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火星邀光拓新土,光伏為梯探星河

字數:7866   加入書籤

A+A-


    第85章:火星邀光拓新土,光伏為梯探星河
    星辰科技總部的技術研發中心裏,燈火通明得像白晝。
    幾十名工程師圍著大屏幕,眉頭緊鎖,手指在鍵盤上飛快敲擊,屏幕上跳動的綠色波形正是北極光伏站捕捉到的神秘信號。解碼工作已經進行了三天,雖然用光伏能量解析技術初步拆解了信號的表層規律,但核心信息依舊像裹在迷霧裏,看不真切。
    “林總,信號的脈衝間隔裏藏著某種二進製邏輯,但和人類已知的編碼方式都對不上。”技術總監張工指著屏幕上的拆解圖,語氣裏滿是挫敗又興奮,“就像……就像一套全新的語言體係,我們連字母表都沒摸透。”
    林晚站在人群中間,穿著簡單的白色工作服,眼裏帶著淡淡的紅血絲——這幾天她和團隊一起熬到深夜,一邊跟進解碼,一邊處理全球光伏站的日常運維。她揉了揉太陽穴,目光落在屏幕上:“再試試調整算法,把光伏組件捕捉極光能量時的波形數據加進去比對,說不定能找到共通點。”
    陸哲端著兩杯熱咖啡走過來,遞給林晚一杯,又拍了拍張工的肩膀:“別急,探索未知本就沒有捷徑。北極的信號是意外之喜,我們有足夠的時間慢慢破解。”
    就在這時,研發中心的大門被推開,前台小姑娘快步走進來,臉上帶著抑製不住的激動:“林總!陸總!中國火星科考隊的張教授一行人來了,說是有緊急合作要談,已經在會客室等了!”
    “火星科考隊?”林晚和陸哲對視一眼,都從彼此眼裏看到了驚訝。解碼工作正到關鍵時候,火星科考隊怎麽會突然找上門?
    “張教授?是張啟明教授嗎?”陸哲皺了皺眉,“我記得他是我國火星探測工程的總設計師,怎麽會親自來江城?”
    “應該是他,隨行的還有幾位航天領域的專家,說是專門為了光伏技術來的。”前台補充道。
    林晚放下咖啡,整理了一下衣服:“走,去會會他們。張教授可是航天界的泰鬥,親自到訪,肯定是大事。”
    星辰科技的會客室裏,幾位穿著深藍色航天製服的人正圍坐在沙發上,為首的是一位頭發花白、精神矍鑠的老人,正是中國火星科考隊總設計師張啟明教授。他手裏拿著一份厚厚的文件,正和身邊的助手低聲討論著什麽,看到林晚和陸哲走進來,立刻站起身,伸出手:“林總,陸總,久仰大名!冒昧來訪,還請見諒!”
    “張教授,您太客氣了,能見到您是我們的榮幸。”林晚快步走上前,和他緊緊握手,“您可是我們的偶像,為中國的火星探測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不知道您這次親自到訪,有什麽指教?”
    陸哲也和幾位專家一一握手,笑著招呼:“快請坐,喝杯熱茶暖暖身。您這麽忙,還特意跑一趟,肯定是有重要的事。”
    大家落座後,張教授沒有繞彎子,直接打開手裏的文件,推到林晚麵前:“林總,陸總,不瞞你們說,我們這次來,是想邀請星辰科技,和我們一起完成一項曆史性的任務——幫中國火星科考隊,在火星上建光伏站!”
    “在火星上建光伏站?!”林晚和陸哲同時愣住了,眼裏滿是難以置信。雖然星辰的光伏技術已經覆蓋了地球的各個角落,從沙漠到極地,從深海到高空,但火星——那可是距離地球數千萬公裏的星球,環境極端惡劣,光伏站怎麽建?怎麽運行?
    張教授點點頭,眼神堅定:“沒錯。我們計劃在三年後實施‘火星拓荒計劃’,在火星建立首個長期有人值守的科考基地。而科考基地的核心能源供應,必須靠光伏站——火星上沒有電網,燃油運輸成本太高,核能風險太大,隻有太陽能,是最穩定、最可持續的能源選擇。”
    他翻開文件,裏麵是一張張火星環境的詳細數據圖表:“你們看,火星的環境比地球極端得多。表麵平均溫度零下63c,晝夜溫差能達到160c;大氣稀薄,太陽輻射強度是地球的1.5倍,還有大量的宇宙射線;最麻煩的是沙塵暴,每年都會爆發全球性的強沙塵暴,持續數月,光伏板很容易被沙塵覆蓋,甚至被石塊砸壞。”
    張教授的助手補充道:“我們考察了全球所有的光伏企業,隻有星辰科技的技術,有可能適應火星的環境。你們的抗極寒光伏組件,能在北極零下40c的環境下穩定運行;抗輻射、抗風沙的技術,在撒哈拉沙漠和中東沙漠的光伏站裏已經得到了驗證;還有高效的儲能技術,能解決火星極夜期間的供電問題。”
    “而且,”張教授看著林晚,語氣誠懇,“你們的柔性光伏膜技術,重量輕、易折疊,非常適合太空運輸。火箭的運載能力有限,每一斤重量都很寶貴,星辰的柔性光伏組件,能大大降低運輸成本。”
    林晚拿起文件,仔細看著裏麵的火星環境數據和科考基地的規劃圖。火星的地貌荒涼,紅色的沙丘連綿起伏,科考基地的模型圖裏,光伏站是核心區域,圍繞著生活區、實驗室、儲能中心。她的手指輕輕劃過光伏站的示意圖,腦海裏已經開始構思:抗極寒的技術可以升級,應對火星更大的溫差;抗輻射需要在組件表麵增加特殊塗層;抗沙塵暴可以設計自動清潔和防護裝置;儲能係統要結合火星的日照規律,優化充放電邏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張教授,”林晚抬起頭,眼裏已經沒有了最初的驚訝,取而代之的是興奮和堅定,“您說的這些技術難題,我們星辰科技有信心解決!”
    她頓了頓,繼續說道:“我們的抗極寒光伏組件,采用的是碲化鎘量子點技術,之前在北極已經實現了零下40c穩定發電,隻要優化封裝材料,應對火星零下63c的低溫完全沒問題;抗輻射方麵,我們可以在組件表麵鍍上一層石墨烯塗層,既能抵禦太陽輻射和宇宙射線,又不影響透光率;沙塵暴的問題,我們可以設計伸縮式的防護罩,沙塵暴來臨時自動閉合,平時打開,還能配備超聲波自動清潔裝置,清除光伏板上的沙塵。”
    “還有儲能係統,”陸哲補充道,“我們最新研發的全釩液流電池,循環壽命長、安全性高,能適應火星的極端溫度。結合星辰的智能能源管理係統,可以根據火星的日照時間、科考基地的用電需求,精準調節充放電,確保極夜期間也能穩定供電。”
    張教授和幾位專家聽著,眼裏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張教授激動地說:“林總,陸總,你們的技術儲備和解決方案,完全超出了我們的預期!有星辰科技的支持,‘火星拓荒計劃’的能源問題,就解決了一大半!”
    “這不僅僅是解決科考基地的能源問題,”林晚看著窗外的天空,眼裏閃著光,“這是人類邁向火星的第一步。隻要能在火星上建立穩定的光伏站,解決能源供應,人類才能在火星上長期停留、開展科研,甚至未來實現火星移民,都不是夢想。”
    她的語氣裏帶著一種使命感:“從地球到火星,從光伏照亮地球的角落,到光伏支撐人類探索宇宙,這是星辰科技的榮幸,也是我們的責任。我們願意全力以赴,和科考隊一起,攻克技術難關,在火星上建起第一座光伏站!”
    “太好了!”張教授猛地站起身,緊緊握住林晚的手,“林總,有你這句話,我就放心了!我們馬上啟動合作協議,成立聯合研發團隊,科考隊會提供所有火星環境的實測數據和技術參數,星辰科技負責光伏站的設計、研發和製造。我們的目標是,三年後,讓星辰的光伏板,在火星上亮起第一束光!”
    陸哲也站起身,和張教授握手:“張教授,我們一定全力以赴,不辜負您和科考隊的信任。星辰科技會調配最頂尖的技術力量,確保火星光伏站一次成功!”
    會客室裏的氣氛瞬間變得熱烈起來,幾位專家開始和星辰的技術團隊討論具體的技術細節,從組件的尺寸、重量,到儲能係統的容量,再到運輸和安裝方案,大家暢所欲言,眼裏都閃爍著對未來的憧憬。
    林晚看著眼前的場景,心裏感慨萬千。幾年前,她還在為地球的光伏覆蓋率奮鬥,如今,星辰的技術已經要走向火星,為人類的太空探索事業貢獻力量。她想起北極捕捉到的神秘信號,想起那句“探索無界”,或許,人類邁向火星的腳步,不僅僅是為了開拓新的家園,也是為了更近距離地探索宇宙的奧秘。
    “林總,”張教授的助手拿著一份初步的合作框架協議走過來,“這是我們草擬的合作框架,您過目一下,有什麽意見我們可以再商量。”
    林晚接過協議,快速瀏覽著。協議裏明確了雙方的責任和義務,科考隊提供資金、技術參數和測試支持,星辰科技負責光伏站的研發、生產和地麵測試,未來還會參與火星光伏站的遠程運維。
    “沒問題,”林晚在協議上簽下自己的名字,“我們盡快成立聯合研發團隊,下周正式啟動項目。”
    張教授也簽下名字,把協議遞給助手,笑著說:“林總,合作愉快!我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火星光伏站一定會成為人類探索宇宙的裏程碑!”
    送走張教授一行,林晚和陸哲回到研發中心。技術團隊還在討論北極的神秘信號,看到他們回來,立刻圍了上來:“林總,陸總,張教授他們是來談什麽的?是不是和北極的信號有關?”
    林晚笑著搖搖頭,宣布了一個讓所有人都震驚的消息:“不是和北極信號有關,但卻是一個更令人興奮的消息——我們星辰科技,要和中國火星科考隊合作,在火星上建光伏站!”
    “什麽?!火星光伏站?!”研發中心裏瞬間炸開了鍋,工程師們都停下了手裏的工作,眼裏滿是難以置信和興奮。
    “林總,我們真的要把光伏板送上火星?”小張激動地跳了起來,他就是之前在北極光伏站發現神秘信號的年輕科學家,“那可是火星啊!我們的技術要上火星了!”
    “沒錯,”林晚點點頭,眼裏滿是驕傲,“這是人類邁向火星的第一步,也是我們星辰科技的新征程。接下來,我們要組建專門的研發團隊,攻克火星環境下的技術難題,讓星辰的光伏之光,照亮火星的紅色土地!”
    研發中心裏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大家的熱情被徹底點燃了。之前因為解碼神秘信號帶來的疲憊,瞬間被對火星項目的期待取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林總,我要報名參加火星光伏站項目!我想設計火星的光伏組件!”
    “我也報名!我研究儲能係統好幾年了,一定能設計出適應火星環境的儲能方案!”
    “還有我!我之前參與過沙漠光伏站的抗風沙設計,對火星的沙塵暴防護有信心!”
    林晚看著大家踴躍報名的樣子,心裏暖暖的。她知道,這個項目充滿了挑戰,從研發到生產,再到地麵測試和太空運輸,每一步都不容易,但她相信,隻要團隊團結一心,就沒有攻克不了的難關。
    陸哲走到她身邊,輕輕握住她的手:“火星光伏站,北極神秘信號,我們現在可是身兼兩大重任啊。”
    林晚笑了笑,眼裏閃著堅定的光:“這才是探索的意義,不是嗎?從地球到火星,從已知到未知,我們的光伏之光,既要溫暖人間,也要照亮宇宙。”
    當晚,星辰科技和中國火星科考隊合作建設火星光伏站的消息,通過官方渠道正式發布。消息一出,立刻引爆了全網,登上了全球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
    《人民日報》評論:“火星光伏站的建設,是中國航天事業與新能源技術的完美結合,標誌著中國在太空探索和新能源領域的雙重領先,為人類邁向火星奠定了堅實基礎。”
    《自然》雜誌稱:“星辰科技的光伏技術登上火星,將開啟人類太空能源利用的新時代,為未來的深空探測和星際移民提供了可行的能源解決方案。”
    網友們也紛紛留言,激動不已:
    “我的天!星辰科技太牛了!光伏技術要上火星了!這是要把地球的光,帶到火星上去啊!”
    “林晚真的太了不起了,從地球的碳中和到火星的光伏站,她的格局已經打開到宇宙了!”
    “人類邁向火星的第一步,竟然是靠光伏技術!星辰科技,為國爭光!”
    “北極的神秘信號還沒解開,又要去火星建光伏站,接下來是不是要和外星人合作了?期待後續!”
    星辰科技的股價也應聲大漲,開盤後直接漲停,投資者們對火星光伏站項目充滿了信心。
    幾天後,聯合研發團隊正式成立,辦公地點設在星辰科技的新研發大樓裏。研發大樓的屋頂,已經安裝了模擬火星環境的測試場,通過調節溫度、輻射強度、風速等參數,模擬火星的極端環境,用於光伏組件的測試。
    林晚和陸哲經常去研發中心視察,和工程師們一起討論技術方案。張教授也經常帶著科考隊的專家過來,提供火星環境的最新數據和科考基地的用電需求。
    “林總,我們的第一塊火星光伏組件樣品已經生產出來了,現在正在進行低溫測試,零下63c的環境下,發電效率能達到地球環境的85,比預期的還要好!”研發團隊的負責人興奮地向林晚匯報。
    林晚看著測試箱裏的光伏組件,藍色的表麵鍍著一層淡淡的石墨烯塗層,顯得格外精致。她點點頭:“很好!接下來重點測試抗輻射和抗風沙性能,一定要確保組件在火星的極端環境下,能穩定運行至少五年。”
    “明白!”
    陸哲看著測試數據,補充道:“儲能係統的測試也要加快進度,火星的極夜長達172天,儲能係統必須能支撐科考基地度過整個極夜,不能出任何差錯。”
    “我們已經優化了全釩液流電池的電解液配方,現在的儲能容量比之前提升了30,完全能滿足科考基地的極夜供電需求。”
    林晚和陸哲相視而笑,眼裏滿是期待。她想起張教授說的“三年後讓星辰的光伏板在火星上亮起第一束光”,這個目標,正在一步步靠近。
    而此時,北極神秘信號的解碼工作也有了新的進展。技術團隊用光伏能量解析技術,成功拆解了信號的第一層編碼,發現裏麵包含著一組規律的數字,像是某種坐標。
    “林總,這組數字換算成宇宙坐標的話,正好指向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小張拿著解碼結果,激動地跑過來,“難道這信號是從小行星帶發來的?和我們的火星光伏站項目,會不會有什麽聯係?”
    林晚看著屏幕上的坐標,心裏咯噔一下。北極的神秘信號指向小行星帶,而他們正在研發火星光伏站,這僅僅是巧合嗎?還是說,人類邁向火星的腳步,早就被某種未知的力量“關注”著?
    她沒有立刻下結論,隻是對小張說:“繼續解碼,一定要弄清楚這信號的來源和目的。同時,嚴格保密這個坐標,不要對外泄露。”
    “明白!”
    林晚走到窗邊,看著遠處的天空。夕陽西下,晚霞染紅了半邊天,像火星的紅色土地。她的心裏,既充滿了對火星光伏站項目的期待,也藏著對北極神秘信號的疑惑。
    火星光伏站的建設,是人類邁向火星的第一步,也是星辰科技探索宇宙的第一步。而這一步,背後會不會藏著更多的秘密?北極的神秘信號,會不會和火星有關?
    沒有人知道答案,但林晚明白,從接受火星科考隊邀請的那一刻起,星辰科技的光伏之光,就已經不僅僅屬於地球,更屬於遙遠的宇宙。
    這束光,將照亮火星的紅色沙丘,也將照亮人類探索宇宙的漫漫長路。而那些隱藏在宇宙深處的秘密,終將被這束光,一點點揭開。
    喜歡繼承千億遺產後,我靠預知躺贏全請大家收藏:()繼承千億遺產後,我靠預知躺贏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