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玉皇山俯瞰與南下的葡萄藤
字數:1663 加入書籤
在通化的最後一天,楚凡選擇再次擁抱這座山城的自然稟賦。他登上了市內的 玉皇山公園。山路被積雪覆蓋,行走起來需要格外小心,但空氣清冷得醉人,帶著鬆樹和雪的味道。
登上山頂的閣樓或開闊處,整個通化市區的景象在眼前鋪展開來。渾江如一條玉帶,在覆蓋著白雪的山穀間蜿蜒穿行,城市建築依山傍水,層層疊疊。遠處,是連綿起伏的長白山脈,在冬日的晴空下,山脊的線條清晰而柔和。這番 山水城相依 的壯麗景色,與遼源的山丘俯瞰、四平的平原景象都截然不同,充滿了 靈動與秀美。
他站在那裏,任由山風吹拂。腦海中,高句麗山城的古老石頭、楊靖宇將軍堅毅的麵容、葡萄酒的醇厚香氣、早市上鮮活的山貨、以及山葡萄汁的凜冽酸甜……所有的印象,仿佛都在這俯瞰的視角下, 沉澱、融合,化作了對這片土地深沉的愛與敬意。
他從口袋裏拿出那塊在遼源東遼河畔撿拾的 灰色鵝卵石 ,在手中摩挲著。這塊來自煤礦城市的堅硬石頭,此刻在通化的靈山秀水之間,似乎也少了幾分沉重,多了一絲被山水浸潤的溫潤。
他做了一個決定。他沒有帶走通化的任何實體物件——無論是石頭、木片,還是葡萄酒。他覺得,通化饋贈給他的,是一種 精神上的洗禮與味覺上的銘記。那山風的清冽、葡萄酒的餘香、山葡萄汁的酸甜,以及曆史的回響,都已深深印入他的感官和記憶。
下山後,他在一家小店喝了最後一碗用 林蛙油 雪蛤)製作的甜羹,那滑潤香甜的滋味,為他的通化味覺記憶畫上了一個溫柔而滋補的句點。
下午,他背起行囊,走向通化站。行囊裏,那塊遼源的鵝卵石與烏蘭浩特的石頭、伊春的木片相依相伴。
在月台上,他回望這座被群山環抱的城市。夕陽給山巔和城市建築鑲上了一道金邊,渾江的冰麵反射著溫暖的光澤。
他翻開筆記本,在通化篇章的最後一頁,他畫下了一幅山水城的俯瞰圖,並在旁邊畫了一串簡約的葡萄。
他寫道:
“通化,我的告別在玉皇山的俯瞰中完成。
你的山水,撫平了曆史的傷痕,也釀就了生活的甘醇。
我未帶走一石一木,卻帶走了你山風的清澈、葡萄酒的芬芳、以及曆史與生活在此地達成的和諧共鳴。
你讓我看到,一座城市可以如此詩意地棲居於山水之間,可以在承載厚重記憶的同時,依然保有甜美與靈動的內核。
再見,北國山城通化。願你的群山常青,江水長流,美酒永醇。
列車即將啟動,載我繼續向南。丹東的鴨綠江與國門,正等待著我的抵達。”
合上筆記本,楚凡踏上了南下的列車。車輪滾動,通化的山巒在暮色中緩緩後退。他的遼寧之旅,因為通化這一站,而增添了一份山水靈秀與曆史甘醇。前方,邊境城市丹東,將為他展現遼寧乃至中國的另一麵——麵向海洋與世界的門戶。
喜歡徒步記錄者請大家收藏:()徒步記錄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