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事態升級
字數:4353 加入書籤
學院的教務長王克仁(負責學院日常事務)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
他一邊派人安撫方孝孺,一邊試圖驅散人群,可根本無濟於事。
更讓他頭疼的是,禮部侍郎王景彰的使者已經到了學院門口,要親自來查問此事;
而京營的將領們也聽聞了消息,紛紛派人來打聽。
畢竟林鳴提到了 武備”,這關乎軍方的利益。
王克仁知道,這事已經不是他能壓得住的了。
他咬了咬牙,讓人去通知錦衣衛駐學院的暗探。
按照規矩,皇家學院若發生可能影響朝局的大事,必須第一時間上報給皇孫朱雄英。
與此同時,錦衣衛北鎮撫司指揮使蔣瓛,正坐在朱雄英東宮的偏殿內,手中捧著一份詳細的奏報。
朱雄英剛處理完西北的軍報,揉了揉眉心,抬頭看向蔣瓛:“說吧,皇家學院那邊出了什麽事?竟讓你親自跑一趟。”
蔣瓛躬身道:“回皇孫殿下,今日午時,皇家學院儒家學堂學員林鳴,在課堂上質疑大儒周敦儒授課內容,進而引發衝突。
隨後燕王世子朱高熾介入,翰林院方孝孺大人亦前往學院,欲以死明誌。
目前學院內學派對立嚴重,禮部侍郎王景彰已派人查問,京營將領亦有所關注,消息已擴散至京城士紳階層,恐引發更大非議。”
朱雄英端起茶杯,手指輕輕敲擊著杯沿,臉上看不出喜怒:“繼續說,林鳴具體說了些什麽?儒家那邊又是如何應對的?”
蔣瓛不敢怠慢,將林鳴關於漢宋尊儒差異、聖人之言並非萬能、儒家需去糟粕等言論,一字一句地複述出來。
同時也詳細說明了周敦儒如何訓斥林鳴、方孝孺如何以死相逼、儒家先生們如何聯名要求嚴懲林鳴(包括廢除學籍、流放三千裏等訴求)。
朱雄英靜靜聽著,眼神卻漸漸亮了起來。
當聽到林鳴說“脫離實力的仁義便是空談”時,他忍不住放下了茶杯,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笑容。
蔣瓛看在眼裏,心中暗自驚訝。
他跟隨朱雄英多年,深知這位皇孫看似溫和,實則對朝堂上的陳腐之氣早有不滿。
尤其是對儒家某些隻知空談、不懂變通的做法,更是頗有微詞。
“殿下!”
蔣瓛猶豫了一下,還是補充道:“據暗探回報,林鳴出身微末,無家世背景,能考入皇家學院全憑自身努力。
此前他在儒家學堂成績優異,是先生們眼中的‘好苗子’。
此次質疑儒道,並非為了嘩眾取寵,而是確實對所學內容有困惑,且經過了深入思考。”
朱雄英點了點頭,手指在桌麵上輕輕劃著:“一個沒有背景的學子,敢在滿堂大儒麵前堅持自己的觀點,甚至不惜得罪整個儒家群體。
這份勇氣,實屬難得。
更重要的是,他能看到漢宋尊儒的本質差異,能意識到‘實力’與‘變通’的重要性,這可比那些隻會死讀聖賢書的腐儒強多了。”
說到這裏,朱雄英站起身,走到窗邊,望著外麵的庭院:“我大明要想長治久安,不能隻靠儒家一家之言。
格物苑的設立,就是為了彌補儒家在‘實務’上的不足;
而軍戶製度的改革,也是為了避免重蹈宋朝‘重文抑武’的覆轍。
可這些年來,儒家的勢力太大了,無論是朝堂還是民間,都有不少人將‘聖人之道’奉為圭臬,容不得半點質疑。
長此以往,大明的發展必然會受到束縛。”
蔣瓛躬身道:“殿下英明。隻是如今儒家眾人態度強硬,方孝孺大人更是以死相逼。
禮部侍郎王景彰和士紳階層也多傾向於嚴懲林鳴,若殿下處置不當,恐引發朝野動蕩。”
朱雄英轉過身,眼中閃過一絲銳利:“動蕩?
本皇孫要的就是打破這種看似平靜的‘穩定’。
儒家要嚴懲林鳴,無非是怕他的質疑會動搖他們的地位。
可本皇孫偏要保他,不僅要保他,還要重用他。
讓天下人看看,我大明需要的不是隻會盲從的學子,而是敢於思考、敢於直言的人才!”
他頓了頓,繼續道:“你立刻去傳本皇孫的旨意,讓皇家學院暫時封鎖消息,不許任何人再議論此事;
同時,將林鳴、周敦儒、方孝孺,還有朱高熾,都請到皇宮來。
本皇孫要親自聽聽他們的說法。
另外,通知禮部侍郎王景彰和兵部尚書葉雲,讓他們也來皇宮議事。
這事既然已經牽扯到教化與武備,正好趁此機會,好好議一議大明未來的治學方向。”
蔣瓛心中一凜,立刻躬身領命:“臣遵旨!”
他心中很是清楚,皇孫殿下這是要借此事,向整個儒家群體乃至朝堂,傳遞一個明確的信號。
大明的治學與治國,將不再由儒家一家獨大。
此時的皇家學院內,氣氛依舊緊張。
方孝孺被安置在學院的休息室裏,依舊不肯妥協,堅持要“嚴懲異端”;
周敦儒和其他儒家先生們則在一旁商議,如何在麵見皇孫時,進一步陳述林鳴的“罪狀”務必將他逐出學院;
朱高熾則在廣場上安撫學員,同時心中暗自思索。
他原本以為林鳴是在“掀桌子”,可冷靜下來後,卻覺得林鳴的某些話並非沒有道理,隻是不知皇孫殿下會如何處置此事。
林鳴則被暫時軟禁在一間偏房裏。
他坐在冰冷的椅子上,心中沒有絲毫恐懼,反而充滿了期待。
他不知道皇孫朱雄英會如何對待自己,但他相信,這位開創格物苑、改革軍製的皇孫,絕非墨守成規之人。
若能得到皇孫的認可,或許他的理念真的能有機會得以實現。
傍晚時分,皇宮的儀仗抵達了皇家學院。
當太監宣讀“傳林鳴、周敦儒、方孝孺、朱高熾即刻入東宮議事”的旨意時。
所有人心頭都是一震,他們都明白,這場風波的最終裁決,即將到來。
馬車行駛在通往東宮的石板路上,林鳴掀開車簾一角,看著窗外漸漸亮起的街燈。
京城的夜晚依舊繁華,可他的心中卻波瀾起伏。
皇宮這一行,無論結果如何,他的人生都將徹底改變。
與此同時,周敦儒和方孝孺坐在另一輛馬車上,氣氛卻異常凝重。
方孝孺靠在車壁上,閉目養神,口中喃喃道:“此次麵見皇孫,老臣定要據理力爭,若皇孫殿下執意偏袒那豎子,老臣便在皇宮外長跪不起,直至殿下回心轉意!”
周敦儒連忙勸道:“方大人息怒,皇孫殿下英明神武,想必不會偏聽偏信。
咱們隻需將林鳴詆毀聖人、動搖教化根基的事實說清楚,殿下自會做出公正裁決。”
他心中雖對林鳴恨之入骨,卻也深知朱雄英的脾氣。
這位皇孫最不喜人以死相逼,方孝孺的做法,恐怕會適得其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