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盤錦初識 · 紅海灘的壯麗與稻蟹的豐腴

字數:1876   加入書籤

A+A-


    列車離開大連的浪漫海風,向北行駛在遼河平原上。窗外的景色從丘陵海岸變為一望無際的平坦沃野,河流水網開始變得密集。當“盤錦”的站名映入眼簾時,一種與大連截然不同的、 濕潤、肥沃而又帶著生態奇觀氣息 的感覺撲麵而來。
    盤錦,這座位於遼河三角洲中心地帶的城市,被譽為“濕地之都”、“魚米之鄉”,以一種 開闊、寧靜而富饒 的姿態迎接著楚凡。
    楚凡在市區安頓下來後,便迫不及待地前往此行的核心目的地—— 紅海灘國家風景廊道。盡管已是冬季,無法見到秋季那鋪天蓋地、如火如荼的堿蓬草紅色海洋,但冬日的紅海灘,別有一番蒼茫壯闊的韻味。
    廣袤的灘塗被冰層和積雪覆蓋,一望無際,與灰藍色的天空在遠處相接。那些曾經豔紅的堿蓬草,此刻隻剩下深褐色或暗紅色的殘稈,在冰雪中頑強地挺立,勾勒出大地原始的肌理。巨大的風車在遠處緩緩轉動,成群的野生鳥類如丹頂鶴、黑嘴鷗等,部分在此越冬或途經)在濕地中起落、覓食,為這片寂靜的冰雪世界增添了無限生機。
    行走在廊道的木棧道上,寒風凜冽,但楚凡的心卻被這 原始、野性而又充滿生命力的自然奇觀 深深震撼。這與森林的幽深、草原的遼闊、大海的澎湃都不同,這是一種 基於濕地生態的、沉靜而磅薄的美。
    第二天,楚凡的探索轉向了盤錦另一張著名的名片—— 河蟹 與 稻田 的共生係統。他去了 大窪區 或 盤山縣 的田間。冬季的稻田早已收割,留下整齊的稻茬和覆蓋的積雪。但在田邊的介紹牌和當地人的講述中,他了解了“盤錦河蟹”與“盤錦大米”的奇妙關聯。
    “稻蟹共生”這種生態農業模式,讓他看到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智慧。河蟹為稻田除蟲、鬆土,其排泄物又能肥田,生產出的稻米和河蟹都是品質上乘的佳品。他在一家農家樂,品嚐了著名的 稻田蟹 ,雖然並非最肥美的秋季,但那鮮美的滋味依然令人難忘。配上油光閃亮、清香可口的 盤錦大米飯,簡直是味覺的極致享受。這 “魚米之鄉”的豐腴,是盤錦這片濕地最慷慨的饋贈。
    傍晚,他漫步在盤錦的街頭,城市規模不大,節奏舒緩。他看到許多與濕地保護、生態農業相關的宣傳,感受到這座城市對自身獨特生態資源的珍視與可持續發展的追求。
    回到住處,他翻開新的筆記本關內之旅的第二本),畫下了冬日紅海灘的蒼茫景象,畫下了稻田與蟹池的共生圖景,畫下了那隻膏肥黃滿的河蟹。
    他寫道:
    “盤錦,我的關內新章,你以紅海灘的壯麗與稻蟹的豐腴,為我展現了遼河三角洲濕地的神奇與富饒。
    冬日的紅灘,雖無烈焰般的紅色,卻以冰雪的素淨與生命的堅韌,詮釋了另一種動人心魄的美麗。
    一隻稻田蟹,一碗盤錦米,是生態智慧結出的碩果,是這片土地對辛勤耕耘者最溫暖的回報。
    你的氣息,是濕地的清新,是稻花的餘香,是河蟹的鮮甜,更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芬芳。
    盤錦,你這座濕地之都,為我開啟了認知中國生態農業與濕地保護的重要一課。明天,我將更深入地探尋你的過往與今朝。”
    合上筆記本,窗外盤錦的夜晚寧靜而祥和。楚凡知道,這座生態之城的故事才剛剛開始向他講述。他的行囊裏,關於東北黑土地的沉重記憶尚未遠去,而關內這片溫潤濕地的清新氣息已然湧入。
    喜歡徒步記錄者請大家收藏:()徒步記錄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