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希望種子

字數:2651   加入書籤

A+A-


    經過一個漫長的嚴冬,布穀鳥歡快的啼鳴聲,傳來春天的氣息,整個洮羌大地像突然被施了魔法一般,漸漸變得生動起來。
    農人們蟄伏了一個冬天,早已按捺不住,紛紛走出家門,開始充滿希望的勞作。
    俗話說“清明前後,種瓜點豆”,清明一過,陽光更加明豔,更加溫暖,空氣裏都彌漫著一種青草和花粉的氣味。
    子荔喊上小小、丹、雨、霧、奎以及炫邁、葉辰、駒一眾人等走向田野。
    姬瑩雪也想親眼目睹播種的全過程,她不顧日漸沉重的身子,執意前往,子荔無奈隻好將她抱上馬背。
    丹扛著鐵犁,犁頭在陽光下閃閃發光,雨和霧肩扛糧食種子走在前麵。
    不多時他們來到去年秋天犁好的一塊田邊,子荔將姬瑩雪抱下馬背,一同感受著泥土的醇香。
    子荔彎下腰來,隨手抓起一把黑黝黝的泥土,手指慢慢裂開一條縫,讓細膩的泥土緩緩從指縫中滑落。
    子荔仔細看著淌成細線的泥土,又抬頭看了一下天空,測試了一下風向,是東南風,沒錯,正是適合播種的季節。
    姬瑩雪注意著子荔的一舉一動,在她眼裏,子荔的身形是那麽健美,每一個動作那麽協調,她不禁產生一種崇拜感。
    雨將皮口袋放到地上,子荔走過來,抓起一把種子察看,這是一種粟米,渾圓的種子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仿佛是一顆顆璀璨的珍珠。
    子荔心中不由有些激動起來,為了這些種子,他們可沒少遭罪,在躲避秦兵追捕的日日夜夜裏,他們四處奔波,居無定所。
    現在剩下的這些糧食種子,加上洞族的賀禮五十斤糧食,總共才有七八十斤左右。
    這些種子能不能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不僅要看氣候、土壤和雨水的多少,還要看他們的運氣了。
    子荔手持耒耜,在去年秋天翻過的泥土裏,在土中劃出約三四指深的淺溝,他抓起一把種子,小心翼翼均勻的撒在溝底。隨後小小雙腳交替移動,將土填平。
    這時小小突然問道:“大首領,這耒耜是誰發明的,挺好用的。”
    子荔一麵播種一麵回答:“聽我阿婆說,耒耜是炎帝發明的。傳說炎帝和大家一起圍獵野彘時,當他來到一片林地上,看到有一頭凶猛的野彘正在拱土,那野彘長長的嘴巴伸進泥土,一撅一撅地把土拱起。
    “野彘拱土給炎帝留下很深的印象,他經過反複琢磨,在尖木棒下部橫著綁上一段短木,先將尖木棒插在地上,再用腳踩在橫木上加力,讓木尖插入泥土。
    “然後他將木柄往身邊扳動,尖木隨之將土塊撬起,這樣連續操作,不一會便翻出一片鬆土。
    “這一改進,不僅深翻了土地,改善了地力,而且將種植由穴播變為條播,使穀物產量大大增加,這種加上橫木的工具,稱之為‘耒’。
    “在翻土過程中,炎帝發現彎曲的耒柄比直的耒柄用起來更省力,於是他將‘耒’的木柄用火烤成省力的彎度,成為曲柄,使勞動強度大大減輕。為了多翻土地,後來又將木‘耒’的一個尖頭改為兩個,成為‘雙齒耒’。
    “經過不斷改進,在鬆軟土地上翻地的木耒,尖頭又被做成扁形,成為板狀刃,叫‘木耜’。
    “木耜的刃口在前,破土的阻力大為減小,還可以連續推進。木製板刃不耐磨,容易損壞。
    “人們又逐步將它改成石質、骨質或陶質,有的製成耐磨的板刃外殼,損壞後,可以更換。
    “為了適應不同的耕播農活,先民們又將耒耜的主要組成部分製成可以拆裝的部件,根據需要進行組合,使用起來非常方便。”
    “炎帝不愧為一個偉大的發明家,但在我看來,還是有些美中不足。”小小說道。
    “哦,說來看看。”
    “以前是石器時代,隨著銅鐵的發現,人類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比如以前的弓箭都是木質箭頭或石質箭頭,隨著鐵器的大量使用,刀槍劍戟斧鉞鉤叉,哪一個不是用金銀銅鐵製作的?
    “小小今後想找到一座大大的鐵礦,煉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鐵,然後鍛造出成千上萬的鐵器,有農具,有武器,有戰車,有盔甲。”
    小小眼神中充滿了憧憬和期待,仿佛看到那鐵水奔流、鐵器閃耀的繁榮景象,他接著說,“如果再將木製的耒耜替換成鐵質的,不但更鋒利,而且經久耐用,勞動強度也能大大降低,豈不美哉?”
    “小小有思路,有想法,好,過一段時間我就帶著你們踏遍洮羌,去尋找精鐵礦,如果真能找到鐵礦,那麽煉鐵的事情,打造農具和武器的任務就交給你們了,希望你們能早日鍛造出合格的產品。”
    “太好了,保證完成任務。”小小歡快的回答。
    喜歡羌海情緣請大家收藏:()羌海情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