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任何人不得踐踏農田紅線

字數:4006   加入書籤

A+A-


    當金帳帝國與蒙兀兒斯坦覆滅後,草原上的土地,皆被納入大明的版圖。
    勇於激進的商人們,也將養殖業搞的風生水起。
    大量的羊毛更是源源不斷的從草原運輸回大明。
    隨著紡織機的普及,各地的小手工作坊如同雨後春筍一般冒了出來。
    從而導致蠶絲的產量根本就供不應求,相較以往,價格更是成倍的增長。
    早朝時,便有官員主動匯報蠶絲價格上漲的相關事宜。
    更是主動提議讓朝廷圈定一些土地,然後在這些土地上種植桑樹。
    如此一來便可以彌補蠶絲的不足,同時還可以增加朝廷的收入。
    尤其是海外市場打開後,大明的絲織品得到所有人爭相追捧。
    所以,不少官員都認為,即便是糧食的產量上升了,依舊不如絲織品的利潤可觀。
    尤其是近幾年糧食的產量越來越多,從而導致糧食的價格有所下降。
    現在種植桑樹的話,利潤絕對會相當的可觀。
    其他大臣聽到這樣的建議後,也紛紛開口附和道:“言之有理!”
    “皇孫殿下,臣也覺得此建議可行!”
    “現在種植一些桑樹養蠶,朝廷必然可以提高收入!”
    坐在皇位上的朱雄英,神色越來越難看。
    冷笑道:“現在大明的百姓們,一共才吃上幾頓飽飯?
    你們居然想毀掉良田,然後用來種植桑樹?
    前幾年,朝廷連你們的俸祿都發放不出來,那窮困潦倒的日子,你們忘了?
    時不時覺得現在生活好了,大明的土地就不需要用來種植糧食了?”
    誰都沒有想到,皇孫殿下的反應居然會這麽大,他們這些臣子,隻是提了一個建議而已,著實不明白殿下為何會動怒!
    看群臣的神態,朱雄英也知道自己的反應有些大了。
    不過還是無比堅定的下令道:“誰敢把糧田改成桑田,直接殺!糧田的底線,誰都不能碰!”
    此令一出,群臣麵麵相覷,有心反駁,卻又不敢忤逆皇孫殿下意思。
    為了打消群臣心中的不滿,朱雄英隻能解釋道:“自打洪武年間大明建立,天下剛從戰亂裏緩過來,好多事都沒理順。
    前幾年河南、山東鬧大旱,地裏一粒糧食都沒收,老百姓餓到換孩子吃,路上全是逃荒要飯的。
    那時候朝廷倉庫裏空得見底,連你們這些大臣的俸祿都得減半發,你們當時穿不暖、吃不飽的窘境,難道才過幾年就忘了?
    還好這兩年咱們推廣了曲轅犁、龍骨水車這些好用的農具,疏通了黃河、淮河的支流,又引進了高產的稻種,天下的好地裏才漸漸有了收成,老百姓才算勉強能吃上幾頓飽飯。
    這種好不容易盼來的溫飽日子,能因為“一年多產一百萬匹絲綢”這種空話就毀了嗎?
    你們在奏疏裏說“江南改種桑樹能多掙錢”,卻壓根不提江南是全國的糧倉之一!
    去年江南種的稻子和麥子兩季都豐收,運到北方邊境給軍隊的糧食就有數千萬石。
    要是把三成好地改成桑田,明年邊境的士兵就得斷糧!
    再說了,織絲綢得靠蠶農養蠶、織工織布,老百姓要是肚子餓得咕咕叫,誰還有力氣去養蠶?
    織工要是餓得上不來氣,誰還能坐在織機前織布?
    當年南宋偏安南方,把淮北的好地都改成桑田種桑養蠶,雖然一時絲綢賣得好,掙錢多。
    可元兵打過來的時候,糧食運不過來,臨安城裏一鬥米賣到一百個錢,老百姓鬧起來,朝廷立馬就垮了。
    這麽清楚的教訓,你們居然看不見?”
    見群臣不吭聲,朱雄英再次怒道:“至於某位大臣說,糧價不高,少種點糧食、多種桑樹沒事!
    這話說得實在是混賬至極!
    最近糧價穩定,不是因為糧食多到吃不完,是朝廷少收賦稅,老百姓才願意安心種地。
    去年陝西糧食豐收,倉庫裏堆得滿當當,才有機會救濟各地災民;
    今年江南糧食夠吃,咱們才敢派商隊帶著絲綢出海去賣。
    要是沒了糧食這個根基,海外賣絲綢賺的錢就是鏡花水月,眨眼就沒了。
    而且現在糧價不高的時候減少糧食種植,萬一哪天鬧災荒,糧價肯定會暴漲,有錢人家還能囤點糧,窮人家隻能等著餓死。
    當年元朝末年,就是因為官府強行把好地征來種棉花,導致到處鬧糧荒,紅巾軍一喊,老百姓都跟著反了,元朝很快就亡了。
    你們要是再提這種提議,跟當年坑害元朝的那些大臣有啥區別?”
    “我知道你們提這個建議,本意是想讓朝廷多收點錢,可治理國家得往長遠了想,不能隻圖眼前這點好處。
    現在大明的地盤越來越大,草原上能發展養殖業,養羊產羊毛,也能用來織布,補絲綢的缺口;
    江南那些高低不平的山坡地、不適合種糧食的地方,完全可以開辟成桑園,既不占好糧田,又能發展絲綢業。
    為啥非得毀掉老百姓靠它活命的好地?
    朝廷已經讓戶部去勘察天下的土地,劃定“農田紅線”。
    凡是一畝地能收三石以上粟米的好地,絕對不準改成桑田、棉田,也不準種果樹;
    違反的人,不管是當官的還是老百姓,一律撤官治罪,情節嚴重的,直接殺!
    戶部現在就派人去江南、浙江那些想改桑田的地方查,隻要發現有人敢私自把糧田改成桑田,馬上查辦;
    地方官要是敢縱容、包庇,一起治罪。
    同時,朝廷還會接著扶持農業,從明年開始,凡是開墾荒地種糧食的人,免三年的賦稅;
    太仆寺要選些會種莊稼的新農人,到各地去教老百姓種占城稻的方法,爭取讓每畝地的產量再提高點。
    等天下的糧食儲備夠吃十年了,再商量擴大絲綢業的事也不晚。”
    聽完皇孫殿下的話語後,群臣都感覺到自己的脊背一陣發涼。
    同時在心底慶幸,好在皇孫殿下的目光看的比較長遠。
    若是真的將農田毀了該種桑樹,萬一年頭不好,受到了災害,對於大明來說,絕對就是滅頂之災。
    當下紛紛施禮道:“臣,遵旨!”
    “皇孫殿下,英明!”
    “臣遵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