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逼宮

字數:3645   加入書籤

A+A-


    皇宮外的漢白玉欄杆被雨水衝刷得發亮,欄杆上雕刻的龍紋鱗爪清晰可見,卻透著幾分冰冷。
    方孝孺直直跪在欄杆前的青石板上,雨水順著他的白發流淌,在下巴處匯成水珠,滴落在身前的水窪裏,泛起一圈圈漣漪。
    他懷中的“死諫疏”用油紙層層包裹,最外層還裹了一層防水的蠟布,可雨水還是順著紙縫滲了進去,在疏稿末尾暈開淺淺的水痕。
    沒人知道,那處水痕下,藏著周敦儒昨夜偷偷加上的“請誅林鳴以正聖道”七個字。
    昨夜方孝孺在燈下寫疏稿時,周敦儒以“幫忙謄抄”為由,趁他去茶水間的功夫,用同色墨汁加了這一句。
    方孝孺回來後隻匆匆掃了一眼,沒發現異樣,此刻跪在宮門前,滿腦子都是“捍衛聖道”的念頭,更不會想到自己早已被人當作棋子。
    “老臣方孝孺,叩請皇孫殿下嚴懲異端林鳴,保全聖人之道!”
    他的聲音嘶啞卻堅定,每叩一次頭,額角就沾上新的泥濘。
    三次叩首後,額頭已經紅腫,可他依舊挺直脊梁,目光灼灼地望著宮門深處。
    那裏是皇宮的方向,也是他心中“聖道傳承”的希望所在。
    身後突然傳來一陣騷動,十餘名身著素色儒衫的學子抬著一口黑漆棺材,踩著泥水匆匆趕來。
    為首的正是趙鵬,他將棺材放在方孝孺身後。
    撲通!
    一聲跪下,聲音帶著哭腔:“我等願隨方大人死諫,若不除林鳴,便長跪不起!”
    其他學子也紛紛跪倒,棺材蓋未蓋嚴,露出裏麵鋪著的白布,透著森森寒意。
    宮門侍衛見狀,臉色驟變。
    為首的侍衛長李忠立刻讓人去通報東宮,自己則上前勸說:“方大人,諸位學子,皇孫殿下正在處理軍務,不如先起來避雨,待殿下有空,小的再為您通傳?”
    他深知方孝孺的脾氣,這位老儒素有“鐵骨”之稱,當年敢當麵頂撞太祖皇帝,如今為了“聖道”怕是真的會跪到天荒地老。
    可方孝孺不為所動,隻是閉上眼睛,口中默念著《論語》中的句子:“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趙鵬等人也跟著默念,聲音越來越大,很快吸引了路過的官員和百姓。
    不多時,宮門前就圍了數百人,有人議論紛紛,有人搖頭歎息,還有人悄悄為方孝孺撐傘,卻被他推開。
    他要以“赤誠”感動皇孫,豈能接受“特殊待遇”?
    此刻皇宮大殿內,朱雄英正對著西北軍報皺眉。
    軍報是袁飛八百裏加急送來的,上麵用朱筆標注著“女真異動!”
    女真滅李氏王朝後,不僅在漢城囤積了十萬石糧草,還從草原調來了三千騎兵,營帳連綿數十裏,顯然有南侵之意。
    他指尖摩挲著軍報上的“糧草”二字,心中盤算著如何調配北方的軍糧,卻被蔣瓛的奏報打斷。
    蔣瓛躬身稟報道:“殿下,方孝孺大人在承天門外跪諫,還帶著十餘名學子抬了口棺材,說要‘死諫除異端’。”
    他知道皇孫近日為邊境之事煩憂,不想再用朝堂紛爭打擾,可方孝孺此舉太過張揚,若不及時稟報,恐生變數。
    朱雄英指尖一頓,抬起頭時,眼中已沒了方才的溫和。
    取而代之的是銳利的鋒芒:“棺材?他這是要逼宮?”
    他起身走到窗前,望著院中被雨水打濕的梧桐葉,葉片上的水珠順著葉脈滑落,像是在訴說著什麽。
    “本皇孫早說過,儒家一家獨大久了,總會有人覺得‘聖道’隻能由他們定義。”
    他頓了頓,又問:“其他官員的反應如何?”
    “回殿下,禮部官員聯合十七位京官聯名上書,稱林鳴‘惑亂學子,動搖國本’,請求殿下廢除格物苑。
    孔府衍聖公孔希學也遣人送了文書,說‘儒道不存,則教化不興’,希望殿下‘正學術,明綱常’。”
    蔣瓛遞上文書,語氣中帶著幾分擔憂,不過還是如實匯報道:“但暗探回報,孔希學昨夜密會了周敦儒,周敦儒還送了一箱‘宋版典籍’到孔府,箱子封得極嚴,看不清裏麵是什麽。”
    “哦?”
    朱雄英接過文書,目光掃過上麵的簽名,不少官員的名字赫然在列。
    他冷笑一聲,不少官員去年想讓兒子進格物苑,都被以“資質不符”拒絕,如今怕是借著“聖道”的名義報複。
    “那兵部和格物苑那邊呢?葉雲怎麽說?”
    “兵部尚書葉大人說,林鳴此前提出的‘重武防宋禍’,與他的治軍理念不謀而合,還說格物苑改良的‘連弩’能提升軍隊戰力,請求殿下保留格物苑;
    格物苑掌院李先生則托人遞了《水車改良詳冊》,想向殿下展示格物之學的用處,可詳冊在半路上被人截了,隻找回來殘破的幾頁,上麵有刀砍的痕跡,像是被人故意毀壞。”
    蔣瓛壓低聲音道:“還有一件事,昨夜格物苑遭人縱火,燒毀了三間存放器械的庫房,值守的學徒被人打暈,醒來後隻記得凶手穿的是儒衫,袖口繡著‘程’字暗紋。”
    朱雄英的手指在窗台上輕輕敲擊,節奏越來越快。
    縱火、截書、聯名上書,這一係列動作環環相扣,顯然是有人早有預謀。
    “本皇孫本想讓他們自行論道,分清是非,可現在看來,有些人是不想講道理了。”
    他轉身,開口道:“傳旨,讓方孝孺進殿,朕倒要聽聽他的‘聖道’是什麽;
    另外,召林鳴、周敦儒、葉雲、孔希學,還有朱高熾,明日卯時文華殿議事;
    告訴錦衣衛,立刻去查周敦儒的府宅,看看那箱‘宋版典籍’到底是什麽,若有人阻攔,直接拿人!”
    蔣瓛領旨退下後,朱雄英重新拿起西北軍報。
    他看著上麵的“女真”二字,又想起林鳴曾說過的“格物之學可強兵富國”,心中突然有了一個念頭。
    或許,這場學術之爭,不僅關乎“聖道”,更關乎大明未來的走向。
    若能借此次機會,打破儒家一家獨大的局麵,讓格物、法、兵等諸家之言得以發展,或許能為大明找到一條更強盛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