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寧王的選擇

字數:4266   加入書籤

A+A-


    這話像顆石子砸入平靜的湖麵,諸王瞬間炸開了鍋。
    代王朱桂最先跳起來,指著朱權的鼻子:“老十六你瘋了?!你忘了自己之前犯的錯?
    皇孫沒追究,你安安分分在南昌待著不好嗎?非要去那蠻荒地折騰!”
    朱權直起身,眼底沒有絲毫退縮。
    他想起之前,自己受到蒙騙被父皇斥責,是朱雄英在父皇麵前求情,才保住了寧王封號,隻削去了部分護衛。
    這些年,他在南昌封地雖安逸,卻總覺得心裏壓著塊石頭。
    皇孫待他寬和,他卻沒為大明做過什麽實事。
    如今新洲拓疆,正是他贖罪的機會。
    朱權緩緩開口道:“十三哥,我沒瘋。
    當年臣犯了錯,皇孫既往不咎,臣心中一直感念。
    如今大明要開疆拓土,臣身為宗室,豈能隻圖安逸?
    新洲雖遠,卻是大明的疆土,臣願去那裏,為父皇、為皇孫,也為大明守住這片沃土。”
    齊王朱榑冷笑一聲,語氣裏滿是酸意道:“感念?我看你是想搶功!
    你在南昌封地待得憋屈,想借著拓疆翻身吧?
    別以為我不知道,你早就嫌封地小了!”
    晉王朱棡也皺起眉,走上前拍了拍朱權的肩膀,語氣帶著幾分勸阻。
    實則暗含不滿:“十六弟,你再想想。
    新洲的風險不是說著玩的,你若去了,萬一出點事,南昌封地可就沒了。
    再說,祖訓雖有特例,可海外拓疆從來沒先例,你這一去,不是把我們這些兄長架在火上烤嗎?
    我們不去,倒顯得我們貪圖安逸了!”
    秦王朱樉更是直接,一腳踹在旁邊的木架上。
    震得幾案上的琉璃盒都晃了晃:“老十六!你是不是傻?
    內地封地的好處還沒享夠?
    非要去遭那份罪!你要去自己去,別拉上我們!”
    作為朱元璋次子,他在諸藩中資曆最深,說話向來帶著不容置喙的威嚴。
    朱權迎著兄長們的質疑,卻隻是微微拱手:“諸位兄長,我意已決。
    新洲拓疆,不是為了搶功,也不是為了翻身,隻是想為大明盡一份力。
    若臣能在新洲站穩腳跟,將來諸位兄長若願意去,臣還能為你們鋪路。”
    他這話更是引來了代王朱桂的嗤笑:“鋪路?你先顧好自己吧!
    別到時候在新洲餓死,還要朝廷派船去撈你的屍體!”
    殿內的氣氛越發緊張,諸王的不滿像秋後的落葉,一層層堆積起來。
    朱雄英看著眼前的景象,卻突然開口,聲音清亮,壓過了所有爭執:“諸位王叔,寧王殿下願意前往新洲,是大明之幸,也是宗室之幸。
    朕(注:此時朱雄英雖為皇孫,言談間已顯帝王氣度,此處用“朕”更顯其態度)準了寧王的請求。”
    話音落下,殿內瞬間安靜下來。
    諸王看著朱雄英堅定的眼神,再看看站在一旁、神色平靜的朱權,雖仍有不滿,卻沒人再敢多言。
    皇孫已然定調,他們再多說,也隻是徒勞。
    自己的請求並沒有被駁回,這讓朱權的心中很是感激。
    更是暗道,自己的父皇果然沒有選錯接班人。
    大明在皇孫朱雄英的手中,未來一定會更加強大,更加輝煌。
    其他藩王見狀,也知道自己改變不了什麽,同時,也知道自己不用動身前往新洲,這才暗自鬆了口氣。
    雖說他們並不願意見到寧王在此表現,但最終的結果卻是好的,自己不用前往受苦比什麽都強。
    事情已經敲定,藩王們自然不可能直接返回自己的封地。
    自己的父皇與府邸的世子們都還在皇城呢。
    既然自己有機會到來,必然要與其好好的相聚一番才好。
    好在趕上學院的休沐之日,這讓一眾藩王們並未逗留過多的時間。
    當眾多藩王世子們看到自己的父王後,先是一愣,而後紛紛流露出難以置信之色,隨即轉變成激動。
    最後在自己父王的帶領下,一行人直奔皇宮深處。
    當朱元璋見到自己的兒子攜帶孫兒出現在自己麵前時,滿是皺紋的老臉,頓時如同一朵盛開的菊花。
    至於自己兒子為何會來皇城,朱元璋的心中很清楚是怎麽回事。
    前幾天,大孫就與自己說過新洲的事情。
    待公序親情後,朱元璋這才收斂心神道:“你們當中,此次誰要前往新洲?”
    聞言,眾人的目光紛紛落在年紀最小的寧王朱權的身上。
    而朱權也急忙起身施禮道:“回稟父皇,兒臣不日便要動身前往新洲。”
    望著站在自己麵前最小的兒子,朱元璋心中感慨萬千,袖袍之中的手掌更是緊緊的攥緊了。
    同時心中也升起一絲的不悅,當然,這一絲的不悅是對其他兒子的不滿。
    身為兄長,卻沒有一個兄長的樣子,反而將最小的幼弟推了出去。
    在朱元璋的眼中,此事之中,他並未看到絲毫的血脈親情。
    察覺到父皇的眼底的不悅,周王急忙解釋道:“父皇,此決定乃是權弟自己要求的,與我們無關!”
    聽到這樣的話語後,朱元璋的老臉上頓時浮現出錯愕之色。
    顯然這個結果與他心中所想有不小的差別。
    朱權也沒有否認,鄭重其事的點頭道:“父皇,皇兄說的不錯,此事確實是兒臣主動要求前往的,與諸位皇兄沒有任何的關係!”
    見朱權這個樣子,朱元璋很快便想明白其中的緣由,隻能在心底歎息一聲。
    恐怕自己這個小兒子這一去,這輩子恐怕再也難見第二麵了。
    不過為了大明的發展與壯大,此時不是兒女情長之時,大明需要做出此等選擇的寧王。
    當下點頭道:“權兒能有這樣的心思,咱很高興。
    待日後到了新洲後,一定要盡心盡力去發展,爭取早日將新洲治理成現在大明這般繁華!
    有一點你大可放心,大孫既然選擇發展新洲,那就一定會派人前去相助的……”
    見父皇突然間說了這麽多話語,一眾藩王們自然也明白其中的深意。
    紛紛上前道:“權弟此行,一定要小心,一定要保護好自己!”
    “權弟此行,一定會一帆風順!”
    ……
    隨著一道道祝福的話語傳來,朱元璋心中的低落也逐漸消散。
    整個皇宮深院之中,再次恢複了歡聲笑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