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戲曲協會

字數:3969   加入書籤

A+A-


    “那段念白!‘手持丈二槍 北戰關外南過江’!雞皮疙瘩起來了!這比那些口水rap不知道高到哪裏去了!
    既有節奏感,又有文化底蘊,還特麽這麽霸氣!單曲循環一百遍!” (點讚8.1萬)
    “以前我奶奶拉我去看戲,我每次都睡著。今天我把《回馬槍》放給奶奶聽,她戴著老花鏡盯著v裏的淩雲看了半天,然後一拍大腿說:
    ‘這娃子身段好!唱得也有味兒!這歌挺好!’ 破天荒地沒罵我聽的歌是‘鬼哭狼嚎’……” (點讚7.3萬)
    “這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不是喊口號,是把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好東西,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玩出了新花樣,還玩得這麽牛逼!給問徵和淩雲跪了!” (點讚6.9萬)
    “聽完《回馬槍》,我居然想去了解一下京劇了……有沒有懂行的推薦一出好看的武戲或者旦角戲啊?” (點讚5.5萬)
    斯語一條條評論看下去,嘴角不自覺地上揚。
    他看到了震驚,看到了好奇,看到了被打破認知後的興奮,更看到了傳統文化借此契機,在年輕一代心中悄然播下種子的希望。
    這正是他拿出這首歌時,內心所隱約期盼看到的景象。
    他退出歌曲頁麵,重新回到圍博熱搜榜。
    看著那一個個與《回馬槍》相關的、熱度依舊在不斷攀升的詞條,看著網友們各種或驚歎、或調侃、或認真探討的發言,斯語心中了然。
    《回馬槍》的成功,並非偶然。
    它精準地擊中了這個時代對於新鮮感、對於文化認同感的渴求,用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將“古老”與“新潮”完美縫合,從而引爆了這場波及全網的狂歡。
    這不僅僅是是一首歌的勝利,更是一種文化創新模式的成功驗證。
    斯語帶著一絲好奇,又點開了華音網的新歌月榜。
    當他看到榜單排名的瞬間,即便是以他的淡定,眼中也不由得掠過一絲訝異。
    第一名:《回馬槍》  淩雲 下載量:8,750,000+)
    這個數據,赫然是斷層式第一!
    僅僅上線不到十二個小時,下載量已經逼近九百萬大關,將後麵那些由天王天後演唱、投入了巨額宣傳資源的歌曲遠遠甩開。
    更令人咋舌的是,這可是在十月一號,在這個以主旋律、家國情懷歌曲為主流的特殊節日裏!
    它甚至將那些立意崇高、製作精良的“紅歌”都壓了下去,以一種無可匹敵的姿態,登頂王座。
    這還僅僅是個開始,以目前這種恐怖的上升趨勢和討論熱度,誰也無法預料,這首歌在接下來的假期裏,會火成什麽樣子。
    斯語放下手機,走到窗邊,看著窗外明媚的秋日陽光。
    他心中明了,《回馬槍》的成功,不僅僅是因為它是一首好聽的歌。
    更重要的是,它在這個文娛創新乏力的時代,代表了一種“新事物”的誕生。
    一種真正將傳統文化內核與現代流行形式深度融合,並產生強大化學反應和廣泛吸引力的新模式。
    新事物的誕生,總是伴隨著巨大的關注和爭議,也總是顯得格外特殊,其爆發出的能量,也往往超乎想象。
    而這股由《回馬槍》引發的巨大能量,其最直接、最猛烈的衝擊,首先落在了帝都那家名為“清音閣”的百年老戲樓上。
    幾乎是在《回馬槍》登頂熱搜和榜單的同時,淩雲的背景就被萬能的網友“扒”了出來——
    國家劇院青年京劇演員,師承梅永年,並經常在“清音閣”戲樓登台演出!
    一時間,原本門可羅雀的清音閣,仿佛瞬間變成了朝聖之地。
    帝都本地的年輕人、好奇的遊客、聞風而動的自媒體、乃至一些音樂圈、文化圈的人士,從四麵八方向著那條原本僻靜的胡同湧來!
    地鐵口出來的人流明顯增加了方向性,出租車、網約車在胡同口排起了長隊。
    甚至能看到一些拉著行李箱、明顯是剛從火車站或機場趕來的外地遊客,臉上帶著急切和興奮,一邊看著手機導航,一邊快步穿梭在胡同裏。
    “就是這裏嗎?清音閣?”
    “快走快走,聽說地方小,去晚了就沒位置了!”
    “我是專門從滬上飛過來的,就為了親眼看看淩雲真人!”
    “能聽到他唱《回馬槍》嗎?”
    “希望能買到票!”
    人群如同潮水般匯聚,小小的清音閣門口被圍得水泄不通,韓班主和幾個老服務員根本應付不過來,焦急地維持著秩序,嗓子都快喊啞了。
    眼看著人越聚越多,狹窄的胡同交通幾近癱瘓,安全隱患極大。
    淩雲、梅永年以及聞訊趕來的梅若鴻大師,在戲樓二樓看著樓下黑壓壓的人頭,又是激動,又是擔憂。
    “這……這怎麽得了!”
    梅永年又喜又急,“再這樣下去,非出事故不可!戲樓就這麽大,根本裝不下啊!”
    就在這混亂之際,帝都戲曲協會的幾位年輕幹事,在會長的指示下,帶著設備火速趕到了現場。
    他們早就關注到了《回馬槍》的爆火,預見到了可能帶來的影響。
    在協會年輕人和戲班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他們迅速架設起臨時設備。
    開通了清音閣的線上預約通道,並通過擴音器向人群解釋,引導大家通過手機預約後續場次的演出,避免了現場失控。
    洶湧的人潮暫時被疏導開來,但所有人都明白,這股因《回馬槍》而來的巨大流量,已經實實在在地衝擊到了這個古老的行業。
    沒有人知道這批因為好奇和熱度而來的觀眾能堅持多久,是曇花一現,還是能真正沉澱下來。
    但無論如何,這無疑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契機!
    當天下午,帝都戲曲協會的會議室內,一場緊急且重要的會議召開了。
    參會者除了協會的領導和幹事,還包括了梅若鴻、梅永年、淩雲,以及被緊急邀請來的各個劇種、各大戲班有分量的老前輩和部分優秀的年輕弟子。
    會議室裏濟濟一堂,氣氛熱烈中帶著一絲緊張的凝重。
    協會的會長,是一位年近七旬、精神矍鑠、目光睿智的老者,名叫沈墨池。
    他主持過無數次協會會議,但像今天這樣,因為一首流行歌曲而召開緊急會議,還是頭一遭。
    會議一開始,氣氛就有些微妙地熱烈過了頭。
    喜歡文豪:我什麽都略懂一二請大家收藏:()文豪:我什麽都略懂一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