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葫蘆島小記 · 興城古韻與碣石滄波

字數:1840   加入書籤

A+A-


    列車離開錦州,繼續向東,幾乎是在沿著渤海灣的海岸線行駛。車窗的右側,那抹無垠的藍色變得越來越清晰,海風的氣息也愈發濃鬱。當“葫蘆島”的站名出現時,一種 開闊、明朗而又帶著曆史餘韻 的濱海城市氣息撲麵而來。
    葫蘆島,這座被稱為“關外第一市”、“北京後花園”的城市,以其 悠久的曆史古城、優質的海濱浴場和重要的工業港口,展現出一種多元而休閑的氣質。
    楚凡在市區安頓下來後,沒有停留,直接乘車前往隸屬於葫蘆島的 興城市。他的首要目標是那座聞名遐邇的 興城古城。這是中國保存最完整的四座明代古城之一。
    當他踏上古城內十字相交的青石街道,手指觸摸到那高大、厚重的城牆磚石時,時光仿佛瞬間倒流。古城內,鼓樓、牌坊、文廟、將軍府等古建築保存完好,雖然商業開發不可避免,但整體的曆史格局和氛圍依然濃厚。登上城牆,俯瞰城內青磚灰瓦的民居和遠處蔚藍的渤海,一種 “山海古城” 的獨特意境油然而生。這與錦州的軍事要塞感不同,興城古城更多了一份 明清北方海濱城鎮的規整與煙火氣。
    第二天,楚凡去了 龍灣海濱。冬季的海濱,沒有了夏日的喧囂,顯得格外寧靜而壯闊。海風很大,卷起層層白浪,不斷拍打著沙灘和防波堤。他沿著海濱棧道行走,看著一望無際的渤海,海天一色,令人心曠神怡。遠處, 菊花女 雕塑靜靜矗立,成為這片海疆的標誌。
    他的目光投向大海深處,試圖尋找那傳說中的 碣石。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的千古名句,使得此地的海景平添了無數曆史的想象與文學的豪情。雖然碣石具體位置尚有爭議,但站在這片曾被千古帝王將相吟詠的海岸線上,楚凡依然能感受到那種 麵對浩瀚自然的敬畏與曆史的蒼茫感。
    當然,到了濱海城市,海鮮必不可少。他在興城或葫蘆島市區,找了一家海鮮餐館,品嚐了當地出產的 對蝦、海蟹、皮皮蝦 等。那來自大海最原始的鮮甜滋味,與內陸的黑土地風味形成了極致的對比。
    傍晚,他漫步在葫蘆島的新城區,感受著這座年輕地級市的現代活力。它與興城古城的曆史感形成了有趣的時空對話。
    回到住處,楚凡的腦海中交織著古城的磚瓦、渤海的波濤、曹操的詩句與海鮮的鮮美。
    他翻開筆記本,畫下了興城古城牆的雉堞,畫下了海浪拍岸的線條,畫下了一隻蒸熟後通紅的海蟹。
    他寫道:
    “葫蘆島,你這‘關外第一市’,以興城的古韻與碣石的滄波,為我展現了遼寧濱海線的西端風情。
    興城古城的一磚一瓦,凝固了明清的邊防與市井;龍灣海濱的浪花,吟唱著曹操的壯誌與大海的永恒。
    一口生猛的海鮮,是海洋對這片土地最慷慨的饋贈。
    你讓我看到,遼寧不僅是黑土地的重工業基地,也擁有著如此悠久的曆史古城和壯麗的海岸風光。
    葫蘆島,你這座山海相連的城市,為我的遼寧沿海之行,畫上了一個充滿古意與海風的逗號。明日,我將奔赴此行的終點——沈陽。”
    合上筆記本,窗外葫蘆島的夜晚,或許能聽到隱約的海濤聲。楚凡知道,他的漫長徒步之旅,真的即將抵達終點。下一站,沈陽,所有的故事、所有的感悟,都將在那裏匯聚、升華,並最終落幕。
    喜歡徒步記錄者請大家收藏:()徒步記錄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