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特邀文化宣傳顧問
字數:4258 加入書籤
時機成熟後,大秦聯邦文化與網絡內容管理局聯合網信辦,正式發布了一份關於《鬼吹燈》等同類文藝作品的官方聲明。
聲明寫得有理有據,邏輯嚴密,滴水不漏:
【關於鼓勵文藝創新與堅守法律底線的聲明】
近期,部分文藝作品因其題材及內容引發社會討論。對此,我局高度重視,並組織專家委員會進行了審慎研究和評估。
專家委員會認為,以《鬼吹燈》為代表的部分作品,是基於作者豐富的想象力、深厚的傳統文化功底與嚴謹考據所進行的藝術創作,屬於合法的文藝創作範疇,具有開創性的文學價值。
其對於傳播曆史文化知識、激發公眾對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展現東方獨特美學與哲學思想,具有積極意義。
我們堅決支持並鼓勵文藝創作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保護創作者的合法權益,為繁榮大秦社會主義文化創造良好環境。
同時,我們必須明確指出,文藝創作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小說情節純屬虛構。
一切在現實中進行盜掘古墓葬、倒賣文物等行為,均屬嚴重違法犯罪,觸犯《大秦聯邦文物保護法》及《刑法》相關規定,性質惡劣,對國家曆史文化遺產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我們重申,對此類犯罪行為始終堅持零容忍態度,必將依法予以嚴厲打擊,嚴懲不貸!
望廣大讀者理性看待文藝作品,區分藝術與現實,共同守護我們寶貴的文化遺產。】
這份聲明的高明之處在於,它巧妙地將“小說”與“現實”進行了徹底的切割。
既充分肯定了《鬼吹燈》作為文藝作品的價值和創新性,保護了創作者的空間,又旗幟鮮明地強調了法律底線,回應了社會的關切,堵住了那些試圖上綱上線者的嘴。
聲明一經發布,立刻獲得了主流輿論的一致好評。
“官方聲明來了!定性了!言吾大大安全了!”
“說得太好了!鼓勵創作,打擊犯罪,涇渭分明!”
“這下那些噴子沒話說了吧?官方都認定是合法創作了!”
“支持!希望以後有更多這樣有創意有深度的作品!”
更讓斯語意想不到的是,幾天後,他接到了來自大秦國家文物局的正式邀請。
對方表示,鑒於他在《鬼吹燈》中展現出的、對於古代曆史、墓葬結構、民俗傳說以及虛構的)風水秘術等方麵的“深厚知識”斯語:我隻是文字的搬運工……)。
以及其作品對提升公眾文物保護意識起到的巨大積極作用,特聘請他擔任國家文物局的 “特邀文化宣傳顧問” 。
雖然沒有實質性的行政權力,但這無疑是一份極高的榮譽,象征著官方對其作品價值和個人影響力的正式認可。
斯語在谘詢了助手顧磊的意見後,欣然接受了這一邀請。
他知道,這重身份,不僅是對他過去“搬運”工作的肯定,更為他未來繼續將地球更多元的文化內容引入藍星,提供了一層無形的“護身符”。
《鬼吹燈》的風波,至此圓滿落幕。
它不僅穩固了自身在藍星文壇的地位,開創了“盜墓探險”這一全新文學流派,引得無數作者跟風學習,更意外地讓斯語與官方機構建立起了良好的互動關係。
這一切,都為他未來的“文化搬運”大業,鋪平了更為廣闊的道路。
隨著《鬼吹燈》引發的社會討論在官方定調後逐漸平息,並轉向更為積極正麵的方向。
斯語的個人工作室“言究堂”也借此契機,正式步入了規範化、專業化運營的快車道。
在核心助手顧磊的高效運作下,工作室的人員架構得到了進一步完善和擴充。
斯語深知專業分工的重要性,在顧磊的建議下,他批準招募了兩位新成員:
一位是財務與法務專員,名叫周敏,是一位擁有多年從業經驗、性格嚴謹細致的資深會計師,同時輔修過法律。
負責管理工作室日益複雜的賬目、稅務申報、合同審核以及版權登記等事宜,確保所有經濟往來和法律文件都清晰合規。
另一位是媒體與內容運營,名叫林倩,是一位剛從頂尖傳媒學院畢業、對新媒體運營和內容策劃充滿熱情和想法的年輕人。
她主要負責監測與“言吾”相關的社交媒體輿情、匯總粉絲反饋、初步篩選媒體問詢並起草回應文案,以及協助顧磊進行品牌合作項目的資料整理。
所有對外發布的內容,最終仍由斯語本人親自審核並操作發布。
斯語認為,與讀者直接溝通的渠道,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最真實地傳達自己的想法。
加上總攬全局、負責核心業務對接和戰略規劃的顧磊,一個精簡而高效的四人團隊就此成型。
斯語給予了這個團隊充分的信任和優厚的薪酬福利。
他主要負責核心的“內容產出”搬運),以及最終決策,而將日常運營、商業談判、財務法務、媒體關係等繁雜事務,全部交給了這個專業的團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種模式讓他得以從瑣事中徹底解脫,真正享受到了作為“內容創作者”的純粹快樂。
與此同時,《鬼吹燈》的連載持續火爆。
讀者們追更的熱情空前高漲,書中那些充滿想象力和神秘色彩的概念,迅速火出了圈,成為全網熱議的流行詞。
“摸金校尉”成了對探險愛好者或某領域高手的戲稱。
“黑驢蹄子”被用來調侃辟邪或者對付難纏的人事物。
“大粽子”更是成為了僵屍、怪物或一切棘手麻煩的代名詞。
“人點燭,鬼吹燈,堪輿倒鬥覓星峰”這句口訣,以及“發丘印,摸金符,護身不護鬼吹燈”等順口溜,在網絡上被廣泛傳播和再創作。
這些獨具特色的詞匯,極大地豐富了藍星年輕人的網絡語言,也反過來進一步擴大了《鬼吹燈》的影響力。
巨大的商業成功和話題度,自然引來了大量的跟風之作。
一時間,啟航中文網的“玄幻”分類下,湧現出無數打著“探險”、“尋寶”、“秘墓”旗號的小說。
然而,這些作品大多隻得其形,未得其神。
要麽是簡單粗暴的恐怖故事,缺乏《鬼吹燈》那種基於傳統文化和現實邏輯的厚重感。
要麽是胡編亂造,對曆史、民俗、風水知識一竅不通,漏洞百出。
要麽就是一味模仿胡八一和王胖子的人物設定,卻畫虎不成反類犬。
這些粗糙的跟風之作,非但沒有撼動《鬼吹燈》的地位,反而在讀者的對比之下,更加凸顯出《鬼吹燈》在知識儲備、文化底蘊、情節構架和人物塑造上的開創性與精妙絕倫。
“看了幾本跟風的,還是回來追《鬼吹燈》吧,完全不是一個檔次!”
“言吾大佬的知識麵太廣了,那些模仿者根本學不來!”
“果然,開創者才是經典,跟風者隻能是炮灰。”
更令人驚喜的是,《鬼吹燈》還吸引了一批特殊的高知讀者。
喜歡文豪:我什麽都略懂一二請大家收藏:()文豪:我什麽都略懂一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