破自身桎梏,真正踏上強者之路的關鍵契機。
孫長老看著風少正眼中因接觸新領域而燃起的灼熱光芒,微微頷首,但隨即麵色轉為嚴肅,聲音也沉凝了幾分:
“少正,你需謹記。靈修之道固然玄妙,能為你另辟蹊徑,但絕非意味著你可以徹底摒棄武道錘煉。”
他站起身,走到懸崖邊,指著下方翻湧的雲海和遠處隱約可見的、落劍門主峰上劍氣衝霄的演武場方向。
“你需明白,在這落劍門,乃至整個修行界,武道仍是主流,是堂皇大道。絕大多數修士,終其一生都在錘煉氣血,凝聚真元,追求肉身不朽,力破萬法。即便是那些最終在精神力上有所成就的陣法大師、丹道宗師、或是修煉特殊瞳術、音律功法的強者,其根基,也無一不是建立在雄渾的武道修為之上!”
他轉過身,目光銳利地看向風少正:“強大的精神力,需要一具足夠堅韌的肉身作為‘容器’來承載!神念之力玄妙,卻也反噬極大。若無強健的體魄支撐,每一次催動神念,都可能是在透支生命本源,如同無根之木,無源之水,頃刻間便會枯萎幹涸。”
風少正心中一凜,立刻想到了自己那“隻進不出”、能量淤積的古怪體質。若強行修煉精神力而肉身跟不上,豈不是火上澆油?
孫長老似乎看穿他的擔憂,繼續道:“更何況,鬥法搏殺,凶險萬分。靈修手段固然詭譎難防,擅長遠距離布陣、惑心、操控,但一旦被武道強者近身,哪怕對方修為隻比你高出一兩階,其磅礴氣血帶來的壓迫、迅疾如電的身法、以及那凝練無比的護體罡氣,都足以在瞬息間撕碎你倉促布下的精神屏障和脆弱肉身!”
他語氣加重,帶著警示的意味:“到那時,莫說施展精妙靈術,你甚至連對方行動帶起的罡風都承受不住!絕非危言聳聽,一位盛怒的煉體高階修士,其無意間散發出的殺氣與威壓,就足以讓心神不穩的低階靈修心神震蕩,如遭重擊,未戰先怯,甚至直接昏厥過去!在絕對的力量和速度麵前,許多精妙的神念運用,根本來不及施展便會夭折。”
“靈修與武道,於你而言,並非取舍,而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孫長老的聲音如同洪鍾,敲在風少正的心頭,“肉身是舟,神念是槳。舟不堅固,何以遠航?槳不有力,何以破浪?唯有舟堅槳利,方能在這浩瀚仙途之中,行穩致遠。”
“弟子……明白了!”風少正深吸一口氣,眼中灼熱稍斂,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更加沉穩的堅定。師尊的話如同冰水澆頭,讓他瞬間清醒,認識到前路的艱難與平衡的重要性。靈修是希望,但武道根基,絕不可廢!
喜歡聽風雲笈請大家收藏:()聽風雲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