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教育探討,價值觀的契合
字數:5062 加入書籤
馬車輪子碾過石板路,發出單調的響聲。艾琳看著對麵的萊昂,他正低頭看那份農莊簡報,手指在紙頁邊緣輕輕摩挲。她沒說話,隻是把放在膝上的手慢慢收進了袖子裏。
車停了。宮門已遠,城南學堂的灰瓦屋頂在晨光裏清晰可見。艾琳掀簾下車,風把她的披風吹起一角。萊昂跟下來,站在她身側。
“你真要帶我去?”他說。
“昨夜你能握住我的手,今天就該走得更近。”艾琳往前走,“我不想隻讓你看見我做的事,還想聽你說它值不值得。”
萊昂沒再推辭。兩人並肩走上青石小徑。路邊有新栽的小樹,枝條還綁著麻繩。遠處傳來孩童齊聲誦讀的聲音,一字一句,清清楚楚。
學堂不大,但幹淨整齊。教師迎出來,恭敬行禮。艾琳擺手免禮,直接帶人進了教室。
十幾張木桌排成三列,學生都穿著粗布衣裳,坐得筆直。黑板上寫著《平民律》第一條:“凡我國民,皆有權習字明理。”下麵是一行算術題:三十七加四十九等於多少。
“這是最基礎的班。”教師說,“他們剛學會寫自己的名字。”
艾琳點頭。她走到一個瘦小男孩身邊,看他本子上的字跡歪歪扭扭,但每一筆都很用力。她問:“你想上學嗎?”
男孩抬頭,眼睛發亮:“想。爹說識字就能看懂契約,不會被人騙。”
旁邊女孩也小聲說:“我想當勸學使,去山裏叫別的孩子來讀書。”
艾琳回頭看了萊昂一眼。他站在門口,神情安靜。
離開教室後,他們在一間小議事廳坐下。教師端來茶水,猶豫片刻開口:“孩子們願意學,可我們現在隻能教他們認字、算數。至於怎麽做人,怎麽擔事……課本裏沒有,我們也不知道該怎麽講。”
艾琳沒說話。她等萊昂回應。
萊昂放下茶杯:“你們有沒有問過學生,什麽是好人?”
教師搖頭:“這不在課程裏。”
“那就從今天開始問。”萊昂起身,走向牆邊的黑板。他拿起粉筆,寫下四個大字:仁、信、勇、恥。
“識字是為了明白道理,不是為了背書。”他說,“一個孩子會算賬,卻不知道不該貪公家一粒米,那他學得越多,將來越危險。教育的第一步是打開門,第二步是點亮燈。現在門開了,該點燈了。”
艾琳盯著那四個字。她忽然想起自己小時候,在宮廷書房翻遍典籍,卻發現沒有一本書教她如何做一個真正的人。
“所以我們要改教材?”她問。
“不用全改。”萊昂轉身麵對她,“加一堂課就夠了。每周一次,老師拿出一件事,讓學生討論該怎麽辦。比如:發現同村人偷稅,該舉報還是包庇?遇到官差欺壓百姓,該沉默還是站出來?讓他們從小知道,選擇是有代價的,但沉默也有代價。”
教師聽得入神。“可這樣會不會太亂?萬一學生說出不當的話……”
“怕亂就不該辦學。”艾琳終於開口,“我們不是要培養聽話的奴才,是要培養能思考的國民。從下個月起,每所學堂設‘公議角’,學生可以登記議題,由老師引導討論。記錄存檔,作為教學評估的一部分。”
教師猛地站起來,聲音有些抖:“陛下,這……這真是要變了。”
“不變才是死路。”艾琳站起身,“貴族壟斷知識幾百年,現在輪到普通人掌握它。我不隻要他們識字,還要他們敢說話,敢擔責。如果連這點勇氣都沒有,開再多學堂也隻是擺設。”
議事廳裏一片寂靜。然後教師慢慢彎下腰,深深鞠了一躬。
走出學堂時,陽光正照在回廊上。一群孩子從另一間教室跑出來,手裏拿著剛寫的字帖,嘰嘰喳喳地念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艾琳停下腳步。她望著那些奔跑的身影,忽然覺得喉嚨發緊。
“我以前以為,隻要下令建學堂、派教師、發課本,事情就成了。”她說,“是我太簡單了。”
萊昂站在她斜前方半步的位置,沒有靠近,也沒有退後。
“你沒做錯。”他說,“很多人連第一步都不敢邁。你是第一個敢砸碎門檻的人。”
“可隻有門檻碎了還不夠。”她轉頭看他,“門開了,裏麵要是空的,進來的人還是會迷路。”
“那你現在知道了。”
“是。”她點頭,“所以我需要你。”
這話出口,兩人都靜了一下。
不是情話,也不是命令。是一種確認——確認彼此站在同一陣線上,確認這條路雖難,但有人同行。
萊昂嘴角動了動,沒笑,眼神卻軟了下來。
“你知道最難的是什麽嗎?”他說。
“你說。”
“不是建學堂,不是改教材。”他望著遠處的孩子們,“是讓每一個普通人都相信,自己值得被認真對待。他們一輩子被人呼來喝去,突然有人說‘你的想法很重要’,他們會害怕,會懷疑,會覺得這是圈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艾琳沉默了一會兒。
“那就一遍遍告訴他們。”她說,“直到他們不再閃躲目光,直到他們敢在官員麵前抬起頭來說‘我不服’。”
“到那時,這個國家才算真的活了。”
風吹過回廊,卷起幾片落葉。陽光把兩人的影子投在地上,肩並著肩,沒有觸碰,卻像連在一起。
他們繼續往前走。腳步很慢,像是舍不得打破這一刻的平靜。
“接下來你還想去哪?”萊昂問。
“先回政務廳。”她說,“有幾份批文等著簽。下午要見財政司,談邊遠學塾的補貼。”
“那我呢?”
“你跟我一起。”她看著前方,“昨天你敢握我的手,今天就別想逃。我要你親眼看著這些事一件件落地,也要你隨時告訴我,哪裏走偏了。”
他沒回答,隻是跟得更近了些。
走到學堂門口時,一輛運紙車正卸貨。工人搬下成捆的白紙,準備送去印刷新的識字本。其中一個青年抬頭看見艾琳,愣了一下,隨即放下紙捆,整了整衣領,鄭重地鞠了一躬。
她認出那是去年勸學使選拔中落選的年輕人。他沒能當上勸學使,但自己在村裏辦起了夜校。
她朝他點頭。那人臉上立刻露出笑容,轉身繼續幹活,動作都輕快起來。
萊昂看見了這一幕。
“你看到了?”艾琳低聲問。
“看到了。”他說,“不隻是他在看你,是所有人都在看你。你在做什麽,他們就敢不敢做什麽。”
“所以不能停下。”
“也不會停下。”
他們穿過校門,踏上歸途的石路。陽光灑在肩頭,暖而沉實。
遠處鍾樓敲響午時。街上行人往來,有人提籃買菜,有人牽牛趕集,還有幾個孩子蹲在牆角畫格子玩跳房。
艾琳忽然說:“我娘臨死前跟我說,治國不是靠法令,是靠人心一點點變。”
萊昂看著她側臉。
“你現在就在做這件事。”
她沒再說話,隻是把手抬起來,看了看掌心。那裏已經沒有昨夜的溫度,但她知道,有些東西留住了。
他們走過一條窄巷,巷口坐著個補鞋的老匠人。老人抬頭看了他們一眼,低頭繼續釘鞋底,錘子一下一下敲在鐵砧上,聲音清脆。
拐過街角,王宮的尖頂出現在視野裏。政務廳的旗杆下,已有官員在等候。
艾琳的腳步沒停。
“明天我還想去一所鄉學。”她說,“聽說那邊有個盲童,靠聽別人念書學會了寫字。”
萊昂點頭:“我去。”
“你不嫌麻煩?”
“麻煩的事才值得做。”
她笑了。不是淺笑,也不是冷笑,是一種很輕、很穩的笑意,像風吹過湖麵,不留痕,卻真實存在。
他們走進宮門時,一陣風掠過庭院。文書桌上的一疊紙被吹開一頁,露出上麵朱筆批注的三個字:準,速辦。
艾琳看了一眼,沒停下。萊昂跟在她身後,目光掃過那行字,嘴角微不可察地揚了一下。
陽光正照在長廊盡頭。兩人的影子被拉得很長,始終並行。
喜歡雪災為奴,逆襲成王請大家收藏:()雪災為奴,逆襲成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