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推行、實踐

字數:4567   加入書籤

A+A-


    國子監內的掌聲還未散盡,朱雄英已抬手示意眾人安靜。
    陽光斜斜地落在他明黃常服的下擺上,繡著的日月山河紋在光影裏愈發清晰。
    他目光掃過麵如死灰的孔繼汾,聲音沉穩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程氏宗祠偽造典籍、勾結官員攪亂學術,周敦儒夥同作亂,著錦衣衛將涉案人等盡數押入詔獄,徹查其貪腐謀私之舉!
    孔繼汾身為孔府代表,卻盲從偽典、阻撓實務,革去其曲阜儒學教習之職,永不得參與朝堂學術議事!”
    錦衣衛校尉齊聲應諾,上前架住還想掙紮的孔繼汾。
    他踉蹌著被拖出殿外,嘴裏還在嘶吼“聖道不容褻瀆”,聲音漸漸淹沒在人群的議論聲中。
    孫博遠早已癱坐在凳上,雙手死死攥著衣角,指節泛白。
    他方才舉著的“宋版善本”被錦衣衛收走,此刻想來,自己竟成了別人手中的棋子,後背瞬間浸滿冷汗。
    方孝孺望著這一幕,緩緩走到殿中,對著朱雄英深深躬身:“老臣願領儒家整改之責。
    即日起,儒家學堂廢除‘程朱理學獨尊’之規,增設‘農桑實務’‘吏治案例’課程,邀格物苑學子來講授實證之法;
    凡館藏典籍,需經格物苑與翰林院共同核驗,剔除偽作,留存漢儒務實篇章,再不敢讓腐儒之見誤了治學根基。”
    朱雄英點頭,目光轉向林鳴:“林鳴,格物苑需派專人協助儒家整理典籍。
    同時將《格物要義》《農政全書》刊印成冊,發放至各府州縣學與軍營,讓實務之學真正惠及萬民。”
    “臣遵旨!”
    林鳴躬身應下,餘光瞥見站在人群後的陳默與李岩。
    陳默手裏還抱著水車模型,眼中滿是激動;
    李岩則悄悄拉了拉他的衣袖,低聲道:“方才趙鵬想趁亂點燃火盆燒模型,被錦衣衛攔下了,這頑固派倒是賊心不死。”
    林鳴微微頷首,心中暗忖,學術之爭雖暫歇,殘餘的阻力怕是還需多費些功夫化解。
    三日後,儒家學堂的庭院裏擠滿了學子。
    方孝孺站在台階上,手裏捧著一本泛黃的《漢書》,身旁放著格物苑送來的曲轅犁模型。
    他翻開書頁,指著“富民者,國之本也”的字句。
    聲音洪亮:“往日老夫總以程朱‘滅人欲’為圭臬,卻忘了先賢治學本就重實務。
    昨日格物苑的陳默學子演示水車,老夫才知,若連百姓的飯碗都保不住,再精深的義理也隻是空談!”
    人群中,之前高呼“驅逐雜學”的趙鵬低著頭,臉上滿是羞愧。
    他前日被錦衣衛訓誡後,回宿舍翻出父親送來的家書。
    信中說老家今年用了格物苑的水車,旱情裏竟收了七成糧食,比往年還多。
    此刻聽方孝孺所言,再想起自己之前的偏執,手指不自覺地絞著儒衫下擺。
    忽然,人群外傳來一陣喧嘩。
    隻見幾個白發老儒拄著拐杖闖進來,為首的是曾任翰林院編修的劉德昌。
    他指著方孝孺怒斥:“方大人,你這是要毀了儒家百年根基!
    程朱先賢的教誨豈能說改就改?
    與格物苑為伍,和墮入雜學何異?”
    方孝孺麵色平靜,轉身拿起曲轅犁模型:“劉大人,您老家在河間府,去年大旱,河間府農戶靠什麽活下來的?
    是格物苑改良的水車!
    您府中管家上月還托人買格物苑造的雙閥風箱,說打鐵效率高了三成。
    您若真信‘奇技淫巧’無用,為何又要享用其利?”
    劉德昌被問得語塞,張了張嘴卻沒說出話來。
    這時,人群裏走出一個身著粗布短褂的青年,是儒家學堂的寒門學子周明。
    他捧著一本破舊的《論語》,聲音帶著幾分激動:“劉大人,學生幼時家貧,靠挖野菜度日。
    去年學了格物苑的‘堆肥之法’,回家教鄉鄰改良土壤,今年畝產多收了一石糧!
    孔子說‘仁者愛人’,若能讓百姓吃飽飯,這實務之學,便是仁道啊!”
    周明的話讓老儒們陷入沉默。
    劉德昌望著庭院裏擺放的水車、風箱模型,又想起家中管家的話。
    終於歎了口氣,拄著拐杖轉身:“罷了……是老夫食古不化了。”
    其他老儒見狀,也紛紛散去,唯有方孝孺站在台階上,望著陽光下的模型,眼中終於有了釋然的光彩。
    與此同時,林鳴正帶著陳默、李岩往順天府郊的農莊趕去。
    馬車上裝著新刊印的《農政全書》和兩架縮小的龍骨水車模型,車轍碾過青石板路,發出“咯吱 的聲響。
    李岩掀開布簾,看著窗外掠過的麥田,忍不住道:“林大人,您說咱們這趟去,能讓更多農戶願意用新水車嗎?
    畢竟有些老農戶總覺得‘老法子才靠譜’。”
    林鳴笑著搖頭:“光說沒用,得讓他們親眼見效果。
    王二柱老伯去年用了水車,收成翻了倍,他的話比咱們說十句都管用。
    再說,咱們還帶了格物苑的工匠,能當場幫他們組裝水車,有問題也能及時調整。
    實證才是最好的說服方式。”
    馬車剛停在農莊村口,就見王二柱領著十幾個農戶迎了上來。
    他手裏捧著一籃剛摘的桃子,臉上滿是笑意:“林大人!你們可算來了!
    俺們村早就盼著新水車呢,去年用了那架,今年開春又挖了三畝水田,就等新家夥來灌溉了!”
    農戶們圍著馬車,七嘴八舌地問著新水車的用法。
    陳默跳下車,打開縮小的模型,一邊轉動齒輪一邊講解:“老伯們看,這新水車比去年的多了兩個葉片。
    輸水速度快了兩成,而且更輕便,兩個人就能抬動。
    咱們工匠還在下麵加了滾輪,不用的時候能推著走,省力氣!”
    一個留著山羊胡的老農戶皺著眉:“小夥子,這玩意兒看著是好,可會不會容易壞啊?俺們去年用的舊水車,轉了倆月就斷了軸。”
    “張老伯您放心!”
    林鳴遞過一本《農政全書》,指著裏麵的圖紙道:“這水車的軸用的是格物苑新煉的精鐵,比普通鐵堅韌三成。
    而且咱們給每個村都留了工匠的聯係方式,要是壞了,三天內準能來修。
    另外,書中還寫了水車的保養法子,照著做,用個五年都沒問題。”
    張老伯接過書,翻到保養那一頁,上麵畫著清晰的示意圖,連“每月塗一次牛油”這樣的細節都寫得明明白白。
    他忍不住點頭:“還是你們讀書人想得周到,這書比俺們村老木匠的口訣還詳細!”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林鳴帶著工匠們幫農莊組裝了十架新水車。
    當第一架水車在河邊轉動,清澈的河水順著木槽流進幹裂的稻田時,農戶們都歡呼起來。
    王二柱蹲在田埂上,捧著剛抽穗的稻禾,眼淚忍不住掉下來:“去年這時候,俺們還在求雨呢,今年有了這水車,再也不用怕旱了!
    林大人,俺代表全村給您磕頭了!”
    林鳴連忙扶住他:“老伯,這是皇孫殿下的旨意,是格物苑該做的。
    等秋收了,咱們還要教大家種新培育的稻種,產量還能再提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