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弱村的防禦
字數:3014 加入書籤
晨光尚未撕開霧氣,石橋村的輪廓在灰白中浮現。艾琳一行十人踏過濕泥,腳步未停,直抵村口老槐樹下。她解下背上的粗麻布卷,在樹根處攤開,炭筆劃地成線,三道防線清晰勾出——坑、牆、屋,層層遞進。
“村口挖深坑,底插尖木樁;圍牆抹油防攀;屋頂堆火油罐。”她的聲音沒有起伏,像在陳述早已定下的事實,“現在就開始。”
村民從低矮屋舍中陸續走出,衣衫補丁疊補丁,目光落在這群外村來人身上,帶著遲疑。有人低聲說:“又是來說大話的。”也有人說:“他們自己都難保,還能護我們?”
艾琳沒回應。她脫下外衣,卷起袖口,跳進預定的坑位,雙手搬開一塊壓住土層的青石。泥土堅硬如鐵,指甲縫裏滲出血絲,她仍一寸寸刨開表層。
持魚叉青年緊隨其後躍入坑中,接過她手中的石塊,用力甩到坑外。其餘九人見狀,也紛紛動手。鐵鍬與石塊碰撞聲響起,節奏由亂漸齊。
一名老農拄著鋤頭站在坑邊,搖頭:“祖輩走這條路幾十年,從沒挖過坑。路神會怪罪的。”
艾琳停下動作,抬頭看他。“二十年前,灰鷹團燒了東塘村,四十個孩子被拖走時,路神在哪?”她抓起一根削好的硬木樁,塗上火油,狠狠插入坑底,“若真有神明,該護的是活人,不是路。”
她將最後一根木樁釘實,站起身拍去塵土。老農沉默片刻,轉身回屋,片刻後扛著一把舊鎬回來,一聲不吭跳進坑沿開始掘土。
坑體逐漸成型,兩丈寬,一人半深,底部密布三十根斜插的尖樁,樁頭泛著黑油光澤。艾琳命人取來火塘餘燼,堆在坑邊烘烤兩側土壁。熱氣蒸騰,凍土鬆動,挖掘速度加快。輪換的人次增多,男女皆上陣,連幾個少年也抱著柴刀劈削新木樁。
正午前,第一道陷阱完工。艾琳親自檢查每一根樁的穩固度,用腳踩壓邊緣土層確認無塌陷風險。她下令在坑上方虛鋪草席,再撒薄土掩跡,遠看與平地無異。
“他們會騎馬衝過來。”她說,“馬蹄一陷,人就摔。後麵的人來不及勒韁。”
接下來是圍牆。石橋村的圍欄年久失修,多處斷裂,木材幹裂易碎。艾琳讓人抬來豬油桶,又收集草灰與斷麻繩,親自在槽中攪拌混合。黏稠的糊狀物被盛入木盆,分發給眾人。
“單用油會滑脫,摻灰和麻才掛得住。”她示範塗抹,從底部向上推壓,每段反複三次,直到牆麵泛出暗膩光澤。
幾名婦女試爬,剛伸手便打滑墜下。一次、兩次、三次,無人能登高半尺。
“這牆……真的上不去。”有人驚呼。
艾琳點頭:“敵人穿重甲,更難發力。就算他們帶鉤索,油會讓繩子打滑。”
她沿著圍欄逐一查驗,發現一段鬆動立柱,立刻叫人加固。又有段牆體傾斜,她指揮挪移支撐架,重新夯實地基。整整一個下午,她不停走動,指出問題,糾正手法,手肘蹭破也不包紮。
天色將暮,圍牆改造完成。整圈圍欄泛著昏黃油光,像一道無法逾越的屏障。
最後是屋頂。火油罐沉重易碎,搬運上房極險。艾琳讓少年們用舊漁網包裹陶罐,每網兜裝兩罐,係緊後由梯下遞上。屋頂人員接穩後固定於瓦片凹槽,再用木條卡牢。
“不能堆太多,壓塌了反而壞事。”她爬上一間主屋,親手擺好六罐,間距均勻,引信朝外,“一人守一片,點火聽令。”
有孩子問:“要是敵人還沒到,風把罐子吹下來呢?”
“那就加網繩。”艾琳答,“再不行,拆自家門板做擋板。”
她逐戶查看,調整位置,確保每座屋頂都有伏擊點。南屋閣樓承重弱,她改用小陶瓶分裝火油,藏於屋簷內側,應急可用。
夜幕降臨,最後一組火油罐安置完畢。艾琳立於村口土坡,環視三重工事:坑已隱,牆泛油,屋藏火。整個村落如同一頭蟄伏的獸,靜待獵物踏入。
她取出磨刀石,放在腰側原位。那石頭邊緣已有缺口,卻依舊結實。
風起,雲層翻湧,似有雨意。火油遇濕難燃,她立即下令,將剩餘火油分裝二十個小陶瓶,藏於各家灶台角落,確保隨時可取。
“傳信員呢?”她問。
持魚叉青年報告:“三裏聯絡線共設五崗,每人手持灰羽竹竿,信號口令已通。”
艾琳親自巡查。第一崗在麥田盡頭,少年蹲在土埂後,竹竿豎立,手握響石。第二崗在溪畔石堆,婦人披蓑而坐,目光緊盯林道方向。第三、第四、第五崗依次確認,無一缺位。
回村時,她在坡下遇見最後一名傳信員。那人年紀輕,手指凍得發紫,仍緊緊攥著竹竿。
“冷嗎?”她問。
“冷。”青年答,“但能撐住。”
“記住,看到敵影,立刻折返,不必等命令。”她頓了頓,“你不是送信的,你是眼睛。”
青年點頭,轉身走向崗位。
艾琳返回村口,登上土坡最高處。遠處林道隱沒於夜色,寂靜無聲。她望向坑、牆、屋,三者已在黑暗中融為一體。
“明天。”她低聲說,“讓他們知道,弱村,不弱。”
風掠過油牆,發出細微黏滯的摩擦聲。她右手按在磨刀石上,指節因長時間勞作而微微顫抖。遠處,一隻灰羽鳥掠過樹梢,腿上纏著的東西在月光下閃了一下。
喜歡雪災為奴,逆襲成王請大家收藏:()雪災為奴,逆襲成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