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大淩河畔的沉思與南行的“龍骨”
字數:1968 加入書籤
在朝陽的最後一天,楚凡再次來到了這座古城的母親河—— 大淩河 畔。冬季的河麵部分冰封,部分裸露著淺灘和灰藍色的水流,兩岸是枯黃的葦叢和覆蓋著薄雪的丘陵。河水在此地拐了一個彎,靜靜地流向遠方。
他選擇了一處可以望見對岸山巒與城市輪廓的河岸坐下。行囊放在身邊,裏麵裝著那塊來自阜新的 瑪瑙原石,以及一路積累的厚重記憶。他需要在這片承載了億萬年生命故事與五千年文明曙光的土地上,進行最後一次沉澱。
晨光中,他的思緒飄飛。從第一隻鳥嚐試飛向天空的瞬間,到第一朵花綻放的嬌嫩;從紅山先民雕刻玉器、祭祀天地的虔誠,到北塔曆經五朝風雨的堅韌;再到如今街頭巷尾彌漫的烤鵝香氣與麵條的熱氣…… 時間的河流,在此地呈現出如此清晰而壯闊的層次。 個人的悲歡,城市的興衰,在生命演化與文明長河的尺度下,都顯得如此微小,卻又如此真實地構成了這宏大敘事的一部分。
他從行囊中,拿出了那塊在阜新海州礦邊購買的 紅色紋路瑪瑙原石。這塊石頭,象征著從工業沉重中發掘出的美與希望。他握在手中,感受著它粗糙而溫潤的質地。
然後,他做出了一個決定。他沒有將這塊瑪瑙帶走,而是俯下身,用盡全力,將這塊石頭 遠遠地拋向了大淩河冰封與流水交界的河心。
“噗通”一聲悶響,石頭消失在冰麵之下。
這個舉動,像一個無聲的儀式。他將那份來自工業轉型陣痛中的 希望與色彩,還給了這片更為古老、孕育了最初生命與文明的土地。讓瑪瑙的微光,沉入曆史的河床,與鳥化石、與紅山玉、與古佛塔的倒影,一同沉睡。
他覺得,這是對朝陽,也是對一路走來的所有土地,最恰當的告別。
他空出的行囊位置,沒有填入新的實體信物。但他帶走了一樣更珍貴的東西——在朝陽化石公園購買的一小片、封裝在透明塑料盒中的 狼鰭魚化石碎片。這片小小的、有著清晰魚骨印痕的石頭,被稱為“龍骨”的一種。它輕巧,卻承載著億萬年時光的重量。
中午,他喝了最後一碗 羊湯,吃了 柏木子燒餅,將朝陽的滋味牢牢記住。
下午,他背起行囊,走向朝陽站。行囊裏,少了阜新的瑪瑙,多了一片朝陽的“龍骨”。
在月台上,他回望這座被群山與大淩河環抱的古都。北塔的剪影在陽光下清晰可見。
他翻開筆記本,在朝陽篇章的最後一頁,他畫下了一條奔流的河,和一條遊動在岩層中的魚的剪影。
他寫道:
“朝陽,我的告別在大淩河畔完成。
我將阜新的希望沉入你的河床,願古老與現代在此地達成最深層的和解。
我帶走了億萬年時光的一枚鱗片——一片‘龍骨’,讓它提醒我生命的渺小與偉大,時間的短暫與永恒。
你讓我站在了生命與文明的最初源頭回望,此行一路的風景與感悟,仿佛都有了堅實的根基。
再見,神韻朝陽。願你的化石永續訴說,願你的文明之光永不熄滅。
汽笛聲響,列車東行。最終章沈陽,已近在咫尺。”
合上筆記本,楚凡踏上了開往沈陽的列車。車輪滾動,朝陽的古老山巒在窗外緩緩後退。他的東北徒步之旅,因為朝陽這一站,而被賦予了地質與文明史的宏大背景,所有的行走仿佛都匯入了一條更為悠長的時間之河。前方,終點站沈陽,正以它集大成的姿態,等待著他的最終抵達。
喜歡徒步記錄者請大家收藏:()徒步記錄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