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望海寺的鍾聲與東行的船笛
字數:1803 加入書籤
在葫蘆島的最後一天,楚凡再次來到了海邊,但不是遊客聚集的龍灣海濱,而是一處更為僻靜的地方,靠近 望海寺 一帶。這裏礁石嶙峋,海風更為野性,海浪拍打在礁石上,碎成萬千雪白的泡沫。
他找了一塊平坦的礁石坐下,麵向浩瀚的渤海。行囊放在身邊,裏麵裝著那片來自朝陽的“龍骨”化石,以及一路積累的、越來越厚重的記憶。他需要在這片見證了古城興衰、戰役血火與現代港口繁忙的海岸線上,進行最後一次獨處與沉澱。
晨光中,海鷗在頭頂盤旋鳴叫。他的思緒隨著海浪聲起伏。興城古城的市井仿佛在眼前重現,塔山阻擊戰的槍聲依稀在耳畔回響,葫蘆島港的貨輪汽笛聲隱約傳來。曆史的層理,在此地是如此清晰地疊加在一起——明清的邊防、解放戰爭的決勝場、改革開放的沿海窗口。
他從行囊中,拿出了那片封裝著 狼鰭魚化石 的“龍骨”。這枚來自億萬年前的生命的微小印記,此刻麵對無垠的大海,更顯其渺小與永恒。他凝視著那片清晰的魚骨紋路,仿佛能感受到時間長河的浩瀚與個體生命的短暫。
他沒有將“龍骨”拋入大海,也沒有留下。他做出了另一個決定。他站起身,麵向大海,將那片化石高高舉起,讓初升的陽光透過塑料盒,照亮那古老的紋路。
這是一個無聲的儀式。他將這億萬年生命的見證,呈獻給這永恒的大海,呈獻給這片承載了無數曆史悲歡的土地。 讓這最古老的生命印記,與最廣闊的自然力量,在此地完成一次跨越時空的對話。
隨後,他鄭重地將“龍骨”收回行囊。他需要帶著這份對時間與生命的敬畏,走向終點。
中午,他喝了最後一碗 海鮮疙瘩湯,那鮮美的滋味,成為了他對葫蘆島,也是對整個遼寧沿海風味的最終記憶。
下午,他背起行囊,走向葫蘆島站。行囊裏,那片“龍骨”似乎承載了更多的含義。
在月台上,他回望這座山海之間的城市。古城牆的輪廓隱藏在遠方,港口的吊機在陽光下閃爍,渤海的風吹拂著他的麵龐。
他翻開筆記本,在葫蘆島篇章的最後一頁,他畫下了一片海浪拍打的礁石,和一隻在浪潮上空飛翔的海鷗。
他寫道:
“葫蘆島,我的告別在望海寺的礁石上完成。
我讓億萬年‘龍骨’的目光,再次審視你的古城、你的戰場、你的海港。
你的海風,吹散了曆史的硝煙,也送來了遠航的汽笛。你的土地,承載了太多的犧牲,也孕育著不息的希望。
我帶走了對時間與生命的更深敬畏,也帶走了對你——這‘關外第一市’複雜而深沉的記憶。
再見,山海葫蘆島。願你的古韻永存,願你的海波常清,願你的未來如你的海港般通達四方。
汽笛聲響,列車東行。終點沈陽,我來了。”
合上筆記本,楚凡踏上了開往沈陽的列車。車輪啟動,葫蘆島的海岸線、古城影、港口景在窗外緩緩後退,最終消失在地平線下。他的東北徒步之旅,因為葫蘆島這一站,而融入了渤海的風雲與曆史的縱深。前方,那座集合了所有故事線的終點站,正以它千年古都、工業重鎮與現代省會的磅礴氣勢,等待著他的最終抵達與圓滿告別。
喜歡徒步記錄者請大家收藏:()徒步記錄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