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景山之巔的回望與歸去的行囊
字數:2317 加入書籤
在北京的最後一天,也是他漫長徒步旅程的最後一天,楚凡再次登上了 景山 的 萬春亭。這一次,不是在黃昏,而是在一個清冷的、晨曦微露的清晨。
他麵向南方,肅然而立。腳下,是依然在沉睡中的 紫禁城,金色的琉璃瓦在熹微的晨光中泛著朦朧而莊嚴的光澤。那條壯麗的 中軸線 向南延伸,穿過天安門廣場,直指永定門;向北,越過鍾鼓樓,融入燕山山脈的懷抱。
他站在這裏,如同站在了時間和空間的十字路口。腦海中,自漠河起步以來,上萬公裏的路途、數百個日夜的風霜、無數的麵孔與故事,如同浩蕩的江河,奔湧匯聚於此:
· 漠河 的星空與他對自由的初識。
· 黑土地 上炊煙裏升騰的堅韌生命。
· 五大連池 熔岩蘊含的星球力量。
· 大慶 油田與 鞍山 鋼花中迸發的工業脊梁。
· 鶴崗 與 阜新 轉型中的陣痛與希望。
· 伊春 林海對生態的啟蒙。
· 延邊 與 通遼 多彩的民族風情。
· 四平 戰火與 錦州 塔山的英雄悲歌。
· 唐山 廢墟上重生的鳳凰。
· 承德 融合的智慧與 天津 樂觀的哏兒。
· 秦皇島 山海之間的雄關漫道。
· 直至眼前這 北京,匯聚了千年文明、國家意誌與市井煙華的恢弘殿堂。
他從背上,緩緩卸下了那個陪伴他走遍萬水千山的行囊。它陳舊、磨損,卻無比沉重。他打開它,裏麵沒有珍貴的財物,隻有那本寫滿了的、厚厚的筆記本,以及那片用舊報紙仔細包裹的、來自朝陽的 狼鰭魚化石——“龍骨”。
他解開報紙,將那枚承載了億萬年時光的印記托在掌心。晨光中,化石的紋路清晰可見。他低頭凝視,然後抬頭,目光再次掃過沉睡的紫禁城、蘇醒的城市、以及遠方隱約的長城輪廓。
他將這片“龍骨”,這生命演化的微縮史詩,這陪伴他一路的沉默旅伴,輕輕地、鄭重地放在了萬春亭的漢白玉欄杆之上,麵向著紫禁城,麵向著南方。
沒有儀式,沒有言語。這是一個無聲的致敬與歸還。他將這最古老的印記,留在了中華文明最厚重的坐標原點。讓生命的悠遠與文明的輝煌,在此地完成最終的對話與融合。
他的行囊空了,但他的心,卻被填充得無比飽滿、堅實而寧靜。
太陽終於躍出地平線,萬道金光瞬間灑滿紫禁城的金瓦,整座城市在晨曦中蘇醒,充滿了磅礴的生機。
楚凡背起空了的行囊,最後看了一眼這壯麗的景象,然後轉身,穩步下山。
他走向北京站,不是開始新的旅程,而是 踏上歸家的路。
在月台上,他回望這座偉大的城市。它的古老與現代,莊嚴與鮮活,都已深深烙印在他的靈魂裏。
他最後一次翻開那本承載了一切的筆記本,在屬於北京的最後一頁,在之前所有的畫作與文字之後,他用盡全身的力氣和全部的感悟,莊重地寫下:
“行走萬裏,終見華夏魂魄。
—— 楚凡 於北京 終筆”
合上筆記本,將其緊緊貼在心口片刻,然後放入行囊。
他踏上了歸家的列車。
車輪啟動,北京的城市景象開始流動、後退,逐漸加速,最終化為地平線上的一抹剪影。
喜歡徒步記錄者請大家收藏:()徒步記錄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