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孟泰紀念館的沉思與南下的鋼渣

字數:1805   加入書籤

A+A-


    在鞍山的最後一天,楚凡選擇再次回到這座城市工業精神的源頭。他去了 孟泰紀念館。這裏紀念的是鞍鋼著名的老英雄孟泰,他愛廠如家、勤儉節約、在廢墟上撿回無數零件建設高爐的事跡,是“鞍鋼精神”最生動的體現。
    館內陳列著孟泰使用過的簡單工具、樸素的衣物,以及大量反映他事跡的圖片。看著這位老工人憨厚而堅定的麵容,楚凡仿佛觸摸到了那個年代最質樸、也最強大的精神力量——一種將個人命運與國家建設緊密相連的、近乎本能的奉獻與擔當。這與他在大慶感受到的“鐵人精神”一脈相承,都是共和國工業化道路上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
    站在孟泰的塑像前,他感到手中的行囊似乎又沉重了幾分。那裏麵裝著伊春森林的年輪已留在盤錦)、遼源煤城的鵝卵石已留在盤錦)、以及一路走來的見聞與思考。如今,在這座鋼都,他需要為自己的旅程,留下一個與工業相關的、具有象征意義的印記。
    他沒有去撿拾一塊鋼鐵,那太不現實。離開孟泰紀念館,他在鞍鋼廠區外圍,一片允許靠近的、堆積著廢棄耐火材料或 煉鋼廢渣 的地方,停下了腳步。那些冷卻後的鋼渣,呈現出深灰色、多孔、粗糙而堅硬的形態,仿佛凝固的、曾經沸騰的火焰。
    他小心翼翼地撿起了一小塊 拳頭大小的鋼渣。它很重,表麵布滿了氣孔和熔融的痕跡,摸起來異常粗糙,甚至有些紮手。這塊不起眼的廢料,在楚凡眼中,卻蘊含著鞍山的靈魂——它是烈火與力量的餘燼,是工業進程的副產品,也是無數像孟泰一樣的工人們汗水與青春的凝結物。
    他將這塊沉重的鋼渣,用舊報紙包好,鄭重地放入了行囊。它取代了留在盤錦濕地的那兩件信物,成為了他行囊中新的、來自遼寧工業腹地的重量。
    中午,他吃了最後一頓 牛莊餡餅,味道依舊實在而滿足。
    下午,他背起明顯又沉了幾分的行囊,走向鞍山站。行囊裏,那塊鋼渣與其他物品碰撞,發出沉悶的聲響。
    在月台上,他回望這座鋼鐵巨城。高爐與煙囪構成的天際線,在冬日的陽光下顯得既雄偉又滄桑。千山的輪廓在遠處若隱若現。
    他翻開筆記本,在鞍山篇章的最後一頁,他畫下了一小塊鋼渣的素描,旁邊是孟泰簡樸的頭像。
    他寫道:
    “鞍山,我的告別在孟泰紀念館的沉思中完成,以一塊沉重的鋼渣為記。
    孟泰的精神,是這座鋼都最純淨的初心;我手中的鋼渣,是這初心曆經烈火錘煉後,冰冷而真實的結晶。
    我帶走了這份工業的‘骨骼’,讓它與我行囊中的森林記憶、草原風霜、濕地饋贈相互對話。
    你教會我,工業的力量不僅塑造國家,也鍛造精神;而這份力量,既有創造輝煌的熾熱,也有沉澱下來的、需要承載的重量。
    再見,鋼都鞍山。願你的爐火永遠熾熱,願你的精神代代相傳,願你的天空在工業的呼吸下愈發湛藍。
    汽笛聲響,列車南下。遼陽的白塔與東京陵的舊事,已在下一站等候。”
    合上筆記本,楚凡踏上了南下的列車。車輪滾動,鞍山的工業巨影在身後逐漸縮小。他的遼寧之旅,因為鞍山這一站,而浸染了最濃重的工業油彩與最深沉的精神分量。前方,古城遼陽,將為他展現遼寧另一段悠久的曆史篇章。
    喜歡徒步記錄者請大家收藏:()徒步記錄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