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自我反省
字數:4691 加入書籤
皇城。
科舉改革已成定局,消息很快便在應天城內傳開,更是以飛快的速度向其它城池傳了過去。
隻是現在大明境內所謂的學子們,依舊以讀書為主,現在讓他們棄筆從戎,根本就不現實。
加上朱雄英勢必要將後世的產物搬到大明來,那麽所謂的格物苑必然要在大明問世。
好在朱雄英當初在校園的時候,還算努力。
即便與學霸不掛鉤,卻也與學渣無緣。
基礎的物理與幾何他還是記憶猶新的。
所以他打算在大明境內挑選出來一批士子出來做個實驗。
首選的目標就是那些屢次科考最終落榜的學子們。
因為屢戰屢敗的情況下,依舊沒有打消這類人的積極性,所以這類人的心性很不錯。
以往,普通人想要擺脫底層的生活,唯有努力攻讀,最後走上仕途這條路。
但現在,朱雄英打算為那些堅持努力的人開辟出來一條新道路,那就是格物苑!
他堅信地大物博的大明,絕對不會缺少人才。
後世人對古代人的評價,始終都是“迂腐”、“守舊”。
所以他不止一次在朱元璋的麵前提議,一定要打破傳統,勇於創新才行。
如今朱雄英也隻是有了一個初步的想法而已,並不打算立刻就實施,至少也要等到科舉之後才行。
……
另一邊,
大明的商稅改革完畢後,第一個月的稅賦已經收上來了。
此事不單單是陛下在關注,就連整個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們也在關注此事。
當然,其中也不乏打算看皇孫笑話的官員。
甚至整個大明境內的商人們,也在關注此事,畢竟,誰都不願意將自己辛苦賺來的銀子,拱手送給他人。
誰都清楚萬事開頭難這個道理。
這第一個月的稅收代表著什麽,往大了說,可是關係到整個大明的未來走向。
各地成立稅務院與監察院,加上各地官員考成法的約束。
再加上朝廷對江南之地的鐵血手段,餘威未散。
以往三十稅一都不願繳納的商人們,如今卻異常配合,支持朝廷的工作。
有配合的,自然就會有不願意配合的。
而那些不配合的商人們,全部被拽出來當做了典型,用來殺雞儆猴。
戶部尚書楊思義,難得清閑下來。
好不容易抽個空,為自己整了杯好茶,聆聽著下屬們不斷撥打算盤的敲擊聲,無比的愜意。
畢竟算盤每響一次,就代表著有銀子進賬了。
隻要有銀子,他這個戶部尚書在朝堂上才會有底氣。
負責統計的書吏,神色異常亢奮。
自從他來此任職後,還從未見過這麽多銀子。
直到記錄完最後一筆賬後,書吏這才捧著賬冊來到楊思義的麵前。
楊思義急忙將手中的茶盞放下,詢問道:“都統計完了?”
連續統計了好幾天,可想而知他此時的心情如何。
即便是再勞累,但聽著算盤的敲擊聲,依舊是無比的悅耳。
書吏磕磕巴巴的開口道:“大人……都……都……統計……完了……”
屬下如此德行讓楊思義很是不滿,訓斥道:“瞧瞧你這幅沒出息的樣子,到底有多少?”
書吏使勁吞咽了幾口口水後,再次說道:“共計……共……三千五百萬又七十八萬六千四百七十五兩銀子!”
楊思義端起茶盞滋溜著茶水,在心底重複下屬匯報的數字。
“噗!”
“咳……咳……!”
“你……剛剛……咳咳……說多少?”
一口茶水直接射了出去,並且將自己嗆的夠嗆,更是在懷疑自己的耳朵,是否聽錯了!
書吏暗自在心底鄙夷,剛剛還訓自己呢,你自己不也是這個德行嗎?
趕忙再次將這個數字重新匯報了一遍。
半晌後,楊思義這才跌坐回椅子上,閉上眼睛消化這個驚人的消息。
以往大明整年的稅收不過才數百萬兩銀子。
如今隻是單月,就收入這麽多萬兩的銀子。
日後的朝廷,再也不用為財政發愁了,好日子也終於到來了。
而這一切的種種,都是因為皇孫殿下。
以後若是皇孫當政的話,大明必將千秋萬代!
平複一下激蕩的心情後,楊思怡決定,明日早朝就將這個好消息公布。
他倒要看看朝堂上那些官員們會是怎樣的嘴臉。
要知道戶部可是管著整個大明的錢袋子,擁有無上的財政大權。
奈何往年國庫始終處於虧空狀態,他這個戶部尚書,在其它同僚的眼中,就是一個擺設。
現在好了,兜兜裏有銀子了,他終於可以擺一擺戶部尚書的架子了,看日後誰還敢給自己臉色看!
……
皇宮。
近幾天內,在知曉大孫心中的想法後。
朱元璋始終處於自我反省中。
越想心中越是感到慚愧。
自己沒有讀過太多的書,也沒有什麽文化,所以有些時候喜歡一意孤行。
這才提議通過八股駢文中的內容來為朝廷篩選人才,卻沒有料到篩選出來的都是這些迂腐之人,徹底將真正的人才排擠了出去。
不過想著想著,朱元璋也就釋然了,大孫要比咱出色的多。
早早便將隱患排出,否則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隨即又想到,待日後將大明交給大孫,大明又會變成什麽樣子?
就在朱元璋胡思亂想之際。
貼身太監快步走進來匯報道:“陛下,錦衣衛都指揮毛驤送來密信!”
朱元璋頗為意外的接過密信,仔細閱讀起來,越看越是驚喜。
空暇之餘,大孫喜歡鼓搗那些稀奇古怪的東西,自己還是很清楚的。
前些日子搞出來的水泵,讓他記憶猶新。
著實沒有料到,這麽快就派上了用場,並且還取得不錯的成果。
京西那邊廢棄的煤礦,已經解決了排水問題,並已經開始重新開采。
並且每日的產量十分可觀。
隻是現在那些礦主們麵臨一個問題,就是有些商人看中了水泵的功效,想要購買水泵。
礙於水泵是朝廷之物,這才循規蹈矩的與礦主們商議。
倘若沒有這層關係在的話,那些富商們,恐怕早就采取了強硬的手段。
所以下邊那些官員們寫下這封密信呈送回來,就是希望朝廷能夠增派些人手,保護那些礦主,又或者是朝廷能夠出麵,將水泵的事情解決掉。
得知又是那些富商在暗中搞鬼,朱元璋不由一陣怒火中燒。
但很快有想明白,此事既然是大孫搞出來的,必定會有解決的辦法,自己又何必在此生悶氣呢,直接派人將密信給大孫送去,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