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味覺記憶的奇妙聯結
字數:2122 加入書籤
從沙漠星球回來沒幾天,星際樞紐來了位特殊的訪客——一位頭發花白的老者,背著半舊的木廚箱,一進門就抓著林小廚的手問:“你知道哪裏能找到‘外婆味的靈米糕’嗎?我記不清怎麽做了,隻記得吃起來像曬過太陽的靈植葉。”老者叫蘇伯,曾是凡界小有名氣的廚師,一場星際風暴後失去了大部分記憶,唯獨對童年吃過的靈米糕念念不忘。
林小廚帶著蘇伯走遍樞紐的美食區,凡界展台的靈米糕太甜,靈植界的帶著點澀,魔界的甚至加了魔焰香料,蘇伯嚐了都搖頭:“不對,不是這個味道,外婆做的糕咬下去會有‘沙沙’的口感,像嘴裏含著星星碎屑。”樹仙長老聽說後,翻出靈植界的古籍,裏麵記載著一種“星屑靈米”,成熟時穀粒裏會凝結細碎的星雲結晶,嚼起來有沙沙的質感,可這種靈米早在百年前就因星雲環境變化絕種了。
“或許其他星雲還有留存?”深海界的鮫人突然想起,琉璃星雲的“碎星島”上,曾有漁民見過類似的靈米。林小廚當即帶著蘇伯、樹仙長老和擅長找食材的尋味獸出發,碎星島果然沒讓人失望——島邊的淺灘上,零星長著幾株結著金黃穀穗的靈稻,穀粒在陽光下泛著細碎的光,尋味獸湊過去嗅了嗅,興奮地用爪子扒了扒土壤,像是在確認這就是大家要找的星屑靈米。
可剛要收割,島民就攔了上來:“這是‘守護靈稻’,島上的老人說,動了它會引來風暴。”蘇伯看著靈稻,突然紅了眼眶:“我小時候跟著外婆種過這種稻,她說每顆穀粒裏都藏著星雲的祝福,要等露水幹了再收割。”島民們愣住了,村裏最年長的婆婆走出來,握著蘇伯的手:“你說的是‘蘇阿婆’吧?她五十年前從碎星島去了凡界,臨走前說要把星屑靈米的種子帶到更遠的地方。”
原來蘇伯的外婆就是碎星島人!記憶的閘門仿佛被打開,蘇伯突然想起:“外婆做糕時會加碎星島的‘露水晶’,把水晶磨成粉混在米漿裏,蒸出來的糕就會有星星的味道。”島民們這才放下顧慮,幫著收割靈米、采集露水晶。蘇伯站在島上的老灶台前,手指撫過灶台的裂紋,突然拿起木勺:“我好像記得步驟了,先把靈米泡到出芽,再用石磨磨成漿,露水晶粉要等米漿快蒸好時撒……”
第一籠星屑靈米糕出鍋時,熱氣裹著清甜的香氣飄滿整個小島,糕體泛著淡淡的星光,咬下去果然有沙沙的口感,蘇伯吃著吃著就哭了:“是這個味道!外婆就是這樣做的!”島民們也圍過來嚐,婆婆笑著說:“蘇阿婆當年說,味道能記住人,總有一天會有人帶著星屑靈米的味道回來,沒想到真的等到了。”
這件事讓林小廚有了新想法——組建“味道信使”小隊,幫那些因星際遷徙、意外失憶而失去味覺記憶的人,找回屬於他們的“專屬味道”。消息一傳開,各星雲的求助信源源不斷:有來自迷霧星雲的礦工,想找童年吃過的“礦石烤靈薯”;有深海界的年輕鮫人,想複刻母親曾做過的“泡泡靈魚羹”;還有仙界的小仙童,念念不忘小時候偷偷吃過的“丹霧糯米團”。
“味道信使”的第一趟任務,是幫迷霧星雲的礦工阿岩找礦石烤靈薯。阿岩說,小時候父親會把靈薯埋在礦石窯的餘燼裏,烤好後剝了皮,裏麵的薯肉帶著淡淡的礦石清香。林小廚帶著小隊找到阿岩老家的廢棄礦窯,靈植界的學徒用靈須檢測礦土,發現土裏還殘留著靈薯的根係;機械界的鋼甲師修複了礦窯的通風口,凡界的李小胖則按照阿岩的描述,把靈薯裹上濕泥埋進餘燼裏。
當烤得焦香的靈薯被挖出來時,阿岩捧著薯肉,眼淚一下子就流了下來:“就是這個味道!我父親以前總說,礦窯的餘燼能把靈薯的甜烤出來,就像日子再苦也能嚐到甜。”林小廚突然明白,他們找的不隻是味道,更是藏在味道裏的回憶和情感——是外婆的疼愛,是父親的牽掛,是家鄉的溫度。
後來,“味道信使”小隊又幫深海界的鮫人找回了泡泡靈魚羹,幫仙界的小仙童找到了丹霧糯米團。他們還在星際樞紐設立了“味覺記憶館”,裏麵陳列著各種承載回憶的廚具:蘇伯的木廚箱、阿岩父親的礦石烤鏟、鮫人的泡泡魚羹碗,每個廚具旁邊都貼著對應的故事,路過的人總能在裏麵找到屬於自己的味道記憶。
蘇伯後來留在了味覺記憶館,每天教孩子們做星屑靈米糕,他總說:“味道是不會消失的,隻要有人記得,它就會一直存在。”林小廚看著館裏來來往往的人,有人在廚具前駐足沉思,有人在品嚐美食時露出微笑,心裏滿是感慨——原來清潔與美食之外,還有這樣一種溫暖的方式,能連接起宇宙間的人和事,讓散落的記憶重新團聚。
喜歡仙廚係統:我靠做飯卷成宗門頂流請大家收藏:()仙廚係統:我靠做飯卷成宗門頂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