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應試風雲,各展所長

字數:4024   加入書籤

A+A-


    鍾聲響起,朱紅大門緩緩打開。應試者們按編號依次走入考場。長桌排列整齊,紙張鋪好,硯台注墨。考官坐在高台兩側,手持記錄冊。艾琳站在正中,目光掃過人群。
    第一輪策論問答開始。應試者逐個登台陳述觀點。有人引經據典,說得頭頭是道,但內容空泛,沒有實際辦法。有人照搬舊律條文,一字不差地背誦下來,卻被考官追問如何執行時啞口無言。還有一人穿著華貴長袍,語調流暢,卻在被問到邊境賦稅如何征收時支吾半天,隻說“依例辦理”。
    艾琳注意到幾個異常情況。一名年輕應試者交卷極快,字跡工整得不像手寫,且用詞過於規範,像是提前背好的文章。另一人答題時眼神飄忽,總往角落裏的考官身上看。她輕輕點頭,示意巡視考官留意。
    這時,一個身穿褪色軍袍的男子走上台。他腳步沉穩,站定後並不急於開口,先向考官行禮。主考官點頭示意開始。
    他說自己來自北嶺屯,曾帶民兵守過三年邊卡。他不講古籍,也不談理論,而是提出“以農養兵、以兵護耕”的駐防模式。他說邊境屯田產量低,百姓種完地還要輪流巡哨,負擔太重。他建議由官府統一調配勞力,在險要處設常備哨所,士兵平時種地自給,戰時集結防禦。糧草從本地收成中提成,器械由國庫統一配發。
    他說完後,現場安靜了幾秒。接著,一位老考官低聲對旁邊人說:“這法子可行。”另一位考官直接記下:“可堪邊政重任。”
    艾琳微微頷首。這個人沒念過多少書,但講的每一句話都來自實地經驗。
    緊隨其後的是個年輕人,年紀不過二十出頭,衣著樸素。他上台後聲音不大,但條理清晰。他說當前最要緊的是讓物資流通起來。三河交匯處地勢平坦,適合建市集,若能設為免稅區,吸引周邊商旅前來交易,就能帶動人流物流。
    他說完,台下有人皺眉,有人小聲議論。傳統觀念裏重農抑商,不少人覺得商人隻會哄抬物價。但也有考官點頭,認為這個想法有新意。
    主考官問他:“若設免稅市集,國庫收入減少怎麽辦?”
    他回答:“短期看少收稅,長期看市集繁榮會帶來更多交易量。可在交易環節收取小額服務費,專用於基層政務開支。比如請村老調解糾紛、修橋補路的錢,就從這裏出。”
    此話一出,不少考官交換眼神。連最初反對的人也開始認真記錄。
    艾琳看著這個年輕人,想起幾天前在報名點看到的那個蹲在地上練寫字的少年。她不知道是不是同一個人,但她知道,這樣的人正是這次選拔要找的。
    然而接下來的情況變了。接連幾名應試者表現異常。一人背誦如流,但被追問細節時不斷推說“尚待研究”。另一人答卷寫滿四頁紙,術語堆砌,卻被年輕考官指出其中三項政策早已廢止,仍當作現行製度引用。
    主考官臉色越來越沉。他曾是前朝清官,因不肯配合豪族篡改賬目被貶。此刻他站起身,當眾宣布:“從現在起,所有答策者必須接受現場質詢。三問不能對者,立即淘汰。”
    規則一變,氣氛立刻緊張。原本輕鬆的考核節奏變得嚴苛。考官開始交叉提問,追根溯源。兩名應試者當場無法回答,被取消資格。他們離開時臉色鐵青,身後傳來低語。
    有人不滿:“不過是記錯一條法令,何必如此嚴厲?”
    也有人說:“要是真有本事,怎麽會答不上來?”
    艾琳走下高台,走到記錄案前。她在冊子上寫下一行字:“才不可偽,心不可欺。”然後召來三位主考官,低聲說:“寧缺毋濫。今天放進一個假才,明天百姓就要多受一分苦。”
    考官們沉默片刻,齊聲應下。
    片刻後,又一名應試者登台。他是那個鞋邊沾泥、褲腳磨破的年輕人。他在台上站得很直,手裏拿著一張寫滿字的紙。他說自己是個教書先生,在村裏辦私塾已有五年。他主張法律推行不能隻靠官員,必須讓普通人也能聽懂、會用。
    他建議每村設“講法員”,由通過考核的識字百姓擔任,每月領一份口糧,負責向村民講解新法條。講法內容要簡單明了,比如把“不得擅拘平民”說成“沒證據不能抓人”,把“契約須雙方畫押”解釋為“借錢要雙方簽字才作數”。
    他還提議建立“申訴箱”,掛在村口,百姓有冤屈可以投書,由巡回政務官定期收取處理。
    他說完後,幾位考官紛紛點頭。主考官甚至站起來問:“你叫什麽名字?”
    “李昭。”
    “家住何處?”
    “河口新城南街第三戶。”
    考官記下名字,遞給艾琳。她看了一眼,沒有說話,隻是將名字圈了起來。
    日頭漸高,策論問答持續進行。越來越多的應試者展現出真實才幹。有人提出用水車代替人力灌溉的構想;有人設計了一套村級賬目公開辦法,防止貪汙;還有位老匠人建議將廢棄礦坑改造成儲水池,解決旱季用水問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些想法有的粗糙,有的不夠完善,但都有現實基礎。考官們不再輕易打分,而是認真記錄,反複追問可行性。
    與此同時,舞弊跡象仍未斷絕。一名應試者的答卷與三天前另一人的高度相似,僅改動幾處措辭。艾琳下令調取兩人筆跡樣本,交由文書比對。結果證實確為同一人所寫。兩人均被取消資格,並列入黑名單。
    她回到高台旁的案前坐下,翻開當日記錄冊。風從廣場吹過,拂動那麵藍底銀字的選賢令旗。旗麵展開,清晰可見“唯才是舉,不論出身”八個大字。
    她翻到第一頁,上麵寫著應試者甲的名字和評價:“軍事實務經驗豐富,方案具可操作性,建議進入第三輪。”
    第二頁是應試者乙:“經濟思路新穎,打破陳規,具備治理潛力,建議重點考察。”
    第三頁是那個叫李昭的年輕人:“基層經驗紮實,關注法律落地,表達清晰,建議優先考慮。”
    她繼續往下看。突然,一頁記錄引起她的注意。一名被淘汰的應試者在申訴欄寫下:“我父親是鷹嘴隘前任村正,為何不能通融?”旁邊還畫了個家族印記。
    艾琳合上冊子,抬頭看向考場入口。那裏站著兩個身穿便服的男子,正低聲與一名登記官說話。其中一人袖口露出半截繡金線的布料,那是鷹嘴隘豪族才有的紋樣。
    她站起身,走到主考官身邊,輕聲說:“今晚加派巡邏,所有淘汰者名單封存,任何人不得私自接觸。”
    “是。”
    “另外,從明天起,每場考核結束後,答卷全部密封入庫,由三人聯簽才能開啟。”
    主考官點頭記下。
    太陽西斜,第一日策論問答結束。應試者陸續離場。有人滿臉喜色,有人低頭不語。考官們開始整理材料,準備明日流程。
    艾琳沒有離開。她坐在高台側邊的案前,手裏拿著最新一份記錄。風再次吹起選賢令旗,拍打在旗杆上發出啪啪聲響。
    她翻開下一頁,看到一個名字後麵標注:“答題時間過短,疑為代筆,待查。”
    她用筆在名字上畫了個圈。
    筆尖頓了一下。
    她抬頭望向遠處,考場盡頭,一道人影正悄悄靠近存放答卷的木箱。
    喜歡雪災為奴,逆襲成王請大家收藏:()雪災為奴,逆襲成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