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學校發展,教育體係漸完善
字數:3342 加入書籤
書記官快步進來,聲音帶著喘息:“北境急報!胡商車隊在青石口遭劫,貨物被搶,無人傷亡,但……”
“但什麽?”
“劫匪留下了一麵黑旗,上麵繡著斷劍圖案。”
艾琳抬手,筆尖懸在紙麵之上。她沒有放下筆,也沒有抬頭。幾息後,她開口:“此事交軍情司跟進,查明路線布防漏洞,三日內報我。”
書記官應聲退下。偏殿內重新安靜下來。窗外暮色漸濃,宮燈一盞盞亮起,映在牆上的影子拉得很長。
艾琳終於落筆,在文書上寫下“教育優先”四個字。她合上卷宗,抬眼看向門口:“請辰和巳進來。”
教育官員辰與巳很快入殿,手中抱著厚厚一疊月報圖冊。兩人站定,辰先開口:“各校本月出勤率提升至九成二,識字考核通過人數比上月多一千三百人。十二所分校運行穩定,教材統一配發,教師輪訓已完成兩輪。”
艾琳點頭,伸手接過圖冊翻開。她指著一頁數據問:“鄉村學塾能否同步主校教材?”
“能。”巳答,“我們用驛站快馬傳遞修訂本,每十日更新一次。偏遠村落由勸學使代送,並附講解要點。”
“殘疾學子呢?有沒有專教方案?”
“有。”辰從懷中取出一份單獨冊子,“盲童用刻痕板習字,聾生配手勢教員,肢體不便者可在家學習,教師每月上門兩次。”
艾琳翻完冊子,放在一邊。“還有別的問題嗎?”
“有。”巳猶豫了一下,“新招教師中,三成無教學經驗,部分課堂紀律鬆散。另外,守舊學者反對在教材中加入算術與農事內容,稱偏離聖典。”
艾琳沒說話。她看向門外,片刻後說:“叫午進來。”
師生代表午很快到了。他是首批畢業生,現在在一鄉邑學塾任教。他行禮後站定,聲音平穩:“我班上有十七名學生,其中九人來自貧困農戶。他們起初不願上學,覺得不如放牛砍柴有用。”
“你怎麽說服的?”
“我讓他們記賬。”午說,“每天記錄家中收支、糧價變化、耕作進度。一個月後,有個孩子發現他家去年少算了二十斤麥子的收成,漏了稅款。他父親第二天就送來束修,說這書得念下去。”
艾琳微微點頭。
“但也有難處。”午繼續說,“有家長當眾說‘讀書不能當飯吃’,還有老學究罵我們教歪了道。上個月,有人往學堂門口扔爛菜葉,寫紙條說‘敗壞學風’。”
艾琳起身,走到案前抽出一份作業本。她遞給辰:“念。”
辰打開本子,讀道:“春耕日記。三月初四,晴。犁田深六寸,比去年多一寸。先生說,深度影響根係,太淺則苗弱,太深耗力。播種間距定為七寸,因土質鬆軟,需密植防風。知其然,亦要知其所以然。”
殿內一時無聲。
艾琳說:“這便是我們要的民智之光。”
她轉向午:“從今往後,設‘勸學使’職位,由優秀畢業生擔任。你帶頭回鄉宣講,帶學生做測量、算賬、讀律法。讓人看看,讀書不是為了背死書,是為了活得明白。”
午深深一禮:“是。”
這時,財政官員推門而入,手裏拿著預算草案。他看了眼午,又看向艾琳:“三級辦學三年預估耗銀八萬,恐影響水利追加撥款。是否暫緩?”
艾琳拿起筆,在草案旁批注:“今日省一鬥糧,明日少一賢才。教育支出,不列尋常開銷,單列國本項。”
她抬頭問:“商稅附加何時推行?”
“下月初。”
“劃出百分之二,定向支持邊遠學塾。”她說,“不夠的部分,從王室用度裏減。”
財政官員低頭記下,不再多言。
艾琳走到牆邊,取下一張空白羊皮卷鋪在桌上。她提筆畫線,分出三層結構:頂層為都城大學堂,中部為州府中學館,底層為鄉邑啟蒙塾。
“統一教材,分級管理。”她說,“每年巡考一次,成績計入地方官考評。”
辰上前一步:“師資如何補充?”
“新一批書吏考錄已有十二人願赴教職。”艾琳說,“再開一期速成培訓,三個月後上崗。不合格者退回重訓,絕不允許誤人子弟。”
“課程呢?”
“基礎為識字、算術、律法常識。中學館加授農技、工造、商理。大學堂研習治國之道,不分出身,唯才是舉。”
巳拿出圖紙:“東苑空地已平整,可建大學堂主樓。州府中學館選址也已完成,等您簽字。”
艾琳接過圖紙,在右下角簽下名字。“開工吧。”
她回到案前,翻開新的卷宗。這是各地學堂的選址圖,密密麻麻標著紅點。她一支支看過去,逐一蓋印批準。
筆尖劃過紙麵,發出沙沙聲。
窗外夜色已深,宮燈映在桌角那份《三級學製規劃圖》上。圖中三條主線從中心向四方延伸,像樹根紮進土地。
艾琳批完最後一份圖紙,將筆放入青瓷筆山。她沒有起身,也沒有說話,隻是靜靜坐著。
遠處傳來腳步聲,節奏穩定。
門被推開,一名書記官站在門口:“稅務官員已在殿外等候。”
艾琳抬起手,示意知曉。
她的目光仍停在牆上那幅規劃圖上。圖中最遠的一個紅點,落在王國西北角的山穀裏。那裏原本沒有學校,現在被一圈墨線圈了起來,旁邊寫著小字:首所聾啞特教塾,擬五月動工。
她伸手摸了摸圖釘邊緣,金屬冰涼。
喜歡雪災為奴,逆襲成王請大家收藏:()雪災為奴,逆襲成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