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舉動
字數:4857 加入書籤
朝會結束後,大臣們紛紛離開了皇宮,可關於十億兩白銀和西洋集團的討論卻沒有停止。
兵部尚書葉雲走出宮門時,還在跟吏部尚書李信念叨:“你說這西洋集團的股份,會不會比京西煤礦的收益還高啊?
我看西洋那邊資源豐富,要是開發好了,咱們肯定能賺大錢!”
李信也點頭附和:“誰說不是呢!我回去就跟家裏說,把閑錢都湊出來,等著買股份!”
不僅官場之上議論紛紛,民間百姓也都知道了這個消息。
茶館裏,說書先生把十億兩白銀的事編成了段子。
說得繪聲繪色:“各位客官您猜怎麽著?
藍玉將軍從西洋帶回的銀子,堆起來能比咱們這茶館還高!
那可是十億兩啊!夠咱們大明百姓吃好幾十年的!”
底下的百姓聽得連連驚歎,還有人問道:“那西洋集團是啥啊?聽說能買股份賺錢,咱老百姓能買不?”
朝會的餘溫還未散去,皇城的紅牆外,各式官轎正沿著長安街緩緩散去。
戶部尚書楊思義坐在轎中,袍角殘留的銀末子隨著轎子的晃動輕輕飄落。
他指尖摩挲著腰間的玉帶,腦子裏反複回響著朝堂上朱雄英公布十億兩白銀時,群臣那副震驚到失態的模樣。
張侍郎的笏板掉在地上的脆響,葉尚書那句“抵得上大明全年賦稅”的喃喃自語。
還有自己當時挺得筆直的腰杆,這些畫麵交織在一起,讓他心裏既激動又沉甸甸的。
轎子剛在楊府門前落地,楊思義不等仆從掀開轎簾,便自己伸手推開,大步流星地往裏走。
門房老張連忙上前接過他的官帽,見老爺臉色凝重卻難掩亢奮,便知定是朝堂上有了大事,不敢多問,隻低著頭緊隨其後。
楊思義剛踏入二門,便對著回廊上的丫鬟喊道:“老陳呢?讓他立刻來書房見我!”
他口中的老陳,是跟著他三十多年的管家,從他還是秀才時就伺候在側,為人穩重,嘴嚴心細,是他最信任的人。
不過半柱香的功夫,一個穿著藏青布袍、頭發花白卻梳得一絲不苟的老者便站在了書房門口。
老陳雙手垂在身側,微微躬身:“老爺,您找我?”
楊思義正站在書架前翻找著什麽,聞言轉過身,指了指桌前的椅子:“坐,有件要緊事要吩咐你。”
待老陳坐下,他才壓低聲音,將朝堂上朱雄英宣布成立西洋集團、售賣股份的事簡要說了一遍。
末了加重語氣:“那十億兩白銀你是知道的,西洋那邊的油水比京西煤礦還足。
京西煤礦的股份當初有多搶手,你也親眼見了。
多少商戶擠破頭都沒買到,後來股價翻了三倍,那些沒買到的人悔得腸子都青了。”
老陳眼神一凜,瞬間明白了老爺的意思。
他跟著楊思義這些年,早已摸清了官場和商場的門道。
京西煤礦股份售賣時,他曾奉命去排隊,親眼目睹過那種人山人海、一股難求的場麵。
急忙道:“老爺是想讓我去盯著股份交易所的動靜?”
“正是。”
楊思義走到桌邊,拿起一支筆,在紙上寫了“西洋集團”四個字。
同時吩咐道:“你現在就動身,去城南的股份交易所。
記住,別聲張,找個不顯眼的地方蹲著,但凡有一點關於股份售賣時間、定價、購買條件的消息,立刻回來報我。
還有,留意著其他府邸的人,看看誰也派了人去,但別跟人起衝突,咱們隻看不說。”
他頓了頓,又從抽屜裏拿出一錠五十兩的銀子,遞給老陳:“拿著,路上買些吃的喝的,要是需要在那兒守夜,也別委屈了自己。
這事關係重大,比當年清點那批西洋財物還重要,千萬不能出岔子。”
老陳雙手接過銀子,小心地揣進懷裏,躬身應道:“老爺放心,奴才這就去,定不會誤了您的事。”
說罷,他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袍,悄悄從後門離開了楊府,連門房老張都沒察覺他的行蹤。
與此同時,吏部尚書李信的府邸裏,正上演著另一番急切的景象。
李信剛下轎,便對著迎上來的管家李福喊道:“福子!快,備馬!不,不用備馬,你現在就帶著兩個家丁,去城南的股份交易所!”
李福是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手腳麻利,就是性子有些急躁。
他見老爺滿頭大汗,連官袍都沒來得及脫,便知道是天大的急事,連忙應道:“爺,您這是要奴才去做啥?是買東西還是……”
“買什麽東西!”
李信一把抓住他的胳膊,語氣急促道:“是西洋集團的股份!皇孫殿下今天在朝堂上說了,要跟京西煤礦一樣售賣股份,那可是十億兩白銀堆出來的買賣,比京西煤礦還賺錢!
你去了之後,就守在交易所門口,不管是官差出來傳話,還是有其他府邸的人打聽消息,你都得記下來。
一旦有售賣的消息,哪怕是半夜,你也得立刻跑回來告訴我,聽見沒有?”
李福眼睛一亮,他也聽說過京西煤礦股份的事。
當初他遠房表哥買了十股,一年就賺了兩百兩銀子,讓他羨慕了好久。
連忙保證道:“爺,您放心!奴才這就去,帶上兩個力氣大的家丁,輪流盯著,保證不會錯過任何消息!”
說完,轉身就往院子裏跑,還不忘回頭喊:“爺,您等著,奴才肯定能先探到消息!”
李信看著他的背影,忍不住跺了跺腳:“這小子,別太張揚!”
可話剛說完,自己卻忍不住笑了,他太清楚這筆股份的分量了。
有了這筆收益,不僅自家的產業能再擴一擴,就算日後朝堂上有什麽變動,也多了一份底氣。
兵部尚書葉雲的府邸則顯得沉穩許多。
葉雲回到府中後,沒有立刻找管家,而是先去了書房,跟自己的幕僚周先生商議。
周先生是個五十多歲的讀書人,曾在江南做過知府,後來因不滿官場生涯,辭官來投奔葉雲。
周先生捧著一杯熱茶,緩緩說道:“大人,皇孫殿下成立西洋集團,售賣股份,這步棋走得極高明啊。
既用民間的錢開發西洋,又能讓官員和商戶都綁在大明的船上,一舉兩得。”
葉雲點了點頭,手指在桌上輕輕敲擊:“我擔心的是,現在官員們都盯著這筆股份,要是動作慢了,怕是連湯都喝不上。
京西煤礦的時候,我就因為猶豫了兩天,隻買到了五股,後來看著股價漲,悔得不行。”
周先生問道:“大人想派管家去交易所盯著?”
“正是。”
葉雲又道:“但不能太張揚,我手下的管家王忠,以前在錦衣衛待過,懂些拳腳,也會觀察形勢,讓他去最合適。
他不會跟人起衝突,也能摸清其他官員的動靜。”
兩人正說著,門外傳來了腳步聲,王忠走了進來。
他身材高大,穿著一身灰色短打,眼神銳利,一看就不是普通的管家。
“大人,您找我?”
葉雲將事情的原委說了一遍,最後吩咐道:“你去交易所後,不用湊上前,就在對麵的茶館裏坐著,點一壺茶,慢慢等。
看到有其他府邸的管家,就記下來他們的模樣和隨從人數,回來告訴我。
要是有消息,不用急著回來,先讓人捎個信,免得來回跑耽誤事。
還有,別讓人看出你的身份,就裝作是普通的商人。”
王忠躬身應道:“大人放心,小人明白。小人這就去準備,換上一身商人的衣服,帶上些碎銀子,這就出發。”
半個時辰內,京城各大官員的府邸裏,幾乎都有管家悄悄出門,朝著城南的股份交易所而去。
有的管家騎著快馬,有的則步行,有的帶著隨從,有的則孤身一人,但他們的目的地,卻出奇地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