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龍潭山的寂靜與南下的行囊
字數:1880 加入書籤
在吉林市的最後一天,楚凡感到內心需要一次沉澱,為這段北國江城的旅程,也為即將到來的全新階段做一個梳理。他沒有再去尋找新的景點,而是選擇了城東的 龍潭山公園 。
與北山公園的香火繚繞、遊人如織不同,龍潭山更為幽靜古樸。這裏是古代高句麗山城的遺址,山勢不高,但林木蒼鬱,積雪覆蓋著石徑和殘存的城牆。他沿著寂靜的山路緩緩上行,腳下是積雪被踩實後發出的“嘎吱”聲,耳邊隻有風吹過鬆林的濤聲和偶爾幾聲鳥鳴。
他找到了那棵著名的 “龍鳳寺”前的古樹 ,枝幹虯龍,在白雪的映襯下更顯蒼勁。他也看到了那口被稱為 “龍潭” 的深井,據傳鎖著一條引發水患的惡龍。此刻,井口被冰雪半封,幽深難測,帶著神秘的曆史傳說。
站在龍潭山的製高點,俯瞰被鬆花江環抱的吉林市城區,視野開闊,心境也隨之豁然。霧凇的夢幻、北山的鍾聲、機器局的鐵鏽、隕石的浩瀚、煎粉的煙火……這幾日所有的印象,在此刻仿佛都沉澱下來,融入了這片古老山巒的寂靜之中。
龍潭山,像一位沉默的智者,用它千年的積澱,包容並升華了這座城市所有的故事。
他找了一塊被陽光照到的山石坐下,打開行囊,再次清點。那塊象征起點的火山石已留在了雞西,但伊春的年輪木片、大慶的石油樣本、厚厚的筆記本,以及一路的風霜與思考,都沉沉地裝在裏麵。從極北的漠河到如今的吉林市,他走過了東北大地最為核心和多樣的區域。
他意識到,他的徒步,不僅僅是在空間上移動,更像是一場在時間維度上的回溯與思考——從現代的都市,到轉型的工礦,到開拓的農場,再到古老的林地與聖山。他觸摸到了這片黑土地的昨天、今天,也隱約感受到了它明天的脈搏。
下山時,他在山門口的小攤買了一個用鬆木雕刻的、造型簡樸的 鬆塔掛飾 。這算是他從吉林市帶走的,一個屬於森林與山巒的小小信物。
傍晚,他背起明顯沉重了許多的行囊,走向吉林站。他的下一站,將是吉林省的省會,也是他此趟東北三省徒步之旅的終點—— 長春。
在月台上,他回望暮色中的江城。鬆花江依舊在靜靜地流淌,龍潭山在城市的背景裏勾勒出沉靜的輪廓。
他翻開筆記本,在吉林市篇章的最後一頁,他隻畫下了一座安靜的山巒,和一條蜿蜒的大江。
他寫道:
“龍潭山的寂靜,是吉林市贈予我的最後禮物。
它讓我將霧凇的幻美、古刹的清音、工業的遺痕、宇宙的遐思,統統收納於心,沉澱為一份從容前行的力量。
至此,北國江城的形象已完整——它靈秀而不失厚重,滄桑而依舊從容。
鬆塔掛飾放入行囊,帶著山林的氣息。我的東北之旅,仿佛完成了一次循環,從自然的極致漠河)出發,曆經人文的萬千景象,最終又回歸於自然的沉靜龍潭山)。
再見,吉林市。感謝你的沉澱與啟迪。
列車即將啟動,終點站長春的‘汽車城’交響曲,已在遠方隱約可聞。一段偉大旅程的終章,即將奏響。”
合上筆記本,楚凡踏上了開往長春的列車。車輪滾動,吉林市在暮色與江霧中漸行漸遠。他的內心充滿了完成一個階段的圓滿感,以及對最終目的地的平靜期待。東北三省的漫長徒步,即將在長春這座“汽車城”畫上最終的句點。
喜歡徒步記錄者請大家收藏:()徒步記錄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