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靈樞穀啟玄脈事,雲疏驚鴻現鋒芒
字數:2345 加入書籤
靈樞穀的霧總帶著三分淡金,不是日光所染,是穀中千年靈脈蒸騰的靈光,纏在崖邊的“懸脈藤”上,將藤葉映得半透,風一吹,藤葉簌簌響,落下來的不是枯葉,是細碎的金粉,沾在衣上,便有淡淡的靈息繞著袖口轉。
穀深處的“玄脈殿”前,一道身影正立在懸脈藤下。她叫雲疏驚鴻,是隱世組織“玄脈守闕”的現任“靈樞使”,也是穀中近百年最年輕的脈術傳人。
她的裝扮帶著三分古雅七分淩厲:上身是黛青色鮫綃短襦,領口和袖口繡著銀白“玄脈紋”,紋路順著肩線蜿蜒至腰側,走動時便如靈脈在衣上流轉;下身是銀白雲紋錦褲,褲腳束在墨色皮靴裏,靴筒側麵綴著三枚小小的“靈樞扣”,扣上嵌著淡金的脈晶,踏在地麵時,會隨腳步亮起細碎的光;外披一件半透的月白紗袍,袍角繡著疏影梅枝,梅枝末梢綴著極小的珍珠,風一吹,珍珠相撞,發出“泠泠”聲,竟與靈脈的震顫頻率相合。
她的發式也別致:長發半束,用一枚墨玉“脈輪簪”固定,簪頭是鏤空的玄脈圖案,垂下三縷銀鏈,鏈尾各掛一顆米粒大的脈晶,低頭時,銀鏈便隨著動作輕晃,映得側臉的輪廓更顯清絕;未束的長發及腰,發梢染著極淡的金,是常年修習脈術被靈脈靈光浸染的痕跡。
她手中握著一把“疏影劍”,劍鞘是深褐色的古木,上麵刻著密密麻麻的細小紅紋,是“玄脈守闕”特有的“脈記”,記錄著曆代靈脈異動的軌跡;劍柄纏著銀線,末端墜著一枚圓形的“靈樞佩”,佩上刻著“守脈護世”四字,是組織的宗旨。她站在那裏時,劍斜倚在身側,肩線繃得極直,卻不顯僵硬,反倒像一株臨風的疏梅,既有風骨,又含柔情。
“靈樞使。”身後傳來腳步聲,是組織的“脈語者”墨硯書客。他穿著一身玄色長衫,袖口繡著淡金的書卷紋,腰間係著一方墨色錦帶,帶上掛著一枚玉製的“脈硯”,硯台側麵刻著“觀脈知微”四字。他手中捧著一卷泛黃的“玄脈錄”,書頁間夾著幾片幹枯的懸脈藤葉,眼神溫和,卻帶著洞察世事的銳利。
雲疏驚鴻轉過身,疏影劍的劍鞘輕觸地麵,發出“篤”的一聲輕響:“墨硯先生,西脈的異動可有新訊?”她的聲音清冽如泉,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沉穩,尾音微微上揚,又添了幾分靈動。
墨硯書客翻開玄脈錄,指尖點在書頁上的一處紅紋:“西脈‘裂穀淵’的脈震頻率又增了三成,錄中記載,此處百年前曾是‘濁靈餘脈’的封印地,如今脈紋異動的軌跡,與當年濁靈破封時的痕跡極為相似。”他抬頭看向雲疏驚鴻,眼神凝重,“掌脈使讓我來問,靈樞使是否願親往探查——畢竟,隻有你能以‘脈語’溝通古脈,辨明異動根源。”
雲疏驚鴻抬手撫上靈樞佩,佩上的“守脈護世”四字在指尖下微微發燙:“玄脈守闕的職責,便是護天下靈脈周全,西脈異動關乎四方安危,我自然要去。”她轉身看向玄脈殿的方向,殿頂的“玄脈鍾”正懸在霧中,鍾身刻著的古脈紋泛著淡金光,“隻是,裂穀淵地勢凶險,且可能藏有濁靈餘孽,我需帶兩名‘脈衛’同行,再備上‘鎮脈符’與‘清靈露’。”
墨硯書客點頭,將玄脈錄遞過去:“掌脈使已備好所需之物,脈衛‘赤鱗’與‘青蕪’已在穀口等候。”他頓了頓,又補充道,“另外,玄脈錄中還夾著一張‘異脈圖’,是裂穀淵附近的脈路分布,你且收好——此去務必小心,裂穀淵的古脈中,或許還藏著百年前未被發現的秘辛。”
雲疏驚鴻接過玄脈錄,指尖劃過書頁上的紅紋,眼神銳利起來:“我會的。若真有濁靈餘孽複蘇,我定用疏影劍斬之,以護西脈安寧。”她將玄脈錄收入腰間的墨色錦囊,握住疏影劍的劍柄,轉身朝著穀口走去。
月白紗袍在霧中飄動,疏影梅枝的繡紋與懸脈藤的金粉相映,銀鏈上的脈晶隨腳步輕晃,發出泠泠聲。走到穀口時,兩名脈衛已等候在那裏:赤鱗穿著赤紅色皮甲,手中握著“赤脈刀”,麵容剛毅;青蕪穿著青綠色布衫,背著“青藤弓”,眼神靈動。見雲疏驚鴻走來,兩人同時單膝跪地:“見過靈樞使!”
雲疏驚鴻抬手,聲音平穩:“起身吧。裂穀淵路途遙遠,我們即刻出發——此去探查,需辨明脈異動根源,若遇凶險,以護脈為先,不可貿然行事。”
“是!”兩人應聲起身,跟在雲疏驚鴻身後,朝著穀外的方向走去。
靈樞穀的霧在他們身後慢慢合攏,懸脈藤的金粉落在地麵,留下一串淡淡的光痕。沒有人知道,這次西脈探查,不僅會揭開百年前濁靈封印的秘辛,還會讓“玄脈守闕”這個隱世組織,正式卷入一場關乎天下靈脈的浩劫——而雲疏驚鴻手中的疏影劍,也將在不久的將來,與其他守護者的武器一道,共同抵禦即將到來的黑暗。
此刻的她,隻握著劍,望著前方的路,黛青色的短襦在風中微微飄動,眼神堅定如玄脈殿頂的古鍾,隻待一聲響,便要震徹四方。
喜歡道骨仙鋒謫世錄請大家收藏:()道骨仙鋒謫世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