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你做事,咱放心
字數:5359 加入書籤
黑木寨被打下來的消息傳到皇宮時,朱雄英正在文華殿處理奏折。
兵部尚書葉雲拿著戰報,快步走進殿內。
語氣難掩激動:“殿下,袁飛將軍昨天打下女真黑木寨,斬殺女真兵兩千餘人,繳獲牛羊馬匹數千頭,眼下正率軍進攻另外兩座女真寨!”
朱雄英放下手中的朱筆,臉上露出一絲銳利的笑意:“打得好,袁飛沒辜負本皇孫的信任。
傳令,賞袁飛黃金百兩、綢緞千匹,參戰將士每人賞銀五兩,讓戶部盡快落實。”
“臣遵旨!”
葉雲剛要退下,一個太監匆匆跑進來稟報:“殿下,宮門外有女真使者求見,自稱是完顏部首領完顏烈,說要向大明求和稱臣。”
朱雄英眉頭一皺,眼神瞬間冷了下來:“完顏烈?完顏阿骨打的後代?
當年金國害我中原百姓的賬,還沒跟他們算清楚,現在打不過了,倒想起求和了?”
他起身走到殿門口,望著宮外的方向,沉聲道:“讓他進來,本皇孫倒要聽聽,他能說出什麽花來。”
很快,穿著破舊女真服飾的完顏烈被帶了進來。
他一進文華殿,就“撲通”一聲跪下,連連磕頭:“罪臣完顏烈,拜見大明皇孫殿下!
我女真部落之前糊塗,屢次冒犯大明天威,如今知道錯了,願意歸降大明,年年繳納歲貢,隻求殿下饒過女真一族!”
朱雄英坐在禦座上,冷冷看著他:“饒過你們?當年你們金國擄走徽欽二帝,在中原燒殺搶掠的時候,怎麽沒想過饒過中原百姓?
現在袁飛大軍壓境,你們走投無路了,才來求饒,朕憑什麽信你們?”
完顏烈額頭直冒冷汗,急忙說:“殿下放心,我們是真心歸降!
以後女真願意為大明看守邊疆,抵禦其他蠻族,絕不敢有二心!”
“真心?”
朱雄英冷笑一聲:“你們女真部落反複無常的性子,本皇孫早有耳聞。
今天歸降,明天說不定就會像當年安祿山反唐一樣,起兵叛亂。
本皇孫可不想讓大明重蹈大唐的覆轍,更不會為了所謂的‘仁君’名聲,放虎歸山!”
這時,戶部尚書楊思義和禮部尚書孔安正好有事求見。
聽到這話,楊思義連忙上前勸說:“殿下,如今大明正忙著開發東北、組建遠洋艦隊,開支不小。
要是能招降女真,既能節省軍費,還能多股力量守邊疆,也是件好事啊。”
孔安也跟著說:“殿下,自古以來,王者都以德行服人。
要是直接拒絕求和,恐會被天下人說殿下恃強淩弱,影響大明聲譽。”
朱雄英看向兩人,語氣堅定:“夏大人隻算眼前的賬,沒算長遠的。
女真不滅,邊疆永遠有隱患,以後打仗花的錢,隻會比現在更多。
宋大人說的‘聲譽’,是沽名釣譽!
當年金國沒給中原百姓留半點情麵,本皇孫現在滅他們,是為百姓報仇,是為大明安穩,天下人隻會明白本皇孫的苦心,不會說本皇孫恃強淩弱!”
他頓了頓,對完顏烈說:“你回去告訴其他女真部落,要麽束手就擒,要麽等著被朕的大軍全部消滅!想要求和,沒門!”
說完,他吩咐太監:“把他趕出去,以後再敢有女真使者來求和,直接亂棍打出!”
完顏烈嚇得臉色慘白,連滾帶爬地被拖了出去。
楊思義還想再勸,朱雄英抬手製止:“兩位大人不必多言,滅女真這事,本皇孫意已決。
葉雲,你馬上給袁飛傳旨,讓他加快進攻速度,務必在一個月內滅了所有女真部落!”
“臣遵旨!”
葉雲不敢怠慢,立刻下去傳旨。
當天下午,朱雄英在禦書房召集楊思義、葉雲、孔安議事。
主要商量如何保障袁飛大軍的物資供應,以及戰後如何處理女真故地。
幾人剛進禦書房,朱雄英就開門見山:“今天叫你們來,一是要確保袁飛的糧草和火器供應,不能出任何差錯;
二是提前謀劃,女真滅了之後,他們的地盤該怎麽管。
先說糧草,楊大人,現在各地糧草儲備情況如何?給袁飛的補給能跟上嗎?”
楊思義連忙起身回答:“殿下放心!江南、山東、河北的糧倉都滿著,漕運隊伍已經準備好了,隻要袁飛那邊需要,糧草最多三天就能啟運,絕不會耽誤戰事。
而且咱們還在東北當地設了臨時糧倉,提前運了一批糧草、過去,袁飛大軍隨時能取用,根本不用愁供應問題。”
朱雄英點頭:“好,就該這樣。
我大明國力雄厚,不能讓前線將士在糧草上受半點委屈。
楊大人繼續盯著,確保補給線暢通無阻。”
接著,他看向葉雲:“葉大人,袁飛那邊的火器還夠嗎?要不要再調一批過去?”
葉雲躬身說:“殿下,袁飛出發時帶的火器很充足,加上之前繳獲的一些,暫時夠用。
不過為了保險,臣覺得可以再調二十門弗朗機炮、五千發鉛彈過去,讓將士們更有底氣。”
“準了。”
朱雄英立刻答應,隨即又道:“你馬上安排人運送,務必盡快送到袁飛手裏。”
處理完物資供應的事,朱雄英看向孔安:“孔大人,戰後女真故地的管理,你有什麽想法?”
孔安躬身回答:“殿下,臣建議在女真故地設立驛站,加強與中原的聯係。
再派官員去教化當地殘留的少數民族,讓他們學習中原文化,慢慢融入大明。
而且那裏土地肥沃,要是遷百姓過去種地,以後說不定能成為大明新的糧倉,讓咱們的糧草更充足。”
楊思義補充道:“臣覺得還得派軍隊駐守,女真故地地勢重要,不駐軍的話,其他蠻族可能會趁機搶占。
而且要建一座堅固的城池,派精銳的神機營駐守,才能真正守住這塊地。”
朱雄英聽著兩人的建議,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你們說的都有道理,而且想得很周全。
女真故地不僅要駐軍、建城,還要遷百姓過去種地、開礦。
那裏有不少礦產和木材,正好可以用來造火器、建船隻,以後能為大明創造更多收益,讓咱們的國力更上一層樓。”
他頓了頓,繼續說:“本皇孫打算在女真故地建一座‘鎮夷城’,派一萬神機營士兵駐守,再在周圍建烽火台,和東北的衛所互通消息,形成防線。
遷關內百姓過去時,除了分土地,還要給他們足夠的種子和農具,讓他們到了就能種地。
以我大明的糧草儲備,就算第一年沒收成,也能養得起他們,不用怕糧食不夠。”
葉雲笑著說:“殿下考慮得太周全了!咱們大明現在糧草多的是,別說養幾千遷過去的百姓,就算養幾萬,也完全沒問題。
遷百姓過去既能開發土地,又能穩固統治,是再好不過的辦法。”
孔安也說:“殿下,有大明充足的糧草和物資支撐,教化當地百姓也會更順利。
百姓們看到跟著大明有飯吃、有安穩日子過,自然會慢慢認同大明,不用怕他們抵觸。”
幾人聽了,都覺得朱雄英的安排很周全。
楊思義忍不住說:“殿下的謀劃比臣等深遠,加上我大明雄厚的國力,不管是打仗還是戰後建設,都能順利推進。
有殿下主事,大明肯定會越來越強。”
朱雄英笑了笑:“大明的強盛,靠的不是本皇孫一個人,是咱們君臣同心,還有這厚實的國力打底。
你們都按本皇孫說的去做,務必把這事辦妥當。”
“臣遵旨!”三人齊聲應道。
議事結束後,朱雄英去了深宮拜見皇爺爺。
朱元璋正坐在院子裏喝茶,看到他來,笑著招手:“大孫來了,快坐。
今天議事聊得怎麽樣?聽說你又給袁飛加派了糧草和火器?”
朱雄英坐下,把事情的經過說了一遍。
朱元璋聽完,滿意地點點頭:“大孫做得對,打仗就得有底氣,咱們大明最不缺的就是糧草和軍械,不能讓前線將士受委屈。
當年咱打天下的時候,要是有這麽充足的糧草,也能少犧牲不少弟兄。
現在大明交在你手裏,咱放心。”
朱雄英說:“皇爺爺,正是因為有您打下的基礎,大明才有現在的國力。
孫兒隻是想把這份家業守好,讓百姓能安穩過日子,讓大明越來越強。”
朱元璋拍了拍他的手,笑道:“好,好,有你這份心就好,以後朝堂上的事,你大膽去做,不用事事跟咱匯報,你做事,咱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